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谋划、错位竞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5

系统谋划、错位竞争

全面推进南疆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刘明刚 

喀什地委党校  邮编844000

内容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首次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兵团南疆各师市纳入政策支持适用范围,这一重大调整立足南疆区域整体发展,系统谋划、联动推进,对南疆整体区域发展具有引领性、带动性作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是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全面推进南疆乡村振兴是加快南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之一,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历史深远性。

关键词:系统谋划 错位竞争 南疆 乡村振兴 挑战与对策

引言

全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做活“棋眼”事关新疆工作全局。南疆是新疆的“阿喀琉斯之踵”。自治区党委着眼全局,秉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在十届八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南疆高质量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任务繁冗,其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重要任务,又是重要驱动之一。为统筹谋划南疆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首次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兵团南疆各师市纳入政策支持适用范围,即:将原南疆四地州扩大至南疆巴州、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五地州和兵团南疆的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这是一次重大的政策突破,从过去的支持南疆部分重点地区发展扩展为支持南疆整体区域发展,[1]为南疆区域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资源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南疆发展的综合实力。

一、全面推进南疆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疆广大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如期完胜脱贫攻坚战,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基层组织等各方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 全面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南疆部分重点地区(即南疆四地州)曾是全国“三区三州”之一,贫困程度尤为严重,是新疆完胜脱贫攻坚战进程中最难啃的硬骨。新疆以南疆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汇聚统筹整合各方力量,构建起了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援疆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扎实开展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在一系列促进就业组合拳的作用下,农民致富斗志进一步被激发,实现了“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根本转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南疆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惠民政策,利用农民夜校、县乡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等平台对步入社会农村人口常态化开展国语学习、技能技术、法律法规、党的惠民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培训,极大拓宽了参训人员的眼界;同时,个体自我发展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深入实施易地搬迁工程,稳步改善人居环境。数据表明,“十三五”期间,仅南疆四地州搬迁贫困人口就达3.52万户、13.95万人,占新疆搬迁任务的87%。[2]全面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全面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南疆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底线根基。

(二)南疆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连接南疆各地州的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网已于2021年建成,2023年扩能改造格库铁路工程,若羌县至罗布泊铁路今年也将开工建设。2023年底库尔勒至尉犁县段G0711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环塔里木盆地高速公路网也将建成。环塔里木经济带的集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管道等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基本建成,为南疆区域联动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硬件支撑。

南疆乡村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南疆各地州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喀什地区抓住产业振兴这一根本,着力构建“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乡村产业产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中有进。和田地区有效推进乡村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打造全面的产业链。以和田地区策勒县为例,该县结合自身乡村产业发展实际,鼓励支持华凌牛业、津垦奥群、帮帮兔、羊管家、叁德牧业等涉农企业在技术研发应用,特色优势品牌培育,人才引进等方面作用的发挥,逐步建立起了“企业+产业+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除此之外,南疆区域内乡村优势品牌产品,例如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伽师新梅、阿图什无花果、和田红枣等品牌效应凸显。调研发现,基于乡村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南疆区域内农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2021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260元、11252元、16095元、11235元、10609元,比上年增长分别为11.5%、9.5%、13.0%、11.5%、9.0%。[3]

(四)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推进和如期完胜,南疆农村基层干部也得到相应地锻炼。干部服务意识、工作能力显著提升,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步伐加快,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普遍提升。除此之外,南疆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日益紧密和谐,基层党组织力量更加巩固壮大,主心骨、领路人地位深入人心,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二、全面推进南疆乡村振兴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繁重。2020年南疆虽然如期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但总体发展滞后的现状依然未根本扭转,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面临不小压力。调研发现,仅喀什地区现有监测对象就有13221户45651人,其中未消除风险8393户24613人。结合贫困的发生发展规律、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全球减贫实践经验来看,相对贫困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南疆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期准备。

