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3

建筑工程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技术

马良

安徽金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滁州市开发区

摘要:建筑工程中,脚手架是不可或缺的一类施工工具,为整体工程提供了稳定的辅助支撑作用与安全防护作用。脚手架类别并不单一,在众多脚手架类型中,盘扣式外脚手架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会形成较高的成本效益,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将以该类脚手架施工技术为分析要点,深入探究技术应用方法与应用优势,并着重分析脚手架施工期间的搭设要求与拆除要求,充分把握技术要点,共同学习借鉴。

关键词:盘扣式;外脚手架;钢管扣件;建筑工程

前言: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关键辅助工具,盘扣式外脚手架受到了行业广泛青睐。因该技术优势较为突出,可切实提高工程成本效益,降低材料消耗,所以当代建筑工程人员应对该技术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索,深入把握技术应用流程与应用要点,基于项目要求建构完善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借助技术促进工程任务机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技术

1.1技术应用方法

1.1.1地基基础施工

进行地基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现场进行全面勘测,了解现场的整体状况,并对比施工图纸,确保两者吻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图纸中的规定进行定距定位,明确建筑物四角、内杆、外杆以及墙壁之间的距离。确保不存在误差后,利用颜色鲜明的记号笔进行标记;利用钢卷尺设备进行测量,并明确划分立杆的具体位置,确定位置后利用小竹片进行标记。最后,精准界定垫板和底座的位置,确保两者可保持平整的状态,且能够处在定位线上。

完成基础操作后,施工人员需要搭设首层脚手架,确保每个框格内都有斜支撑。对于拐角处的框格内,应有双倍斜支撑。完成初层脚手架搭设后,施工人员需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确保脚手架与连墙件稳定连接后,拆除斜支撑。若脚手架操作层高度偏高,如超出连墙件2步以上,施工人员可适当调整施工顺序,先搭设脚手架的外围横排[1]

脚手架基础施工中,施工人员还需对现场条件进行判定。若脚手架基础架设于回填土层,则要对土层进行夯实处理。必要时,还需利用专业混凝土材料进行硬化处理。针对立杆垫板以及底座面标高参数,施工人员也要根据现场情况酌情调整。通常情况下,两者均应高于自然地坪100mm左右。完成基础架设后,施工人员需要在脚手架两侧设置排水沟,确保在后续施工中能够流畅排水。

1.1.2钢丝绳施工

在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合理加设钢丝绳,可以提高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维护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施工人员需要选择直径为16mm的钢丝绳材料,以反向拉张的方式处理型钢。该环节的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在型钢上层结构预埋吊环,确保吊环稳定后将钢丝绳固定在吊环上,利用钢丝绳夹对钢丝绳的两端位置进行固定。针对于钢丝绳的工作段,也需要通过安装夹座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盘扣式外脚手架中,在每一个钢丝绳的连接位置,施工人员都需要加设钢丝绳夹,数量标准为4个以上。各个配件安装完毕后,施工人员需利用紧线器紧固斜拉钢丝绳,以此达到最大反向拉张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能。

1.1.3杆体施工

杆体施工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为立杆施工与斜杆施工。

首先,在立杆设置阶段,施工人员需使用到连接套管承插材料,利用该材料合理连接立杆。针对于整个立杆结构的连接套管部分,为提高整体稳定性,施工人员需要使用螺栓进行固定。在处理首层盘扣式外脚手架的立杆时,施工人员可采取交错布置的方法,并应尽量使用长度不同的立杆材料。针对立杆之间的错开间距,需控制在500mm以上。若施工现场条件较为苛刻,施工人员还可在立杆底部加设调节底座,通过调节底座,有效处理地面高差造成的不良影响。针对立杆的横距与纵距,需分别控制在0.9m与2.1m左右。

其次,在斜杆设置阶段,施工人员可参考如下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4个标号分别代表不同的杆体,其中1号为斜杆,2号为立杆,3号为两端竖向斜杆,4号为水平杆。设置斜杆时,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架体的规模大小进行检测,酌情调整设置参数。例如,若架体处于24m以内标准,施工人员需要在5跨内设置一道竖向连续斜杆;若架体超出24m标准,施工人员则需在3跨以内设置连续斜杆,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2]

IMG_0394(20240403-095353)

