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用价值和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用价值和意义

刘建英  曾力 焦辉美

(重庆黔江民族医院  重庆黔江  409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Fegl-evyer指数积分均得到一定改善,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超早期康复护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Barthel 指数评分;Fegl-evyer 指数;满意度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态势。对于这一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我们一直在寻求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超早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如下研究,详见具体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通过脑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性 11 例,女性 9 例;年龄范围 65-82 岁,平均年龄(73.5±4.6)岁;合并高血压患者 14 例,糖尿病患者 6 例。对照组:男性 12 例,女性 8 例;年龄范围 66-81 岁,平均年龄(72.8±4.3)岁;合并高血压患者 13 例,糖尿病患者 7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年龄在 60 岁及以上,经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2)发病时间在超早期阶段;(3)患者及家属愿意配合康复护理计划;(4)无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5)意识清楚,可进行基本的沟通和配合。

1.2.2排除标准

(1)存在其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或并发症,影响康复护理的实施;(2)患有恶性肿瘤或其他预后极差的疾病;(3)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无法配合康复护理;(4)正在接受其他可能影响康复效果的治疗;(5)病情不稳定,需要紧急手术或其他急救措施;(6)

患者或家属拒绝参与康复护理计划。

1.3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运动指导等内容。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的1到2d内实施超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就是患者心理层面的康复。原因在于积极、稳定的情绪有助于神经肌肉调节效用达到最佳,能有效解除神经抑制,提升康复护理效果。抑郁、不安等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对超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进而延误康复训练最佳时机,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基于此,护理人员应适时向患者详细讲解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作用和影响,并让患者认识到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强化患者康复信心和临床依从性,也应鼓励患者家属参与进来,多给患者鼓励和关爱。

(2)肢体护理: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必须确保有一个良好的肢体功能位,包括仰卧体位和健侧卧位。在患者变化体位时,还应确保对血循环和呼吸功能无影响,有助于脑局部血循环改善,降低颅内压,并要保证患者舒适。从平卧到半窝、坐、立等体位变换时,血液会往身体下段集中,静脉血液回流减少,因此对于在服用降压类、肌松类药物患者变换体位必须慎重。

(3)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在患者稳定后的2d内指导患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肢体主被动训练,包括在床上被动活动患侧、对患侧进行按摩等。出院后,应加强对患者家属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宣教,并制定好计划,要求家属掌握训练方法再帮助患者进行训练,包括坐立平衡、步态、关节活动、日常生活等训练,力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要避免跌伤。

(4)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尽早进行语言功能恢复锻炼。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掌握发音,从单音节学起,逐步恢复话语功能;另外,应鼓励患者每天坚持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及读报,以提升患者和他人交流能力。在出院后,家属要有耐心的继续对患者开展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对单音节、字词等反复认读,鼓励患者和他人简单对话,要主动活动口腔,并进行呼吸训练。

1.4效果评价

应用Barthe了指数掌握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应用Feg-Mevyer量表评价运动功能情况[1],在患者出院时,通过问卷掌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5统计处理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22.0统计软件展开分析。其中,计量数据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相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和Fegl-evyer指数积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Barthel(分)

Fegl-evyer(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0

38.82±3.23

71.42±4.37

47.52±3.64

95.27±6.33

对照组

20

39.01±3.28

60.25±4.25

46.88±3.53

87.54±5.78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非常满意13例,满意7例),对照组为85.00%(非常满意8例,慢9例,3例不满意),组间差异显著(P<0.05)。

  1. 讨论

临床上,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肌张力减弱、肢体痉挛、运动协调性差等,如长期未能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康复治疗则有可能导致残疾,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2]。康复训练是中枢神经系统功恢复的重要内容。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康复训练实施应越早预后越理想,有助于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康复。在以往护理理念中,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应尽量卧床静养。而新的临床研究表明,超早期康复护理不仅不会导致病情发展,还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提高肢体功能康复效率[3]。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贯彻在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包括心理干预、肢体和语言功能训练、体位护理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egl-evyer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超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樊丽娜,黄超异,吴春红,等. 多学科共管模式联合超早期回授法康复教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卧床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4):612-616.

[2] 陈丹凤,翁克姬,吴立锦.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NIHSS及ADL评分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63-65.

[3] 郑宁.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睡眠质量影响分析[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5):1039-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