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曹先敏

济宁矿业集团花园井田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摘 要:的核心议题是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专注于探求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途径,最终目的是搭建一个囊括数据获取、处理、深度分析及智慧决策的综合性平台。文章力求通过现有科技的集成革新运用开创出一种超脱传统框架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模式,为煤矿企业构筑安全防护的新里程碑。研究还将验证该系统在增强安全监管效能、精简生产流程、缩减运营成本上的具体成效,推动产业向更高安全水平与经营效率迈进。

关键词:煤矿安全;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 引言

作为基础能源之一,煤矿的稳定供应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煤矿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严峻的安全管理挑战,频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面对这一现实,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被视为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能的关键路径。

典型的智能化技术有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这些高新技术的综合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智能分析、精准预警高效调度实现对煤矿作业环境的全面感知与动态管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发生提升应急响应能力[3]

二. 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2.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于一个多层次、高度集成的架构之上,该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与服务层组成,四者共同构建了一套闭环的管理生态系统。感知层系统的触角,中间部署了各类用于收集矿井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人员动态等关键信息传感器智能终端。网络层则确保这些海量数据能够安全高效地传输至中央处理平台,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广域覆盖与实时通信。平台层承担着数据汇聚、处理与分析的重任,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能力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模式识别[2]。位于架构顶端的服务层,则根据分析结果提供直观的决策支持、预警通知及调度指令,直接服务于煤矿的日常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2.2 关键技术选型与应用

引言部分已经指出当下最热门的智能化技术是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项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物联网技术作为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基石,能够有效确保系统感知能力的全面与精确。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高级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清洗、整合与分析,为风险预测与决策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人工智能算法中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在环境监测的异常检测、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智能调度策略的制定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大幅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与响应速度。

2.3 功能模块划分与协同机制

系统设计中,功能模块的科学划分是实现高效运作的关键。首先是环境监测模块,负责实时监控矿井内气体成分、温湿度等环境因素,达到预防灾害发生的目的风险预警模块依托于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提前识别潜在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人员定位模块利用RFID、UWB等技术确保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定位并救援受困人员;智能调度模块中内置各种优化算法后者可以优化采矿作业流程与资源配置,进而提高生产效率。这些模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与通信协议紧密相连。模块间的数据共享与功能互补共同织就了一张紧密的安全防护网,有效确保煤矿作业的安全与高效。

.数据采集与处理机制

3.1 精准感知网络的构建

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必须包含一个全方位、高灵敏度的感知网络。具体就是在矿井内部署各类传感器——瓦斯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这些设备犹如煤矿的“神经末梢”,能够实时感知井下环境变化与设备状态。为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感知网络设计需考虑煤矿的特殊地理结构与作业环境,采用分布式部署策略实现对关键区域的有效覆盖。

3.2 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处理

面对海量且多样的原始数据,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系统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在传感器端进行初步数据处理与筛选。随后数据被汇集至云端或本地数据中心,运用复杂的数据清洗算法剔除其中的错误冗余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数据融合技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整合进而构建统一的数据视图。获取完整的数据之后,采用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分析融合后的数据,挖掘隐藏的关联与规律。这一系列处理机制确保了数据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使煤矿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四. 智能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

4.1 预警模型的智能化构建

煤矿安全预警模型融合了历史数据与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模型对过去煤矿安全事故的深入分析提取其中的关键风险因子如瓦斯浓度变化趋势、地下水位波动、地质应力异常等)来构建多维度风险评估体系[1]借助监督学习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模型能够预测瓦斯浓度的未来变化轨迹,及时识别出可能引发爆炸的危险阈值;同时结合地质力学模型和遥感监测数据对潜在的塌方、渗水等自然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最重要的是,随着新数据的加入,

模型预警精度与效率能够持续提升,这是模型不断自我学习与优化的表现。

4.2 应急响应机制的智能与人性化结合

一个优秀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实现自动化响应与人工干预的无缝衔接。一旦预警模型触发警报,系统会自动启动预设的应急程序如关闭特定区域的开采作业、启动通风设备、引导人员疏散等系统还能通过集成的通讯平台即时将预警详情与建议措施推送给管理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在复杂情境下,专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方案,实施更为精准的干预措施。这种智能与人性化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响应速度,也确保了应对措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4]

五. 系统实施与效果评估

5.1 实施策略与挑战应对

在整个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部署过程中,首先明确实施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硬件安装、软件配置、人员培训及试运行这些阶段。资源配备方面需充分考虑硬件设备投资、软件定制开发、技术人员培训及后续运维支持等成本预算。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制定相应预案。例如,通过引入标准化协议解决技术兼容性,开展全员培训增强接受度,以及建立严格的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机制保护信息安全。

5.2 多维度效果评估标准

为全面衡量系统实施效果,我们确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安全性可通过事故发生率的下降、应急响应时间的缩短等指标衡量。效率改善体现在生产流程优化、资源利用率提高等方面,主要是对比系统实施前后的工作效率和产能变化加以评价。成本方面则关注因减少事故损失、优化管理流程带来的经济效益,财务数据分析可以很好体现成本情况。员工满意度与系统稳定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评估维度,反映系统的用户友好性技术成熟度。

5.3 实证分析与成效验证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矿作为试点,系统实施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瓦斯浓度超限预警准确率达到95%,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调度效率提升20%,直接促进了产量的增加;由于事故预防措施得当,年度安全投入成本降低了15%。员工对新系统的接纳度调查反馈也很积极。这些实证数据充分证明了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优化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方面的显著成效。

六.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构建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展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提升煤矿安全能力方面的强大潜力。文中所建立的系统能显著增强煤矿的安全性、生产效率及成本效益,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转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研究凸显了智能化系统对预防事故、优化作业流程的核心作用强调了技术与管理创新的融合价值。未来,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将迈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阶段这着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进一步探索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以持续推动煤矿行业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春.煤矿智能识别监测预警平台研究及应用[J].中国煤炭,2024,50(03):97-102.DOI:10.19880/j.cnki.ccm.2024.03.012.

[2]高振东.煤矿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N].山西科技报,2024-03-15(B08).

[3]王博翰,郭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及智能化发展趋势[J].陕西煤炭,2024,43(03):109-112+148.DOI:10.20120/j.cnki.issn.1671-749x.2024.0322.

[4]徐国栋,王栋,成凯武.煤矿智能化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24,22(03):134-136.DOI:10.16661/j.cnki.1672-3791.2310-504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