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罗珊珊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效能,已渗透到音乐教育的各个层面,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凸显个体特性、提升智慧潜能以及熏陶情感世界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在保持教育核心价值的同时,科学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是音乐教学关注和探索的关键议题。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职业学校;音乐教学

引言: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和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在全面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阶段,对于塑造学生的艺术修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职业学校音乐教育应致力于提升学生在音乐领域的洞察力、领悟力、审美力、表达力及创新能力。然而,现行的教学模式,未能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热爱,尽管学生可能对音乐本身抱有深厚的兴趣。鉴于此教育状况,职业学校教师需积极引入科学的教学理念,以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1]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和填鸭式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侧重于学生的主观体验,将音乐教育的核心回归到人的本质,以音乐的本质为引领,解放学生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奥尔夫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在充满乐趣和轻松的环境中,借助舞蹈、乐器演奏、歌唱和手势等多种方式,逐步达成教学目标[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全球知名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将音乐与动作、语言融为一体,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音乐,遵循“原生态音乐”的理念。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即兴创作,常常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领略音乐的魅力,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从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内容上,涵盖了音乐中的节奏、旋律、音色、力度和音准等基本元素,教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3]

此外,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侧重于学生的个人体验,主张将所有音乐教学回归本真,以音乐的本质为教学的核心,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框架中解放出来。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它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情感认知成长设计教学,建立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无障碍交流通道;其次,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认为仅靠教师的引导,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因此,奥尔夫教学法坚持以人为本,视人为音乐感知和创造的主体,彰显音乐艺术的人文意义;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鉴于音乐是个人情感的展现,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教学应当注重个性化,鼓励并引导每个学生投身于音乐的独特创造和表达之中[4]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原则

2.1 全面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强调全面性。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性,职业学校音乐教育应大力推行全面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多元音乐课程结构。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技巧的教授,而是涵盖多领域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歌唱、朗诵、演奏和舞蹈,让学生多角度地传达音乐情感,深入感受和理解艺术之美。

2.2 多样性

传统的职业学校学前音乐教育过度侧重西方音乐文化,往往忽略了本土民间音乐的丰富价值。在现代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中,应强调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教学内容应包含地方特色鲜明的优质音乐文化,并积极推动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奥尔夫教育体系。进而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内涵,更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

2.3 创新性

遵循奥尔夫教学法的精神,教师应鼓励即兴创作,以此激发和发展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潜能。大部分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自职业学校背景,尽管实际音乐表演经验可能不足,但基础知识扎实。在音乐表达时,可以设置一人负责编舞,一人即兴演奏,另一人创作歌词,以此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学校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3.1 更新教育观念,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日益认识到音乐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为了使音乐教育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应持续进修,探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需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尝试革新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结构,巧妙地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实际教学之中。

设计教学计划时,需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他们在学习中的体验和参与感。借助游戏和活动来推进音乐教育,依据课程内容,制定适宜的教学流程和手段,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定差异化的目标,使每位学生能根据自身能力层次掌握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于“奥尔夫”教育理念,能避免以往教学误区,制定出更契合新时代需求的音乐教学方案。

3.2 结合生活实践,提升学习成效

对于仅每周一次音乐课的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抽象的音乐理论难以理解和记忆,如音符和节奏问题常困扰他们。学生常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无法识别音符及其对应的名称;二是不理解音符的时值关系。以往教学中,教师通过解析和比较来教授音符名称,再辅以手势打拍和口述节奏的方式示范。然而,效果往往局限于当堂课,下一周又需重头开始。面对音符和节奏的困惑,几乎每周都需要重复讲解,部分学生始终未能彻底理解。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将音乐节奏与日常生活相联结,通过模仿日常行为来直观展现音符和节奏的对应关系,如二分音符代表拖地,四分音符象征步行,八分音符模拟快速行走,十六分音符则如同小碎步,三连音如同敲门节奏等。通过动作、言语和音乐的融合,音符和节奏的问题变得清晰易解。

同时,奥尔夫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动音乐探索与感受,因此,在职业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以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理解和表达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进学生的音乐实践体验:首先,设计节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强弱规律,提高节奏感,例如在学习4/4拍时,可以播放《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和《故乡的云》等流行曲目,让学生在歌唱中比较不同歌曲的节奏如何影响情感表达,从而深化对节奏的理解;其次,结合身体动作,增强音乐体验,利用身体律动与音乐节奏的对应,教师可以设计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动作,通过有节奏的身体语言,结合情感表达,以此提升音乐理解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在识谱过程中独立策划音乐实践活动,并通过表演深化情感体验,探究音乐的艺术效果。

3.3 音乐元素的科学融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感知与欣赏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环节,能有效培养审美能力,成为个体终身享受音乐的基石。剖析音乐的各个构成元素(如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调式、和声等)在音乐作品中的动态展现,是理解和欣赏音乐的基础。当前,许多音乐教学忽视了音乐欣赏课程的质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只是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特色,随后教师口头解析,最后完整聆听一遍课程结束。在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式,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艺术魅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强调在欣赏音乐时,应着重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让学生通过体验和解析最具代表性和表现力的元素,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3.4 强调主体性与游戏性,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的音乐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对即兴表达的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未得到充分激发。奥尔夫教学法则提倡“听、说、仿、动、创”的互动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成为音乐体验的核心。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表演才能和想象力。因此,未来的音乐教学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听、多说、多模仿、多动手、多创造,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来学习音乐,同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创作音乐节奏、旋律、歌词等,自主表达音乐的深层含义,真正将课堂的主导权赋予学生。

  游戏作为吸引学生的强大工具,能显著提升课堂活跃度。音乐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让学习在娱乐中进行,使奥尔夫的“寓教于乐”理念得以实践。利用希沃教学软件中的互动活动和游戏模板,将音乐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游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3.5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堂活跃度

相较于小学生的好动和活跃,职业学校生在课堂上往往显得更为内敛。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愿展现自我,使得教学计划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教师需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改革教学手段,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比如在教授《伏尔加船夫曲》时,教师运用情境教学,营造音乐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展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感受船夫们艰辛的生活,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深化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而在教授《雪绒花》时,教师设计游戏教学,通过让学生以拍打身体部位的方式来理解三拍子,以此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

3.6 鼓励自由创作,提升课堂实践效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表现。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即兴活动:首先,通过肢体动作引导他们感受音乐情境,比如在讲解某个节奏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乌孜别克族舞蹈视频,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起舞,通过身体动作自然地体现音乐节奏。其次,鼓励学生敏锐捕捉生活中的声音元素,如雨滴声、车辆声、动物叫声等,转化为音乐创作素材。例如,在学习《喀什的春天》时,可以根据歌词描绘的新疆风情设计即兴表演,增进对春天生命力的体验。最后,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如分组进行“补全旋律”游戏,通过互相激励和启发,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学校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体现音乐艺术的精髓、提升教学实践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者需深刻理解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营造生活化的音乐环境,同时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自发进行创新性表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丰富审美感受,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王冠霞.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 情感读本,2024(14):1-3.

[2]丁秀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1(21):98-99.

[3]覃昱. 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新智慧,2019(15):104.

[4]孙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专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