南疆区(州)情相近导致协调联动发展后劲不足南疆各地州区域相连,区(州)情相近,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数据表明,2021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7:52.6:31.7,2021年阿克苏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3:32.1:42.6,2021年和田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1:16.3:62.6,2021年喀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8:20.8:49.4,2021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9:33.3:54.8。[4]实地调研发现,南疆一产产值比重总体较高,且产值实现均以小麦、瓜果、棉花种植、牲畜养殖为主。绝大多数乡村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当地特色农牧资源发展种植养殖业,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和市场分析,导致产业项目雷同、产业发展同质化,加之产业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不高,产品滞销或价格不高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乡村产业的壮大发展;二产产值占比普遍较低且实力不强,导致对一产辐射拉动作用缺失,工农互促融合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三产产值比重较高,但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产业同质化导致南疆区域内协调联动发展缺乏后劲。(2)南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集中,比重偏高。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分布在南疆区域,特别是南疆四地州,区域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是新疆乃至全国少数民族聚居程度最高的地区。调研发现,在南疆四地州广大的农村区域,大部分村庄居住人口全部是少数民族群众,且存在信息闭塞,人口流动性弱,信教群众比例高等方面的共同问题。(3)南疆维稳任务艰巨。南疆边境线长达2622公里,占全疆边境线总长的46.8%,[5]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等6个国家接壤,有10个边境县(市),占全疆32个边境县(市)的31.25%,长期深受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影响,是新疆反恐维稳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南疆必须解决好的头等大事。除此之外,南疆还存在自然条件恶劣,宗教氛围较为浓厚等方面的共同区域特征。扭转这一现状是避免“零和博弈”,实现良性互动、谋求共赢的当务之急。

南疆新型农民量少质不优基于区域特殊区情,南疆农村人口长期缺失高质量正规教育,个体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调研证实,以喀什为例,农村劳动力过百万,其中文盲和小学文化水平人口比重达43%,初中文化水平人口占比49%,高中文化水平人口占比7%,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人口仅占1%。缺文化、缺技术是南疆深度贫困的根源之一。一方面缺文化导致个体在现代社会中“走不出、走不远”。相当比重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不能熟练掌握国语,语言沟通障碍突出。另一方面,缺文化后续衍生的缺技术问题突出。缺技术导致个体“立不住、立不好”。常言道:“有技走遍天下,无技寸步难行。”除此之外,南疆一少部分农村人口思想观念仍旧落后,“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个体农户实力较弱,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自我发展意识,甚至存在少量的农户以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为荣的现象,依靠自身努力勤劳致富的意识不强,斗志不足。

南疆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南疆各地州沙漠广大,绿洲面积较少,且绿洲又相互隔离,呈散状分布。[6]对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南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新型农机推广应用占比低,设施农业建设步伐缓慢,灌溉方式粗放低效,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很难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南疆在公路、铁路、航空等设施建设方面虽取得一定发展,但与内地相距甚远,导致农产品运输成本攀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竞争力。除此之外,调研发现,南疆少量乡村仍存在水、电等设施跟不上农民生产生活步伐的现象,严重迟滞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南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服务能力亟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农村工作的领路人。调研发现,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较低,对党的方针政策领悟贯彻不够深入,服务意识以及法治观念不强,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持续带领群众致富的抱负和斗志。对于“乡村振兴”这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将其视为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简单重复再建设,甚至把乡村振兴片面地认为是村庄建设。问卷表明,受访村干部中有40%“自己不能很清楚地阐释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50%以上的村干部在谈及“如何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消除相对贫困”问题时表示“按照上面要求去做、去办”。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问题相当突出。除此之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性、老龄化现象严重,村级年轻后备干部力量不足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这些方面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造成深层次不利影响。

)相对独立行政区域划分削弱联动合力。由于南疆各地州、各师市是对等行政区域划分,缺乏隶属领导机制,彼此相互配合、分工协作缺乏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机制。南疆各地州各自为战,关起门来搞建设的现有格局很容易造成资金、项目、资源、人才在效用递减轨道上低效运转,重复建设问题层出不穷,弯路代价过于沉重,很难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溢出效应。调研发现,部分县市党委政府由于可支配资金、项目、资源稀少,加之推进方法循规蹈矩,导致在工作开展中存在得过且过、顺其自然的心态,个别县市甚至出现现有成果总体下滑的趋势。非系统性谋划南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利于实现该区域乡村全面振兴。

三、系统谋划、错位竞争、协同联动全面推进南疆乡村振兴的对策举措

南疆各级党委政府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特事特办的工作原则,秉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制定实施科学得当、有的放矢、务求实效的举措体系。

(一)合力巩固成果、抑制返贫,不断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机制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南疆基于巩固成果这一共同的目标任务,协作求共赢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