图1 斜杆设置示意图

1.1.4双排脚手架施工

双排脚手架施工中,施工人员需关注的一大重点是,要合理规划脚手架行人通道。为提高行人通道的质量,维护现场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需要在通道上方设置横梁,并对横梁的支撑功能进行检测。针对于横梁的截面大小,施工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做好详细交接,以架体荷载为主要参考信息,精准计算。必要时,针对于通道两侧的脚手架部位,施工人员还需适当增设斜拉杆,在脚手架的洞口顶部需提前铺设防护板,且应确保防护板处于全封闭状态。针对于洞口两侧的位置,还应加设安全网,避免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引发人身风险,控制损失扩大。在盘扣式外脚手架中,会包含机动车通行洞口,在洞口处,施工人员需提前安放警示设施,对现场人员形成有效警醒,还需在周边安装防撞设施。比如,双排作业脚手架高度超出24m标准,施工人员可通过安装挂扣式钢脚手架板的方式,切实提高整个脚手架水平层的高度,同时需要在每5跨的参数标准中设置水平斜杆;若脚手架高度未达24m标准,施工人员可在参考上一操作的基础上,将每5跨参数调整为每3跨参数。

1.1.5作业层设置

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对脚手板的挂钩进行合理处理,使之能够与水平杆保持紧密结合的状态。达到这一标准后,施工人员还需对挂钩进行锁定处理,以切实提高整个脚手架架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对于处在外缘部分的脚手板,施工人员要相应安装防护栏杆以及防护板,必要时还需覆盖安全网。在作业层脚手架施工中,针对上栏杆、中栏杆与作业层间的距离,施工人员要分别设计。其中,上栏杆与作业层的距离应控制在1000mm左右;针对中栏杆与作业层的距离,则需控制在500mm左右。具体施工中,若施工人员发现脚手架的作业层与主体结构间存在缝隙且缝隙逐步加大,则需及时在盘扣式外脚手架中加设悬挑三脚架,并在三脚架中铺设脚手板,使得整个盘扣式外脚手架内侧达到封闭标准[3]

1.1.6连墙件施工

进行连墙件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连墙件质量与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能够达到以下三大标准。第一,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与拉伸能力;第二,要具备较强的压缩荷载性能;第三,属于刚性杆件材料。

确保材料达标后,施工人员需要合理将其与脚手架进行连接,确保两者处在立面垂直状态。针对于同一层的连墙件,施工人员在实际设置中需确保其处在同一平面。同时,要对各个连墙件之间的水平间距与竖向垂直间距进行精准把握,其中前者设置标准为三跨,后者设置标准为两步。确定各个参数之后,施工人员需要从盘扣式外脚手架的底部第一道水平杆逐层往上安装连墙件。为提高整体安装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可采取菱形布置或矩形布置两种不同布置方案,还需对不同位置上的连墙件间距进行适当控制。

例如,若连墙件处于主体结构外侧,需将连墙件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000mm以内;若连墙件处于盘扣脚手架的节点位置,需要将连墙件间距控制在500mm以内。此外,若施工人员使用的连墙件为钢管扣件,还需做好连接点与盘扣结点的连接工作。在此环节,主要应用直角扣件材料。

通常情况下,在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中,针对于脚手架的下部位置,连墙件安装难度偏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可适当的扩大脚手架结构或者搭设多排脚手架。完成上部连墙件搭设工作后,逐步移除多排脚手架。在对连墙件的预埋杆件进行处理时,施工人员需提前焊接钢筋材料,加强脚手架底部与楼板的连接稳定性。

1.1.7架体封闭施工

架体封闭施工环节,施工人员需要对盘扣式外脚手架的结构框架进行适当处理。通过控制立杆与墙体最大净距的方式,提高整个架体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需将最大净度参数控制在150mm以内。施工期间,若施工人员发现因客观因素影响导致最大净度无法控制在150mm以内,需及时配备踏板。针对于正处在施工状态中的盘扣式外脚手架层,施工人员需要在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加上木板材料或覆盖脚手片。针对于处在施工层以下的脚手架部分,施工人员可通过加设双层网兜的方式达到封闭要求,而针对于双层网兜的加设标准为每10米安装一个网兜[4]。此外,在脚手架作业层以下,施工人员须在每层楼板处加设钢板网,确保其能够稳定铺设在外架上。

1.1.8其他铺设施工

为切实提高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质量,在具体操作中,施工人员还应做好以下3点工作。

第一,要合理铺设钢踏板。在此环节,施工人员需要确定钢踏板的具体位置。通常情况下,需将其铺设在立杆横向间距900mm处。同时,施工人员需要对每层楼的钢踏板铺设数量进行合理控制,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合理布设,但一定要确保整个脚手架的顶部横向水平刚度达标。完成这一操作后,要在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位置搭设木板,以硬性护理的方式,提高脚手架层的防护性能。

第二,要合理铺设安全网。通常情况下,若盘扣式外脚手架高度超出24m,施工人员需要每隔2.5米的位置铺设安全平网,并将其呈现为外高内低的状态。同,时需要在每隔4.2米的位置布设一根钢管斜撑。利用钢管斜撑,加强建筑结构与安全平网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促使网间拼接更加密实。脚手架搭设工作结束后,施工人员需要展开全面的质量检验,确保不存在质量隐患后进行拆模操作。

