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题目    基于三维质量模式构建手术室机器人手术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课题题目    基于三维质量模式构建手术室机器人手术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项目编号HL2023035

24年最快版面

基于三维质量模式构建手术室机器人手术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党雪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832008

摘要目的建立一套符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实际的、科学的、标准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基于三维质量评估模型,通过专家函询,对函询结果进行梳理,并对各个层次的评估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建立外科手术护理管理质量评估系统。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4.1%、100.0%,权威系数为0.845、0.865,变异系数在0.15及以下,说明专家意见权威性、协调程度、积极性较好。结论: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估系统,制定规范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操作方便,可作为评估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工具。

关键词三维质量模式;手术室;机器人;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手术室是医院各科室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既是进行手术操作的主要场所,也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基地,其专业程度高,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好坏,对手术的效果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改善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品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手术护理服务,降低护理失误,降低护理风险[1]。本次研究基于三维质量评估模型,对各个层次的评估指标进行量化,最终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现实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成立研究小组:本研究小组共有8名成员,年龄范围在24-44岁,平均年龄为(36.38±2.13)岁。小组成员围绕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结合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要求,编制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函询表。问卷由调查说明信,专家基本情况,问卷调查三个部分组成,调查问卷内容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框架,以“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和“不重要”四个维度对各项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定。

1.2函询专家的选择:以自愿为原则,选取本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医师,手术室护士长,手术室主任护士为函询专家。专家入选标准:①从事医院护理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至少10年,具备手术室护理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丰富的手术室管理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②副高级及以上职称;③专科及以上学历;④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最终共邀请10名函询专家,专家平均为年龄(43.19±2.44)岁;专家工作平均年限为(22.01±1.28)年;其中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分别有8人、2人;硕士研究生、本科、硕士生导师分别有8人、1人、1人。

1.3实施函询:本次调查共采用2次问卷函询,每次2周。每次函询均保留对于变异系数≤0.15,赋值均为3.5及以上的项目,剔除或修正其他项目,并对每个项目的重要性赋值和权重赋值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WPS和SPSS22.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研究分析,用变异系数来表达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来表达专家的积极系数,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来表达专家意见的权威性,并用平均数来计算加权。

2结果

2.1专家意见权威程度和积极系数

专家意见权威程度是用权威系数(Cr)表示,是专家熟悉系数(Cs)和判断系数(Ca)的均值,Cr=(Cs+Ca)/2,在本研究中,第1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为0.845,第2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为0.865。当Cr值在0.70及以上时则说明专家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的积极系数体现了专家对这次研究意向的程度,在此项研究中,第一轮函询调查表的有效回复率为94.1%,其中88.2%的专家对此进行了建议,第二次函询问卷的回复率为100.0%,有77.0%的专家对此进行了建议,这表明了专家的积极性很高。两轮专家函询权威系数见表1。

表1专家意见权威系数表

函询轮数

Ca

Cs

Cr

第1轮

0.855

0.835

0.845

第2轮

0.852

0.878

0.865

2.2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采用变异系数来表达专家意见的协调性,变异性较小表明不同专家意见之间的不一致程度较低,结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第一次和第二次函询的结果中,二级和三级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126~0.1453之间,变异系数在0.15及以下,说明函询项目是可信的,各专家之间的协调性也很好,所以可以说,这次调查的专家意见具有很高的协调性。

3讨论

在本研究中,两轮专家函询权威系数分别为0.845、0.865,说明专家权威程度高。第一轮函询调查表的有效回复率为94.1%,其中88.2%的专家提出建议,第二次函询问卷的回复率为100.0%,有77.0%的专家提出建议,这表明了专家的积极性很高。变异系数为0.0126~0.1453,说明专家意见一致,协调程度较高,函询项目可信度高。本研究建立了一套以三维质量评估模型为基础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体系,能够科学、客观、规范地对整个手术室护理管理进行评估,并为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提供专业循证证据。

在研究结果中,包括了对护理风险的安全监控与满意度指数的评估,从手术室的水平管理与满意度两个角度来判断其质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中,在风险安全监控管理中,权重最大的一个指标就是手术室内的医院感染监控指数是否达到了相关标准,这大概是因为手术室内的医院感染管理对于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改善手术室内的感染监控水平是应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医院感染管理的新挑战的一项重要措施[3]。另外,手术安全性检查、手术失误零发生、手术器械零残留等指标均有很高的权重,凸显了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满意度调查中,外科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的重要性赋值和权重都很高,这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满意度也逐步变成了对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军花,张春华,钟奕,等.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模块化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0A):3526-3527.

[2]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3]敬洁,黄萌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6,30(10A):3503-3507.

课题题目    基于三维质量模式构建手术室机器人手术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项目编号HL202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