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技术分析

王能斌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 楚雄市   675000

摘要:滑坡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其勘查与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地质调查、遥感监测、现场勘探等手段,以准确判断滑坡的潜在风险。随后,对滑坡治理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即:水体治理,加强斜坡强度,旨在降低滑坡发生的概率和减轻其影响。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应对能力,还有助于实现矿山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可有效减少滑坡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勘察及治理;分析研究;

引言:滑坡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滑坡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与治理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技术,探讨有效的治理方法,以期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对勘查技术和治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我们有望提高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精度和防治效果,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滑坡地质灾害的简要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是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顺坡下滑造成的灾害。其发生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降雨、地震、洪水、崩塌加载等,其中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降雨会渗透到土壤中,增加土体的重量,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从而增加滑坡的风险。此外,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也是影响滑坡的重要因素,如岩层倾角小于滑坡倾角时最容易滑动。人为因素如森林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垦、矿山采掘、切坡、滑坡体下部切脚、滑坡体中—上部人为加载、震动、废水随意排放、渠道渗漏、水库蓄水等,都可能导致斜坡失稳,从而引发滑坡。滑坡地质灾害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小型滑坡到巨型滑坡都有。其直接危害包括毁坏城镇、村庄、铁路、公路、航道、房屋、矿山企业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滑坡还可能造成次生灾害,如阻塞河道、引发洪水或泥石流等,进一步加剧灾害的损失。为了有效防治滑坡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和监测、改善斜坡稳定性、建立预警系统、加强公众教育等。同时,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处罚力度,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

二、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多样,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勘查方法分析:浅层地震映像法(也叫数据分析):这种方法通过向浅层的地质环境中发送固定频率的波,然后分析波在地下遇到各种土层和阻挡物后反射出的波形信号和频率等,以了解浅层地区的大致样貌,并获得特定的一组地质数据。这种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较为常用,因为它可以提供较为详细的地质信息。物探法:物探法包括地质雷达、电法勘探、电视测井、声波勘探等多种手段,它们主要基于不同地层的物理性质差异来了解地质构造特点和地层的分布状态。物探法不受周围环境和天气的影响,操作简便,可以完成一系列高精密的测量与统计。挖探法:挖探法是通过人工或机器的挖掘,在滑坡的坡前结构中造出可供探测的探洞或探井,以获取地下信息。虽然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可能对地下勘测的专业人员带来身体上的危害,但它可以获得比较真实的数据信息。钻探技术:在勘查一些中型滑坡时,钻探技术被广泛应用。它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楚滑坡的范围、岩土体组成和厚度,以及滑坡有关的地下水含水层的层数、来源、动态、分布等。工程地质测绘:这种方法应在充分利用遥感解译成果和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测绘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地段及其邻区。同时,应包含可能造成危害及派生灾害成灾的范围。工程地质测绘方法采用全面查勘法,对于重要的地质现象如边界、裂缝、软夹层、剪出口,应进行追索。这些勘查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勘查需求、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在实际勘查中,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

三、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

(一)、水体治理

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中,水体治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水体治理的具体措施如下。截水沟建设:在滑坡体的外围设置截水沟,及时拦截并排除来自地表的水流,防止其流入滑坡体内部。截水沟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确保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排水系统建设:在滑坡体内部设置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等,将滑坡体内部的积水及时排出,降低滑坡体内部的地下水位,增加其稳定性。排水系统的建设应根据滑坡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引流:对于存在地下水活动的滑坡体,可以采取地下水引流措施,将地下水引导至滑坡体外,降低其对滑坡体的影响。地下水引流可以通过设置集水井、排水洞等方式实现。植被恢复:在滑坡体上种植植被,可以增加地表的覆盖度,减少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同时也能够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植被恢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此外,水体治理也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即水体治理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并非孤立存在。在治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并且水体治理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损害。

(二)、加强斜坡强度

在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中,加强斜坡强度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斜坡的整体稳定性,降低滑坡发生的概率。以下是加强斜坡强度的具体治理方法:改变坡体几何形态:这种措施主要是消减推动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即减重)和增加阻止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即反压),即通常所谓的“砍头压脚”。或者通过减缓边坡的总坡度,即通称的削方减载,来实现对斜坡强度的增强。特别是当滑坡体的厚度大、主滑段和牵引段滑面较陡时,这种治理方法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土质改良法:通过在滑坡区域内加固土质,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抗滑稳定性。常用的土质改良方法包括灌浆、冲填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体的物理性质,提高斜坡的整体强度。预应力锚定法:在滑坡区域内加设预应力锚杆或钢绞线等,以增加地层的抗拉能力,从而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这种方法通过增加斜坡内部的支撑力,来抵抗外部滑坡力的作用。土体重熔法:将滑坡区域内的土体进行重熔加固,使其形成高强度的岩土体,提高抗滑稳定性。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土体的物理性质,增加斜坡的整体强度。退耕还林还草法: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来改善滑坡区域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滑性。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增强斜坡的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工程措施来加强斜坡的强度,如支挡、加固建筑物等。这些建筑物包括抗滑片石垛、抗滑挡墙、抗滑桩等,它们可以有效地抵抗滑坡力的作用,提高斜坡的稳定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文对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技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更好的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张迁.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4,9(06):216-218.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4.06.069.

[2]张登奎,王肃良,闫佳佳,等.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探中的应用探究[J].物探装备,2024,34(02):137-140.

[3]罗荣,张世涛,牟东川,等.基于GIS的云南省永善县滑坡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24,35(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