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法寺塔修缮工程竣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崇法寺塔修缮工程竣工报告

李庆友

(河南省龙源古建园林技术开发公司,郑州,450002)

【摘要】崇法寺塔是具有典型宋代特征的九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因年久失修,塔檐长满杂草,塔身塔檐风化酥碱严重,平座层栏杆望柱佚失,琉璃佛像砖佚失,斗拱、莲花砖酥碱等,经逐级上报批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参建方始终坚持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解决了崇法寺塔的相应病害,有效的延续了文物本体的寿命。

【关键词】崇法寺塔;修缮工程;竣工报告;

一、工程概况

崇法寺塔位于永城市老城东北隅,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特征的九层八角楼阁式砖塔,高34.6m,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1963年被公布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法寺塔修缮工程于2020年10月开工, 2021年5月竣工, 6月通过永城市文物局验收,2023年3月通过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正式验收。

二、历史沿革

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开始修筑地宫,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开始兴建塔体,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竣工。宣德三年(1428年)耆民曹仲容、僧会静澍重修。 正德四年(1509年)国戚张保、主持真资、道馨继修。光绪二十九年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崇法寺塔遭日军炮击,残存8层,高28.9米。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修复了毁掉的八、九层及塔刹,对以下各层檐部、铺作、佛像砖等进行了更换。

三、形制与构造

塔基地面以上高0.9m,周长24.48米。塔身第一层高为5米,直径达7.7米,东、南、西三面有圭形门,门内小室互不相通,顶用十层叠涩砖砌成四角攒尖的藻井。由北门可进入塔内,有穿心式青石蹬步走道,由此盘旋而上直至九层。走道除穿心式外,还有回廊式、方形壁内折上式和八角形壁内折上式等揉合在一起,是宋塔优秀作品【1】

一层塔身梅花瓣式砖倚柱,莲花柱础,柱上砌额枋平板枋,上设仰莲正叠涩七层,用仿瓦砖砌成檐嘴滴水。西北、东南两面上砌有砖雕双交四椀窗,东北、西南面是如意窗雕饰,南门上有砖刻塔铭一块。

二层至九层为半圆形倚柱,二层的东、南、西、北面辟有圭形门。东南、西南为双交四椀假窗,东北、西北是如意假窗。三层东、南、西、北面辟有真门,其余均为双交四椀假窗,四层东、南、西、北辟有圭形门,其余面无假窗。五层以上东、南、西、北面有圭形门,其余面无纹饰。塔檐上砌砖质直楞围脊,围脊上端置柱,柱上方置铺作,铺作上置叠涩承托上层平座,平座层每间各设两个石地伏梁以置平座栏杆。

一至五层平座下斗拱为双杪华栱计心造,泥道栱位置为佛像所占,六至九层为单华栱计心造。泥道栱有鸳鸯交手式和实柏栱两种。塔体外壁二至六层的门窗两侧及栱眼和塔内壁、塔心室内镶嵌黄绿釉佛像砖,内容为一佛二弟子。

塔檐是由莲花瓣砖叠砌而成,平座用斗拱承托。挑檐角有石雕龙头,口衔风铎。铸铁塔刹,刹身由七重圆环相轮、宝盖、宝瓶组成,安置在覆钵上,八条铁链连接在宝盖和塔的八角。

四、维修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关于“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结合本工程实际,着重对崇法寺塔本体进行维修,对影响其结构稳定及残毁的文物构件进行维修加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通过工程的实施,使得文物建筑更加坚固,所内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工艺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和保护。实施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物保护工程管理规定、保护准则和经批准的设计方案精心组织施工。

2、深入细致地对文物建筑进行解读,充分认识和记录其风格、特征及历史文化内涵。资料收集尽可能完备,且真实可靠。

3、文物维修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做到对文物无毒副作用。粘接材料选用桐油灰;除草剂选用百草枯、草甘膦;石材粘接采用环氧树脂;砖面做旧采用黑矾水刷涂;

4、我们在施工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构件的历史信息,任何构件的更换与修补,要经文物专业人员对残损点的现场评估,确认文物构件的使用或更换。

5、在现场强化了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完善落实文物安全和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强化工程要点控制,重视质量与安全的事前控制,避免给文物造成保护性破坏。

6、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自检体制,我们从材料购入到施工操作等各流程环节,按标准规范要求,严格把关。工程确需变更之处,按工程变更申报程序,逐级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7、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每道工序前做到了技术交底到具体实施人。工程中的有关联系,均采用书面形式—工程联系单。认真做好工程日志和定期工程报表,加强工程动态控制。

8、加强了施工现场管理,做到现场布置规范有序,环境清洁,施工、加工区域分明,消防设施齐备到位,从而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杜绝事故隐患。

