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施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施工管理

刘亚琴

咸阳市羊毛湾水库管理中心

摘要: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持社会发展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重视农业合理规划的同时,为进一步带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不断对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加以优化,基于农业产业旺盛的生命力,促进农业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基于农业种植规模扩大这一基本背景条件,需要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引入合适的技术手段,基于高效节水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管理。

关键词: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施工管理

引言: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当前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站在农业的实际生产角度,在组织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时,能够为农业产量、质量等提供保障,对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措施

1.1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树立高效、科学的基本理念,对建设设计规划予以合理调整。在设计作业的前期阶段,由专业设计人员展开实地调研,结合灌溉地区实际情况,明确该地区在不同时期内最为适宜的作物种类,以及作物在生长各阶段的需水量。在确定灌区用水标准时,应遵循合理原则,选用适宜的灌溉工艺。通过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要持续地进行优化,并对有效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对实际的节水成效进行持续的验证,体现出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1]

为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的农田建设要求,需要大力推广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提高对渠系水的利用率,充分挖掘农田的灌溉潜力,使粮食的产量得到提升。通过对农田灌溉面积的拓展,将实现农产品顺利生产作为基本前提,既要减少成本损耗,也需要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长远、稳定、持续等发展目标。

1.2设计科学灌溉技术模式

1.2.1微灌、滴灌技术

在运用微灌技术时,需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在将管道系统安装完善时,确保末级管道灌水器安装作业同步完整,整合水和农作物生长时所需要的养分,基于小流量、均匀、准确地输送方式,使其直接到达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当需要缓慢的湿润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时,可以选用微灌的方式,满足局部区域的灌溉需求。

对于滴灌技术而言,有必要把水排出,并对水源施加一定的压力。经过管网和排水系统,形成一滴一滴的小水珠,使其缓慢、均匀地落到靠近植物根系的区域。在滴水灌溉的情况下,所灌溉的水能够湿润部分土壤的表面,减少无效的土壤水分蒸发,而在其他位置,则没有太多的水源,能够有效地阻止野草的生长。在滴灌系统的运行阶段,也可以规避地面径流的产生,加强对施水深度的精确掌握,有着良好的节水能力。

1.2.2防渗节水技术

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需要积极利用防渗节水技术,避免出现水资源渗漏的问题,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在施工阶段,对于管道的修复,需要利用具有良好防渗性能的材料。在处理农业灌溉渠道与非农业灌溉渠道时,需要将两者隔离,在灌溉工程中,要引导水资源顺利地进入灌溉区域。由于灌溉工程管理布局具有复杂性,为实现“零渗漏”的目标,可以在管道的底部位置,将蓄水装置、过滤系统等设置完善,对于管路中所渗漏的水资源,需要对其全面收集并妥善存储,以便实现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对于井渠灌溉模式的设计,需要在综合检测的基础上,从每一个灌溉步骤开始,通过认真、仔细的检查,以防水源泄漏。通过加强对水源压力的控制,保证在灌溉期间具有足够的水资源供应。在安装供水装置时,应保证所选择的材料具有很好的防渗能力,在材料的连接部位,需要及时密封,确保灌溉渠道位置设置的科学性,维持灌溉系统的高效化运行状态,以便达到节水的目标。

2.优化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1严格加强工程设施维护管理

为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需要建立系统、完善的节水灌溉工程设施,针对各项设备设施加强管理,确保管理阶段的严谨性。通过对管理过程的优化,在建立水利设施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以完善性、可行性为基本需求,通过对工程设施进行科学、高效的养护,推动水利工程设施工作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比如,在修建灌溉排水系统的时候,要将灌溉排水系统建立完善(见图1),能够保证系统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以严格执行设施维修和管理工作为基础,保证排水部分的良好实施效果[2]

图1灌溉排水系统示意图

结合上图中的内容,在实施灌溉排水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时,需要从拦河坝,冲沙闸,泄水闸,进水闸,节制闸等环节着手,加强对各类设施的妥善管理。与此同时,需要结合干渠,农渠,退水渠,斗渠的实际使用情况,定期组织维护工作的开展,实现排水系统的高效化运行目标。

2.2投入更多精力与财力

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需要引起当地农业部门、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先进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入。基于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认知,确保其中的取水结构水运输结构田间灌溉结构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等全部建设完成。此时,需要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基于政府部门帮扶政策的支持,通过招商引资,在节水工程建设的优化环节,融合更多的资金。

为实现对节水灌溉工程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也需要引导农户投入相应的资金支持,借助资金和投劳等模式,帮助农民合理规划投入,将其纳入用水成本中,科学调整灌溉水费缴纳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各方面的技术支撑,基于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提高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加强对关键节水技术的运用,促进灌溉效率的提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对水资源的随意消耗,加强农作物的恶劣天气应对能力,对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助益。

参考文献

[1]郭守莲.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施工管理研究[J].北京农业旬刊,2022.

[2]郭守莲.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施工管理研究[J].北京农业,2022,(2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