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李钟喆

身份证号码:330523198011170051

摘要: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岩土工程勘察是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提供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是地质灾害防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要有正确认识,将防治技术优势发挥出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问题。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要树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这样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边坡治理工程作为岩土工程建设的主要类型之一,实施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避免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要提前对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并对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证在工程建设期间能够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文章结合社会发展对于边坡治理的实际需求,探索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模式和防治技术,从而为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提供保证。同时,针对对边坡地质环境的保护进行深入地研究,以期为边坡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1滑坡防治减滑技术

在岩土工程建设中,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对于滑坡防治要给予更多重视,采用最为合理的方式,尽量避免山体滑坡问题出现3]。在山体滑坡防治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实现防护与治理之间的相互结合。滑坡防治减滑措施主要由排水工程、削方减载、地形改造措施组成。下面针对三种措施详细分述:

(1)排水工程:

山体滑坡问题的出现主要由地质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引发,而降雨是山体滑坡的主要自然诱发因素。结合岩土工程具体情况,对于已发生滑坡的边坡,如何做好排水工作成为抑制滑坡发展加剧的关键措施。做好地表水、地下水的排导与管控工作,通过合理布置截排水措施,能够尽量减少因水体引发的山体滑坡问题。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防止大量地表水进入到滑坡区域。为实现这一目的,在岩土工程建设期间,工作人员要提前在岩体边界位置做好导水槽修建工作,使地表水沿着导水槽流到山下。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 — 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 — 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 — 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图1.1-1排水沟实际应用

(2)削方减载

削方减载是目前最为有效,也最常用的滑坡整治措施之一,我们应采取削坡减载方案。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地减轻滑坡体的重量,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整治滑坡的目的。

(3)地形改造

  地形改造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目的是通过人工改变自然地形来减少灾害风险。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斜坡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或土石流的区域。通过削坡,可以减少斜坡的倾斜角度,降低重力导致的下滑压力;而填谷则用于填平低洼地区,减少水体积聚集,防止地质灾害如地下水上升导致的土壤液化。此外,还可以采用堆石或者设置支撑结构如护坡墙来增强斜坡的稳定性。地形改造不仅直接影响地表的物理结构,提高地质环境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改善地表水流向和速度,通过这种方式间接控制和减轻可能引发的其他地质问题。在实施地形改造时,需要考虑到改造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如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地下水流的改变,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1.2滑坡防治工程抗滑技术

滑坡防治需减滑、抗滑结合,对于边坡岩土的力学性能要进一步强化。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提前分析岩土滑坡区域地势结构情况,根据专业力学知识,采用合理技术方式,对滑坡区域岩石力学性能进行强化,采用该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滑坡问题出现。

(1)抗滑桩施工技术

工作人员要对坡地具体情况有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抗滑桩位置做出明确,一般会将其设置在地质土层较薄、推力较小区域。在抗滑桩布置期间,可以采取单排模式,如果发现滑坡推力过大,那么可以采取分段阻滑动模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抗滑桩长度要保证在36 m以内。在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抗滑桩的滑袋深度超过25 m,那么就要考虑施工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施工期间要在最大限度上确保抗滑桩位置准确性,抗滑桩位置出现偏差会对抗滑桩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抗滑桩施工技术无法将自身良好的防治效果发挥出来。基于此,对于抗滑桩位置准确性要给予更多关注。在施工期间可以采用人工挖孔方式或者机械挖孔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挖孔方式,都要提前安排工作人员清理孔洞内杂质,确保孔洞干净整洁。可以使用导管落实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水下浇筑混凝土时,工作人员要注意导管要低于水面2 m。

图1.2-1 抗滑桩实际应用

(2)支护结构

   支护结构在岩土工程中用于增强不稳定的斜坡或岩石体的稳定性,防止其移动或倒塌。这些结构包括挡土墙、护坡墙、锚杆等,都是通过物理手段直接对斜坡进行加固。挡土墙和护坡墙通常构建于斜坡的底部或中间,用以支撑土体,减少外力(如雨水、地震)对斜坡的冲击,有效防止土体松动或滑移。锚杆则是将金属杆体深入不稳定的岩土中,一端锚固在坚固的深层岩石内,另一端固定在斜坡表面,通过预应力的方式拉紧岩土体,增强其整体稳定性。这些支护结构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基于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工程计算,确保它们能承受特定的环境压力和自然力,从而有效地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图1.2-2挡土墙实际应用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通过对地下岩土体的勘察,可以确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如地下水位的控制、土体加固和边坡稳定等。钻探勘察可以揭示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指导防治措施的设计和实施。同时,实地观测和取样可以验证预测结果和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现场监测和评估。

2.2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岩土工程勘察还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是一个能量缓慢积聚突然释放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监测及早预测地质灾害所处阶段防患与未然,可以在地质灾害发育初期施以相对经济可行的方法实现有效治理,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地表位移的监测以及其他相关参数的采集,可以对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当监测数据超过事先设定的阈值时,可以发出预警信号,及时采取避让措施或紧急救援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2.3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管

岩土工程勘察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下岩土体的勘察,可以确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并进行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钻探勘察可以揭示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指导防治措施的设计和实施。同时,实地观测和取样可以验证预测结果和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现场监测和评估。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岩土工程勘察还可以提供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数据,以及对施工质量的评估和监管,确保防治工程的有效实施。

结束语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会对人身与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基于此,在岩土工程建设期间,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锚固施工技术、抗滑桩施工技术等不同防治技术的优势,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创建地质灾害预警体系、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实现对地质灾害问题的有效控制与规避。重点探讨了如何将多种创新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法、技术、环境保护举措等,充分作用于边坡工程的建设之中,希望能够为边坡治理工作的高效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姚桂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措施[J].四川水泥,2021,(11):101-102.

[2]朱成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1,(18):188-189.

[3]彭奇武.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策略探析[C]//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1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江西省地质局901大队;2021:2.DOI:10.26914/c.cnkihy.2021.0362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