五、主要维修措施

崇法寺塔主要病害:塔基酥碱严重、散水佚失;塔身部分砌体缺失或松动,部分砌体风化酥碱断裂严重;琉璃佛像砖佚失;平座层地栿石断裂佚失,栏杆望柱佚失;各层砖檐和叠涩檐缺失或松动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莲花瓣砖、滴水砖及砖斗拱残损。 塔檐草木茂盛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以下维修措施:

1、塔基维修

(1)、酥碱砖维修

对酥碱深度大于2cm的砖进行剔补处理,用小铲或凿子将酥碱部分剔除干净,用同等规格的青砖,砍磨加工后按原位镶嵌,内用白灰浆粘牢固,用錾子将锅铁打入缝中,使上下砖挤密实,外用白灰勾缝。剔补砖一次剔补长度不超过三块砖,层数不超过三层,随剔随补;

(2)、外扩台明墙

为防止塔基塔身人为破坏,将塔基东南西北面外扩2.6m做台明墙,台明上设石质栏板望柱,台上400*400*70mm厚方砖铺地,重做600mm宽青砖散水。

2、塔身维修:

(1)、酥碱砖剔补

一二层塔身酥碱最为严重。塔身砖规格有360*175*60mm、400*195*60mm等,一层塔身360mm砖,往上400mm青砖,平座层及塔身间有500mm长青砖。定做不同长度砖,原形制原式样补配。

(2)、砖雕花窗维修

一层砖雕花窗残损严重,对东南,东北,西北全部拆除后,依照方案对砖雕在地面试摆,用白灰浆重砌,西南砖雕窗局部维修。砖倚柱依照原样进行复制。

3、塔檐维修

(1)、塔檐草木清除:草木有构树、楝树、枸杞及茅草等;采用人工整治和化学处理方法。使用百草枯处理草类,草甘膦处理小乔木;草类清除采用喷雾法,操作时应防止飘移。在喷洒后十小时内不得淋雨,喷洒时间在清晨或傍晚。对小乔木等先人工清除,能带根整体取出最好,然后用高浓度的草甘膦溶液进行灌注封闭;

(2)、莲瓣砖、滴水砖的维修

依照现存样式对残损的莲瓣砖、滴水砖进行复制更换。一层莲瓣砖残损最为严重。

(3)、灰缝脱落的维修

对塔檐叠涩砖灰缝用桐油灰重新勾缝,首先用刷子、批刀将缝内灰渣清除,用毛刷清理干净,勾缝前用喷壶将缝淋湿,勾缝注意不污染砖面,对勾过的灰缝,待七八成干后适当进行做旧处理;

4、砖斗拱维修:

对风化酥碱的斗拱以原式样对残损处进行镶补,按原材质、原规格进行砍制。斗耳基本全部佚失;对佚失的斗全部进行补配;对栌斗、栱等断裂残损构件依照现存规制进行复制。

5、平座层栏杆望柱恢复

(1)补配地栿石及石伏地梁

石伏地梁断裂佚失的,按现存形制对残损部分的进行维修补配。九层平座层补配15根石伏地梁。镶补维修56根伏地梁。

(2)、木栏板望柱恢复

木料选用柏木、槐木,浸泡2次CCA后刷生桐油2道,制作完成后,栏板望柱在地面与补配的地栿石进行试拼装。

6、室内塔心室塔壁塔道维修

根据遗存补配各层断裂塔心室地砖,一层南及二层的塔心室地砖残损严重。对磨损室内砖台阶进行修补,踏步石风化严重的给与更换处理。对塔内人为刻痕进行修补处理,先用布进行擦除,擦除不掉的进行打磨修复处理。对室内塔壁塔道断裂酥碱砖进行剔补处理。

7、琉璃佛像砖的补配

琉璃佛像砖为黄绿琉璃件,造型为一佛两菩萨。对残损佚失的琉璃佛像砖进行维修,依现存进行翻模复制。安装过程中控制好琉璃砖与墙面的深度,用白灰浆座牢,室内外共更换58块。

8、塔刹维修

塔刹表面锈蚀严重,对塔刹做防锈保护处理,首先用砂纸人工打磨,后用无色防锈漆刷涂2遍。

9、风铎维修:依照原形制对佚失的风铎及铎舌进行补配。

六、结语

在崇法寺塔修缮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参建方始终坚持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依据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中多次邀请相关方面专家现场指导,使本工程得以顺利完工,达到了修缮目标,合理的解决了崇法寺塔的相应病害,有效的延续了文物本体的寿命。

【参考文献】

[1]张驭寰《中国佛塔寺》(2006年科学技术出版社)P298

[2]田芳.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太平兴国寺塔修缮设计与实践.考古学及博物馆学,2017-06.

[3]王昊 ,於波 ,李志鹏. 蒋庄古园林建筑勘测及修缮建议.建筑理论,2023-03.

[4]伊北风(摄). 天宁寺塔.历史学,2013-07.

[5]彭建辉;陈浩;等. 勘测设计.世界经济,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