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发展与研究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与研究现状

陈学振

370105198403233712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中医药在我国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堪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其临床使用和治疗效果早已经经受住了人类漫长历史发展过程的检验,并成为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防疾疗病的有力手段。上世纪新型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是被人们所关注得最多的中医药改进方法之一。所谓配方颗粒,即是将单味的传统中药饮片,经水加热提取、精制、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制备的干燥微小颗粒,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依据,按照中医的临床处方调制后,供患者进行冲服使用。其既保持了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和优势,也克服了传统中医汤药熬煮费时、储存搬运困难的弊端,这是传统中药的一次历史性革新,展现了现代中医学临床治疗用药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研究现状

引言

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的创新型用药形式,在中医临床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用药安全,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国家和各省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相继出台,配方颗粒迅速推广应用,其产业发展也开启了新的阶段。 然而,到目前为止,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销售与生产的监管并不完善,仍需进行广泛及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1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

上世纪40年代颗粒配方在日本初露端倪,被称之为“汉方药”。但汉方药颗粒最初以复方颗粒居多,单味药颗粒的应用相对较少,仅在临床上需加味时搭配复方颗粒才会应用。七七版《中国药典》已收载了块状型式,是与颗粒剂相似可冲服的剂型,名为“颗粒冲剂”。九五版中国药典将一九九零年版“冲剂”重新定义为“颗粒剂”。这种颗粒剂虽有使用方便的特点,但无法满足中医处方“因人而异,随症加减”的临症特殊需求。中药汤剂剂型改革设想于1984年首次被提出,采用水煮提取法分别提取中药饮片,水提液进行浓缩烘干,制成干颗粒,按医师处方用量调配,配伍使用,这一创新探索是现代新型中药配方颗粒的雏形。1993年中药配方颗粒被列入“星火计划”(原国家科技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配方颗粒正式定名源于2001年7月颁布施行的《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其明确规定配方颗粒管理归入中药饮片范围,生产由经批准的试点公司完成。2003年《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使用管理有了明晰的法规依据,其从科研、生产和临床应用等环节做了相应的规定。国家食药总局于2015年颁布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明确提出中药配方颗粒实行备案管理,制订中药配方颗粒统一标准,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限制将放开。我国国务院于2016年提出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含中药配方颗粒)。同年《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由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首次给出了全国范围统一的中药配方颗粒技术标准。2021年2月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简称《公告》),由此配方颗粒行业将全面放开,面向更多的企业和医务人员,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将开创崭新格局。

2“药材-饮片-汤剂-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与质量影响因素

2.1天然药材的种植与加工

中药配方颗粒的有效成份源自天然药材中的次生代谢产物[2]530,通过检测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可评价药材的质量,实现从源头开始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种植过程中,植物的生长是遗传基因与种植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有基原、种质、产地生态、生长年限、种植管理、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种植能保障中药材产量高、特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让中药材的质量保持稳定。

2.2饮片炮制技术与饮片质量

任何中药材必须炮制成饮片才能用作中药制剂,炮制工艺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天然药材炮制前后药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和种类会发生变化。炮制药材的工艺不同,饮片中的药效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不同批次的饮片质量有很大区别。

2.3有效成份的提取工艺与颗粒的成型工艺

炮制得到的中药饮片经加水煎煮能让天然中药材发生质变,即将有效成份从天然药材提取到中药汤剂中,中药汤剂中的药效物质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中药配方颗粒中的有效成份应与中药汤剂相同从而保障相同的临床疗效。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中,从饮片到水煎剂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与传统中药汤剂相同,相同的提取工艺能让二者的有效成份保持一致。颗粒成型工艺包括对中药汤剂进行固液分离、浓缩、加辅料、干燥等处理,能在不改变药物有效成份的基础上,让汤剂的形态发生变化成为颗粒剂。在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中,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影响因素有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用量、饮片煎煮条件(如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

3中药配方颗粒监管策略与建议

3.1推动建立中药配方颗粒全过程监管体系

全过程监管体系不仅需要监管中药配方颗粒全过程各方面,也包括政府、市场、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监管。一方面从产品原料药材入手,从药材种植到配方颗粒的销售全过程把控,制定完备的监管条例与溯源体系。另一方面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在监管实践中,引导形成按配方颗粒的品种优势和产品质量竞争,推动采用道地产区优质药材的企业形成品牌,依靠高质量的配方颗粒产品推动各企业间良性竞争,为中药配方颗粒全过程质量体系建设提供助力,最终促进全行业提质增效。

3.2逐一研究并明确配方颗粒应用当量

已颁布的国标中,是按原料饮片投料量生产出相应颗粒的量,按固定的当量换算成中药配方颗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剂量不同带来的成分溶解度变化,中药配方颗粒溶液与传统饮片煎煮液中主要成分摄入量往往有差异,特别是当剂量变化区间较大时,二者溶液中各成分的实际摄入量差异可能达好几倍。导致高剂量区间二者实际用量差异显著,特别是某些潜在安全风险的饮片品种,在直接按照固定当量换算应用,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固定当量不一定合理。针对单味中药品种深入研究二者用药差异,并总结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在临床应用低、中、高剂量下的当量转化规律,建议使用区间值作为两者间的当量值,使用不同剂量的饮片时取对应的当量进行颗粒转化。

3.3突破应用场景,引导形成经典名方制剂+配方颗粒应用形式

作为传统饮片的补充,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应与其定位相匹配。除了补充传统饮片便利性的局限,还可以探讨因饮片不适合,而应用而受限的场景,如中药配方颗粒可否和中成药组合应用,临床中医医生,在处方中成药基础下,根据病症,适当增添配方颗粒,既可充分利用中成药固定组方、工艺灵活、技术领先的优势,又可以满足灵活用药的需求。特别是否经典名方中药制剂大部分为颗粒剂,与配方颗粒组合用药,既能发挥现代中药方便快捷的优势,总体保留合煎整体优势的同时,又能体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灵活用药的特点。通过系列政策设计,引导配方颗粒多元化应用,真正符合其作为传统饮片补充的定位。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及我国民众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学临床治疗的用药结构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中药配方颗粒的迅速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与管理体系也进行了从无到有的建设,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使用、质量检验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是行业监督管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梁永宣,尤立平.日本汉方颗粒剂演进之概览[N].中国中医药报,2018 06 28(006).

[2]张志伟.汤剂剂型改革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8):30 31,12.

[3]张育贵,辛二旦,边甜甜,等.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分析[J].中医药通报,2019,18(4):44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