1.建立合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联系协作机制。南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乡村振兴主管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新型联系协作机制。联系协作机制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南疆每半年召开联系协作工作会议,关于工作推进的成效,前期工作中面临的难点以及应对的措施方法经验等内容予以彼此告知。建立健全工作交流和信息沟通机制。建立以各地州内先进典型、成功案例、成功经验做法等为重点的常态化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协同推进的工作方式以及重点工作专题研究机制,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共同研究谋划工作举措。

2.构建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机制一要持续增强监测能力和水平。完善好、落实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机制是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致贫的重要手段。扎实开展日常实地入户走访工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登录、早干预,每年还可开展不少于一次的集中排查,确保监测动态化、精准化、常态化。二要高质量用好防止返贫致贫风险基金。严厉杜绝撒胡椒面现象的发生,及时有效化解防控风险,做到防控动态清零,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质量稳中有升。三要持续调整优化区域内基层网格化划分管理。基层主管部门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对易返易致贫农户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原则上单位网格内管理服务的农户数不超过80户,人口基数较大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四要以易返贫致贫人口为重点,继续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服务方案。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且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既要防止过度帮扶和福利陷阱,又要杜绝帮扶失灵和失效。严格抓好普查筛选工作。五要完善兜底保障政策体系。构建精准防贫体系和防返贫预警机制,积极做好监测对象帮扶工作,确保成效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聚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南疆“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一是做好规划衔接。当前,南疆正处在巩固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转轨期、过渡期,为了顺利实现目标,应加强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在规划上的有效衔接,强化规划战略在实际工作中的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科学有序引导村庄规划衔接建设,以科学务实的村庄规划促领区域内乡村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好政策衔接。保持“四个不摘”等主要帮扶政策整体稳定,同时结合新形势、新目标的要求,创新完善帮扶政策体系,实现前后政策有效对接,助力成果更好巩固。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力度。乡村振兴主管部门要增强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解决好乡村在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生态事业等领域的多方投入问题,同时加大对资金拨付和利用成效的监督和评估,避免资金投入使用出现性价比不高的问题。同时鼓励支持吸引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更多更好参与乡村建设,创新推出种类齐全,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服务乡村建设机制,更好服务乡村全面发展。

(二)突出特色优势尽显、错位协同,共谋全面推进南疆乡村振兴 

1.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区域产业有机协同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新疆共有15块独立大型绿洲,绿洲总面积仅为13.57万平方公里,其中环塔里木经济带分布有七块绿洲,分别是喀什-叶尔羌河流域绿洲、阿克苏-阿拉尔绿洲、孔雀河绿洲、和田绿洲、渭干河流域绿洲、焉耆盆地绿洲和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这些绿洲聚集了新疆大量的人口与经济,[7]为南疆特色农牧业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农业资源富集、优势独特,应着力推进乡村特色种养殖农产品高标准、规模化生产,稳步打造农产品供应重要基地。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应充分发挥粮食、棉花、果蔬等资源和产业在南疆经济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重点乡村产业“链长制”,着力推动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做优做大做强。此外,大力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扩能增效,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喀什地区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发展运用经济开发区、保税区两大平台,借助政策资金项目等优势,打造南疆区域内乡村特色优势产品集仓储、包装、外销于一体的重要集散基地。在规模化发展、高品质生产、精深加工、销售渠道等方面持续有力,构建定位清晰、分工明确、有机协同的新型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2.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事业,推进区域乡村生态整体向好一要持续加大减库存、还旧账工作力度。长期以来,南疆由于自然环境客观条件恶劣,发展相对缓慢、生产生活方式粗放等方面的原因,生态旧账较为沉重,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区域广等特征。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村群众取火材料仍然以柴火为主,热量低且对环境污染重。过半农民群众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和专业知识。这些问题导致减库存、还旧账工作推进难度加大。南疆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应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共商协作、统筹推进,广泛开展入村宣传工作,入户“手把手”式传授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行动,逐渐唤醒农村居民爱生态、护生态意识。深入实施“煤改电”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历史遗留生态问题。二要坚持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南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当地党委政府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林带修整、条田开垦、改厨、“厕所革命”等各项生态事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庭院亮化与农民增收相统一。推广三区(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分离庭院布局,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使整村亮化、庭院美化深入人心,百姓向往美丽人居环境成为现实。稳步推进“三新”( 倡导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活动,从纠正不良居住习惯做起,真正让农村居民身处天蓝、地绿、气清、水干净的自然环境中幸福生活。加大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力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壮大集产品、生态、经济为一体的生态产业。

