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干预效果评价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2

妇幼保健干预效果评价及对策

王丽梅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通辽市 029100

摘要:目的:探讨促进妇幼健康状况改善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现场访谈及收集报表资料。结果:进行妇幼保健干预后,住院分娩率有一定提升,新生儿、孕产妇死亡率降低,有效提高了妇幼保健水平。结论: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政府责任;加强网络建设,以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

关键词:妇幼保健干预;效果评价;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采取合理有效干预措施,促进妇幼健康状况的改善,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政府应强化责任,加强妇幼健康状况管理,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素质,使保健人员掌握更多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保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供更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研究使用资料源于县卫生局分管局长、项目办主任、县妇幼保健院院长、镇卫生院院长、妇幼专干、儿童母亲访谈记录,以及相关报表资料。

2、方法。定性研究总结儿童母亲个人问卷调查、项目管理者、妇幼保健人员个人访谈资料;定量分析卫生局、妇幼保健院、卫生院收集的妇幼工作资料。

二、结果

1、妇幼保健干预措施

①加强卫生院硬件建设。利用DFID资金改建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新建卫生间、职工住房等,在重要科室安装锅炉暖气或冷暖空调等,美化净化医院卫生院内外环境,并配置了麻醉呼吸机、新生儿辐射台等诊疗设备,硬件条件显著改善。

②提高了妇幼保健人员的素质。采用长短期培训方式,以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素质。长期培训包括派遣业务骨干到市、县医疗机构进修;短期培训是县妇幼保健院采用以会代培对参会人员进行培训。例会形式包括定期妇保例会及医护网络例会。

③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孕妇怀孕3个月时,保健员及时督促其到卫生院建立孕产妇系统管理卡,孕妇将享受5~8次免费产前检查服务,而且妇幼保健人员利用产前检查机会,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发放“预约卡”,预约下次检查时间。此外,妇幼保健机构还对高危妊娠实施专案管理。在孕妇临产期,督促孕妇住院分娩,分娩后给家属发放“产后访视回执卡”,并对产妇进行3~4次免费产后访视。

④转变服务模式,进行“一站式”服务。选择基础好、科室齐全、保健队伍健全卫生院作为“一站式”服务试点单位。“一站式”服务形式是产前检查、宣传住院分娩、吸引住院分娩、临产期健康教育、住院分娩、儿童预防接种、产后访视。

2、妇幼保健人力资源变化。卫生人力资源是确保卫生服务供应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反映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大小,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

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有显著增长,县妇幼保健院的保健人员比例波动一直在75%左右,卫生院的保健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表明妇幼保健干预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视。另外,县妇幼保健院的保健人员职称层次始终偏低,且知识水平低。

3、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状况。为了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统计汇总了调研期间的相关数据。除住院分娩率,其余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原因为:建立了专门信息统计系统,为妇幼保健制定明确工作规范,提高了信息准确可靠性,不符合规范要求服务未纳入统计范围。进入实施阶段后,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尤其以系统管理率上升速度最快,反映了随着干预项目开展,孕产妇对妇幼保健服务利用日益增多。此外,经干预,干预效力增长有所减缓,特别是经费投入日趋减少,使干预工作缺乏有力财政支持。住院分娩率连续增长,主要是住院分娩能给服务机构带来经济收入,服务机构开展住院分娩积极性高。

三、讨论

1、加强政府在妇幼保健方面的责任。从产品属性角度来看,妇幼保健属于公共卫生产品或准公共卫生产品。政府可经税收、发行公债等方式筹集资金,以补偿妇幼保健服务成本。从投入及促进居民健康效果看,预防保健具有良好成本效益,做好妇幼保健能有效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这应是卫生费用的优先投入领域。但因我国公共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主要由直接隶属政府负责,而农村公共卫生机构由县、乡财政承担。国家应在公共财政体系建立下,建立城乡公共卫生财政资金协调机制,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将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纳入中央及省级财政协调范围内,有效保障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所需经费。

2、加强妇幼保健网网络建设。每位妇产科医生负责多个区域,利用轮休时间了解孕妇的情况,宣传保健知识,动员其住院分娩,并进行产前检查及产后访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保健员的不足,但因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最为了解妇幼保健状况,服务成本最低,是妇幼保健骨干力量,且实践表明服务网是妇幼保健的组织保障。为确保妇幼保健网络的有效运转,结合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健全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各级协调,发挥网络的整体效能。

3、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①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管理。将妇幼保健指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卫生院总体规划,制定有效、定期的基层监督及考核制度。②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素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知识层次及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这影响了服务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需方对保健服务的利用。可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素质,特别是建立妇幼保健业务骨干定期下派、支援基层医疗单位制度,协助妇幼保健机构完善妇幼保健工作,逐步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专业素质,更好地为孕产妇及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保健服务。③加强卫生院产科建设。只有提高对产科出血、妊高征及难产处理能力,提高儿科医生对新生儿窒息及危重症急救能力,才能为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4、加大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妇幼保健机构是非营利性公共卫生单位,应在政府保障机制下,以促进妇幼保健更好地发展,以更好地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的,服务于民生,而不以创收为目的,不能以创收来维持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增强对妇幼保健的投入,确保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建设经费等到位,解决后顾之忧,顺应卫生战略的转移,对妇幼保健实行政策性倾斜,将妇幼保健院能力建设列入政府发展规划,以更好地发展妇幼保健事业。

5、坚持不懈地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送健康知识下乡。制定切实可行健康教育计划,扩大妇幼保健知识宣传面,重点应放在提高目标人群健教知识知晓率上。宣传内容包括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妇幼保健常识、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等,可采取以下宣教形式:①利用宣传栏开办妇幼健教宣传栏;②刷写大型固定标语;③编印图文并茂的文字宣传品及健康教育处方;④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按时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将妇女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孕产期保健、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识别及婴幼儿喂养新理念等妇幼保健核心知识带到基层保健人员及目标人群中。

6、依法开展四个保健,促进妇幼卫生健康发展。依照《母婴保健法》开展婚前、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及生殖保健,提高服务质量,是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①认真做好婚前咨询和检查,由于政策原因自愿接受检查人数较少,加之自我保健意识差,对此,需加大提倡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的宣传力度,为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出积极工作;②开展孕产妇与儿童系统保健,大力宣传母乳喂养,提高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孕产妇保健主要抓孕期、产期、产褥期、产后保健、高危产妇管理,对高危产妇实行专案管理及住院分娩,加强对产科规范化建设的督查及产科绿色通道建立准备工作。严格实行儿童保健体检制,加强对0~3岁儿童系统管理、儿童疾病防治及学龄前儿童体检。

参考文献:

[1]朱阳华.降低孕产妇及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6,19(0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