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策研究

夏倩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摘要:本文探讨了全域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并以商洛市保安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土地整治对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效果。通过实施土地整治措施,保安镇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本文还针对全域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融合、投融资模式创新等建议,并强调了政策可操作性、效果评估和试点先行等未来工作的重点。通过深化土地整治工作,创新思路和方法,我们有信心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目标。

关键词:全域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土地利用效率、产业融合、投融资模式创新、保安镇、乡村振兴基金、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先行、效果评估

基金资助:陕西地建集团内部科研项目(DJNY-YB-2023-39)

一、引言

在深化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乡村环境改善,还关乎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全域土地整治作为重要举措之一,其目的在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和空间基础。

全域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其次,全域土地整治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它还能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文支撑。

针对全域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深入探讨全域土地整治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战略建议,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此外,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机构的资助,保证了研究的顺利进行与成果的科学性。

二、全域土地整治概念与理论基础

全域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地整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为主要内容,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达到提升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局部或片面的土地整治,呈现出区域广泛性、目标综合性和手段多样性等特征。

2.1全域土地整治的定义与特征

全域土地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聚焦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乡村社区的功能优化等多个方面[1]

区域广泛性:覆盖面广,不限于某一片区或某一具体地块,而是以城乡整体、流域范围或更大区域为对象。

目标综合性:旨在达成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目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发展的均衡。

手段多样性:通过土地整理、流转、土地市场建设等多种手段,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过程科学性:强调规划先行,依据科学分析和评估,确保土地整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2全域土地整治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全域土地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它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支撑。

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适地适产的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改善生活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促进社会和谐:平衡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

保护生态环境:严格生态红线管控,恢复和保护自然景观,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2.3全域土地整治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现实适用性

全域土地整治理论源于土地资源管理和乡村发展的实践需求,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从单一土地整治向综合土地管理转变,再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域土地整治理念。这一理论的核心是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和谐共进。

在现实适用性方面,全域土地整治理论强调因地制宜,依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设计整治方案,这种灵活性和针对性使得该理论在不同的区域和环境下都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然而,全面推进全域土地整治仍面临政策支持、资金保障、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合力攻关,推动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三、全域土地整治实施方案:三结合三促进模式

全域土地整治实施方案采用“三结合三促进”模式,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施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体而言,此模式由“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结合、科技支撑与传统智慧结合、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三大结合维度组成。同时,它强调通过这种综合性的结合,来促进“产业升级、生态宜居和文化传承”,共同构建和谐、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2]

在运作机制上,“三结合”注重政策的引导作用,以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市场驱动则体现在充分发掘土地价值,促进农业与非农业的深度融合;科技与传统智慧的结合,旨在提升土地整治和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保护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农业与生态的结合则关注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

“三促进”着重于通过上述结合方式,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产值及农产品质量;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提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提升乡村软实力。

而差异化生态“土地整治+”模式,则在传统土地整治的基础上,加入了具体地区的生态特色和发展需求,强调按照当地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土地整治方案。这种模式对于乡村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例如,通过差异化生态土地整治,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提升乡村生活质量,同时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和资源支撑。总的来说,“三结合三促进”模式及差异化生态“土地整治+”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四、全域土地整治策略

在全域土地整治策略中,我们面临着多重任务和目标的实现。首先,多功能农用地整治是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和数量,确保粮食安全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比如改良土壤结构、引入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实施作物轮作和休耕,以及采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抗逆性。

进一步针对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短板,我们需采取策略性方法以解决这些问题。这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及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此外,推广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是克服乡村发展短板、实现经济多元化的有效路径。

在建设用地减量化与再利用方面,我们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用地问题。通过盘活部分已建设用地,比如对闲置或低效建设用地进行改造提升,可以有效缓解用地压力。再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公共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等,不仅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也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3]

面向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需求,我们需要构建一套灵活有效的土地管理机制。这包含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及推动产业园区等形式,旨在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满足不同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未利用地的生态整治是提升生态空间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实现多样化的生态效益和农业产出。在此过程中,整合生态保护与农业开发的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

全域土地整治策略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我们有望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五、全域土地整治的融资模式创新