3.传承乡村优秀文化,推进区域乡风文明优秀文化是全面推进南疆乡村振兴的“营养剂”,作用无可替代。一是持续开展扶智扶志工程。倡导致富光荣,贫穷可耻的理念,积极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易返贫人口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利用农民夜校、四大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等载体,积极宣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的惠民政策,广泛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法治、农业种植技术、村规民约、依法信访、邪教危害、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民懂法、守法、尊法、用法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文化根基。二要善于挖掘乡村先进文化素材和典型。借助村级先进典型及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乡村优秀文化,以讲卫生、讲节俭、讲勤劳、讲科学、讲孝道为重点,大力弘扬真善美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努力形成学先进、比先进的良好赶超比学风气,为乡风文明注入强大活力。

(三)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汇聚全社会力量

1.精准选好培育对象,科学分类施策,增强培育的针对性。结合南疆乡村发展实际,符合培育要求的人群以种养殖大户、技术能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回村创业者等为优先。县乡相关部门要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培育对象数据库。根据培育对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设置优化不同培育方案。按照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和要求,南疆区域培育内容以国语学习、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同时兼顾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提高教育培养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满足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培训。按照类型、行业、等级的不同调配培训师资,制定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模块和班次,精细化开展培训工作。

2.创新完善培育机制,着力提升培育效性健全完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用好农民夜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农技推广机构以及农广校等涉农院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激活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参与培育工作,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另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搭建便捷高效的线上培训方式,常态化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提高培育的质量和效果。

)创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土地沙化及盐碱化的治理力度。沙化及盐碱化问题是南疆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现阶段,灌溉降沙排盐碱是一种效果较佳的方式。加快更新改造现有一批年久失修、耗水严重的灌溉设施,增加专项支农资金投入,配备一些先进灌溉设备,完善田间生产设施,有效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研发引入和广泛推广应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扩增土地改良的成效,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

2.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水、电、路、网、通讯和现代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比重。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投入,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和实力强劲的企业服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加大对南疆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服务乡村经济更好发展。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好建强战斗堡垒

1.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本领和能力。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严格要求,身体力行,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以强大的领导力牢牢团结农村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加强村级“两委”阵地建设,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强化“五级书记”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有机联动。号召动员广大基层党员奔赴工作一线,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注重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壮大乡村人才振兴队伍。

2.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干部队伍,使基础党组织真正成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引路人。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培养机制。注重从乡村致富能手、回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者等村级人才队伍中,选拔一批政治觉悟高、作风正、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干部队伍。落实“传帮带”干部培养关爱机制。淘汰一批群众意见大,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的村干部。秉持“干中学、学中干”的方式,带动干部快速成长。大力发展农村党员队伍,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壮大生力军、后备军。

(六)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南疆协发展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对南疆发展,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特殊政策,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南疆发展是国家战略之一。结合南疆现阶段工作重点,更好统筹多方力量,建议设立南疆区域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委员会,在自治区党委直接领导下,专门领导全面推进南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1.建立健全南疆全面深化改革机制,注重发挥改革对区域内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围绕区域内乡村发展中存在产业固化、人才集聚、产业单一等症结性问题,着力从根本上破除。改革区域内在产业布局、人员流动、促进就业等领域不适应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服务型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改革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区域内乡村市场经济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区域内资源效益最大化,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深入推动南疆“三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更好促进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推进。

2.强化科技引领、对外合作。南疆区域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委员会应大力支持推动科技研发应用向乡村倾斜,联合社会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加大乡村科技的研发应用力度,逐步建立科技助农、科技兴农服务体系。除此之外,建立健全常态化对外交流合作机制。与新疆大学南疆发展研究院、石河子大学南疆研究院等疆内外南疆问题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集思广益破解南疆乡村发展方面存在的难题,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3.创新完善兵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机制。要坚持兵地一盘棋,重大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全面推进兵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干部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这为构建新型兵地关系提供重要遵循。南疆兵地融合发展机制要彰显各自优势,兼具共赢,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布局、干部交流等多方面开展全天候交流合作,[7]实现兵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王鑫.做活“棋眼” 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N].新疆日报2020-06-09.

[2]王新紅.喜看南疆新气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成功实践综述之七[N].新疆日报,2020-09-21.

[3][4]2021年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5]王思超.南疆四地州:打造丝路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J].中国旅游报2018-03-20.

个人简介:刘明刚,男,汉族,工作单位中共喀什地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高学历是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