第三,要合理悬挂密目安全网。具体操作中,施工人员需要以盘扣式外脚手架的立杆内侧为主要方向,顺着立杆内侧装设密目安全网。通过这一方式,加强整个脚手架的安全性能。完成密目安全网的装设后,施工人员需利用铁丝将立杆横杆与安全网进行紧密绑扎。针对于密目安全网之间的空隙,施工人员需将其控制在100毫米以内,而高度则应尽量设置在脚手架作业面1.1米处。具体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应严禁出现随意调整密目安全网或拆除安全网的行为。

1.2技术应用优势

建筑工程中,盘扣式外脚手架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安全性与可靠性相对较高,切实提高工程稳定效益。在盘扣式外脚手架中,通过水平杆斜杆的有效配合,施工人员可以架设具有更高稳定性的脚手架架体。并且,盘扣式外脚手架的立杆钢材有较为严格的质量限定,整体刚度要比常规脚手架中的扣件式钢管更高。如此一来,在具体的安全施工中,整体工程安全系数可得到有效增强;第二,搭拆便捷,易于管理。在搭设盘扣式外脚手架时,施工人员通常不会应用到较为特殊的工具或材料,只需利用连接件对各部位进行有效固定。相比于常规脚手架,整体效率更高。此外,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中的各种材料标准比较统一,通常会有专门的厂家进行标准化生产加工,便于现场管理人员管理,尽量规避材料损失,提高工程综合效益;第三,经济环保且绿色。在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中,针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构件,通常都会以热镀锌防腐工艺进行预处理

[5]。相比于常规钢材料,盘扣式外脚手架的杆件防锈蚀性更强,且使用寿命更长;第四,整洁美观,利于提高企业形象。盘扣式外脚手架的空间呈现出明显的模块化整体化特征,完成架体搭设后各构件之间的间距可达到均匀状态,整个外观看起来十分平整。在维护现场人员安全、保证文明施工的基础上,也可切实提高企业的形象。

2建筑工程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操作要求

在脚手架搭设阶段,施工人员要关注以下几大工作要点。

第一,搭设双排脚手架之前,管理人员需提前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施工图纸与方案要求;第二,在使用脚手架配件时,施工人员需提前对配件的质量品种规格进行检验,确保各参数能够满足工程规定;第三,脚手架搭设期间,施工人员需尽量将搭设场地设置在平整地面,同时要确保周边具备排水设施;第四,施工人员需精准定位立杆位置,并尽量以一次性建设的方式进行高度控制;第五,初步完成脚手架搭设,且确定各配件处在正确的位置后,施工人员严禁移动或拆除配件;第六,脚手架搭设期间,施工人员可同步搭建斜杆与加固件,以此提高工程效率,也可提高工作安全系数。

在脚手架拆除阶段,施工人员要关注以下几大工作要点。

第一,在正式进行作业之前,施工人员需先确定拆除顺序。通常情况下,应由顶层开始,循序渐进向下拆除,并且杜绝出现从两端同时拆除的情况;第二,拆除连墙件时,施工人员需确保上层脚手架已拆除完毕,禁止出现提前拆除的情况;第三,针对于拆卸下的配件,施工人员需按照一定标准将其分类堆放,并在整体工程结束后存储的材料库中;第四,拆除工作中,各施工人员需保持密切配合、听从统一指挥。若部分工作涉及其他工作人员,施工人员需要提前与对方沟通交流,避免自行拆除引发坠落风险;第五,拆除期间应尽量避免触碰电源线;第六,不应在特殊天气拆除脚手架。

结论: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工程质量及效益的稳步提高均可起到明显影响。施工人员需要详细把握工艺应用流程以及各环节的作业要点,在地基施工、钢筋绳施工、杆体施工、双排脚手架施工、作业层施工等诸多环节,合理应用盘扣式外脚手架。此外,为充分发挥脚手架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施工人员还需把握具体的施工操作要求,合理搭设并拆除脚手架,在明确施工工艺施工要求的辅助下,确保施工任务安全稳定开展。

参考文献:

[1]戴文首.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悬挑施工技术要点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 23 (02): 106-108.

[2]王晓丹. 住宅工程盘扣式花篮拉杆悬挑外脚手架施工应用分析 [J]. 居舍, 2024, (05): 53-55.

[3]罗圣锋. 建筑工程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技术 [J]. 散装水泥, 2023, (06): 143-145.

[4]王青,羌成栋,周鹤林. 新型模块化连接件在盘扣式外脚手架搭建体系中的应用 [J]. 建筑施工, 2023, 45 (04): 689-692.

[5]林金水. 悬挑式承插盘扣外脚手架在公共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J]. 四川水泥, 2020, (01):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