全域土地整治作为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改善了土地使用效率,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通过土地资产的提升进而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然而,土地整治项目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传统的政府单一投资模式已难以满足全域土地整治的资金需求。因此,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构建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及探索土地资源提升模式、土地资产显化模式及吸引社会资本的土地资本流动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5.1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模式,实现风险和收益共享,有效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土地增值收益权益化:通过土地预期增值激励机制,将土地的未来增值部分提前权益化,吸引投资者参与项目建设,通过土地增值获取投资回报。

土地资产证券化:通过将土地资产、未来土地增值收益等进行证券化,发行相关债券或证券产品吸引投资,为土地整治提供资金支持。

5.2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方式

完善法律法规环境:为项目市场化运作提供法律保障,包括明确土地整治项目的权益界定、收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等。

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引入开发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推动土地资产价值管理:制定土地资产管理策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操作等手段,推动土地资产量化、价值化、流动化。

5.3土地资源提升模式

生态修复与环境改善:通过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手段,提升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

农业土地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价值。

5.4土地资产显化模式

土地整治与规划优化:通过科学规划和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增强土地的功能性和经济价值。

资产化经营模式:将土地及其相关资源开发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开展特色小镇、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吸引社会资本的土地资本流动模式

土地共享机制:建立土地共享机制,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的开发利用,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实现收益共享[4]

激励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支持等,增强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的融资模式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构建,能够有效地提升土地资源价值,促进土地资本的健康流动,为实现全域土地整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必须注意风险控制,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政府、投资者和社会的多赢局面。

六、项目执行与成果评估

6.1项目执行情况综述

在商洛市保安镇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调研和整改,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更高效利用。项目团队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和实际可行的策略,对该镇的土地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规划,力求通过土地整治达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项目的主要科研任务包括:土地现状调研、土地整治方案设计、实施方案及效果评估等。通过详实的现场勘察、数据收集与分析,项目小组深入了解了保安镇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土地整治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2策略实施与成效验证

项目执行阶段,小组根据初步调研结果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土地整治措施。这包括合理调配土地资源使用、优化土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土地生态功能等。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密切监控各项整治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改进策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保安镇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农用地的生产条件和产出效率显著提高,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更加合理,未利用地也得到了有效开发,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3全域土地整治的乡村振兴潜能释放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保安镇的土地环境质量,还推动了该镇乡村振兴的全面进展。全域土地整治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保安镇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土地整治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力,促进了农业产值的增加,同时也为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在社会层面,土地整治促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最后,在环境保护方面,项目通过恢复和保护生态用地,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对商洛市保安镇土地整治项目的执行与成果评估,可以看出,全域土地整治在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保安镇的整体发展水平,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未来,应继续深化土地整治工作,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以进一步释放土地整治的潜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七、问题与建议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如何在全域土地整治中更好地实现产业融合、如何创新投融资模式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7.1产业融合的侧重点

产业链整合:通过优化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多产业联动:鼓励发展农旅融合、农文融合等模式,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实现多行业互动发展,提升土地综合产值[5]

科技融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与传统农业的融合,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7.2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方向和方法

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形成合力。

融资平台创新:推动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等,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风险共担机制: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吸引更多的私营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全域土地整治项目中来。

7.3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策略可操作性:制定具体、精细化的操作指导和政策措施,协助地方实施全域土地整治项目,确保政策的实施能够落地生效。

效果评估:建立并完善土地整治项目的效果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整治效果,根据评估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整治策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试点先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项目,通过试点探索更为灵活和高效的投融资模式和产业融合路径,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提供示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以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目标。

八、结论

全域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商洛市保安镇土地整治项目的深入研究和实施,我们验证了土地整治对于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效果。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提升了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投融资模式的创新。

在理论层面,本项目丰富了全域土地整治的理论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实践层面,项目的实施为保安镇乃至更广泛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工作应继续深化,注重产业融合、投融资模式创新等关键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应加强项目效果评估,确保土地整治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龚华,仝德,张楚婧等.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J].规划师,2023,39(12):38-44+52.

[2]冯瑞英.乡村振兴背景下滨州市马山子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探讨[J].南方农业,2023,17(24):150-152.8.

[3]刘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J].乡村科技,2023,14(24):49-53.

[4]沈建超.村庄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耦合机制研究[J].山西建筑,2024,50(01):44-46+98.

[5]王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D].河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