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雷电灾害对户外旅游的影响与防御建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海珠区雷电灾害对户外旅游的影响与防御建议研究

郑晓志,陈炜杰,吴钩

(广州市海珠区气象局  510080)

摘要:本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详细探讨了雷电灾害对户外旅游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御建议。首先,概述了海珠区的气候特点与雷电活动规律,分析了雷电灾害对户外旅游活动的影响机制和具体表现。接着,评估了雷电灾害对海珠区户外旅游经济的影响,包括直接经济损失、旅游活动受影响程度以及长期影响与连锁反应。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雷电灾害防御建议,包括建立健全法规与标准体系、强化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完善设施防雷设计与维护、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以及提升公众防范意识与技能,以期为降低雷电灾害风险,保障户外旅游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雷电灾害;户外旅游;雷电防御;海珠区

引言

随着户外旅游活动的日益普及,旅游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雷电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对户外旅游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海珠区作为广州市的一个重要旅游区域,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湿润,户外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雷电灾害对其户外旅游活动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通过深入分析海珠区雷电灾害的特点及其对户外旅游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防御建议,一方面可以丰富雷电灾害与户外旅游安全领域的理论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另一方面,通过提出针对性的防御建议,以保障游客安全,促进户外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1.海珠区雷电灾害特征与影响分析

1.1 海珠区气候特点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22℃,年均降水量在1600mm左右,湿度大,利于雷电活动发生。夏季高温多雨,雷暴活动频繁;冬季温和少雨,雷电灾害相对较少。地处东南沿海,易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雷电灾害可能随台风天气系统增强。

1.2雷电活动规律

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尤其是5月至9月的梅雨期和台风季,雷电灾害发生概率较高。雷电灾害通常在午后至傍晚时段最为活跃,此时气温最高、对流最强,有利于雷暴云团的形成。靠近江河、湖泊、湿地等水体以及山地、高地等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由于热力和地形作用,雷电活动更为频繁。

2雷电灾害对海珠区户外旅游的影响分析

2.1 经济损失

首先,最直接的经济损失来自旅游基础设施的损坏。雷电可能导致旅游景点的设施、道路、桥梁、通讯线路等遭受损坏,这些设施的修复和维护成本很高。此外,游客的住宿设施,如帐篷、木屋等,也可能在雷电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次,雷电灾害还会导致旅游相关业务的损失。例如,旅行社、导游、餐饮、交通等旅游服务提供者可能因雷电灾害导致业务中断或减少,进而影响到其收入。最后,雷电灾害还可能引发游客的索赔问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因雷电灾害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时,可能会向相关责任方提出索赔要求,这也会增加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经济负担。

2.2 旅游活动受影响

首先,雷电天气会直接导致户外旅游活动的取消或暂停。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旅游管理部门和景区通常会在雷电天气来临时暂停或取消户外旅游活动,这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其次,雷电灾害可能导致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通常会考虑天气因素。如果海珠区频繁发生雷电灾害,游客可能会选择其他天气更为稳定的地区进行旅游,从而导致游客数量减少。此外,雷电灾害还可能对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游客在遭遇雷电灾害后,可能会将不愉快的旅游体验传播给亲友或在网络上发布负面评价,进而影响其他潜在游客的旅游决策。

2.3 长期影响与连锁反应

首先,频繁的雷电灾害可能导致游客对海珠区旅游安全的信心下降,进而影响其长期旅游意愿。游客可能会选择其他更为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导致海珠区旅游市场的萎缩。其次,雷电灾害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旅游业的萎缩可能导致相关产业的衰退,如酒店、餐饮、交通等。这些产业的衰退将进一步影响到海珠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此外,雷电灾害还可能对海珠区的旅游规划和投资产生负面影响。投资者可能会因雷电灾害的风险而犹豫是否投资海珠区的旅游项目,这将限制海珠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雷电灾害防御建议与对策

3.1 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防御法规与标准体系

为有效防御雷电灾害,海珠区应首先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与标准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和完善雷电灾害防御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雷电灾害防御中的职责和权利。同时,应建立雷电灾害防御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还应加强法规与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2 强化雷电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

雷电监测预警是防御雷电灾害的重要手段。海珠区应建立健全雷电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应加强雷电预警系统的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雷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在预警信息发布方面,应建立多渠道的发布机制,包括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平台等,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和相关部门。此外,还应加强预警信息的解读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雷电预警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3.3 完善户外旅游设施防雷设计与维护

完善户外旅游设施的防雷设计与维护。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雷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布局防雷设施,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防雷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防雷效果。在维护阶段,应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还应加强对户外旅游设施的安全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4 加强雷电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至关重要。海珠区应建立健全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应急职责和协调机制。同时,应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在雷电灾害发生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此外,还应加强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和管理,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调用。

3.5 提升公众雷电灾害防范意识与技能

公众是雷电灾害防御的重要力量。因此,提升公众的雷电灾害防范意识与技能至关重要。海珠区应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举办培训活动等方式,普及雷电灾害的知识和防御技能,增强公众的防雷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向公众传递雷电灾害的预警信息和防御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雷电灾害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公众在雷电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雷电灾害对海珠区户外旅游的影响显著,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游客安全,还对旅游活动、市场恢复、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政策响应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本文从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防御法规与标准体系、强化雷电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完善户外旅游设施防雷设计与维护、加强雷电灾害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公众雷电灾害防范意识与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御建议与对策。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海珠区有望进一步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降低灾害对户外旅游的负面影响,保障游客安全,维护旅游市场稳定,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海珠区应持续关注雷电灾害动态,不断优化和完善防雷减灾体系,提升全社会的防雷减灾能力,为建设美丽海珠、安全海珠、智慧海珠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露霄.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2.

[2]黄克俭,胡双伟,俞家华,等.大型户外空旷区域的雷击风险评估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01):126-129.

[3]黄小凤.我国户外高风险旅游活动的安全防控研究[D].华侨大学,2014.

[4]户外旅游遇雷雨避雷方法[J].丝绸之路,2008,(12):65.

作者简介:郑晓志(1981.07)男,汉族,广东潮州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雷电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