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感染口蹄疫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肉牛感染口蹄疫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

石静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281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公众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餐桌上肉、菜、蛋、奶愈发丰富,为满足我国民众的营养摄取需求,我国除从他国进口食物外,还持续加大国内养殖业、畜牧业产业的投资,饲养多种家禽、家畜。牛为我国养殖业中的主要动物品类,主要为肉牛与奶牛,以供给市场牛肉、牛杂、牛奶、奶制品。在养殖业发展期间,最不愿遭遇的就是养殖动物患病、死亡,近年来对养殖业冲击最大的当属口蹄疫病,该病对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且对消费者健康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口蹄疫疫病出发,对肉牛养殖过程中口蹄疫疫病的防治策略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肉牛;口蹄疫疫病;防治技术

前言:口蹄疫属于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多因感染口蹄疫病毒(RMDV)而引发,发病后,病畜口腔、蹄部、乳房等处会产生溃烂、水泡等表现,其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传染性极强,属于A类传染病。若该疫病在肉牛群体中传播、扩散,会使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讨肉牛口蹄疫疫病防治举措具备较高的现实价值,利于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收益。

一、肉牛感染口蹄疫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待感染口蹄疫疫病后,其往往潜伏期较短(2天—5天)。发病早起,病畜体温升高(通常在40℃以上),精神萎靡,进食量显著减少,偶尔会产生吮吸声。随着病情发展,病畜的症状表现会变得愈发明显,病牛口腔内会有白色水泡出现,如果水泡破裂,会造成口腔溃烂,同时,乳房、鼻部、蹄冠等处也易产生水泡,待水泡破裂后,会使相应位置产生粗糙颗粒样糜烂创面,牛蹄蹄甲可能会发生脱落。若肉牛产生口蹄疫病重复感染或继发感染,病毒可能会侵入心肌,使病情恶化程度加剧,造成病畜心肌麻痹,致使病畜死亡。犊牛若感染口蹄疫病,往往不具备明显的水疱症状,其症状主要为出血性胃肠炎等,致死率极高;如果感染口蹄疫疫病的为孕牛,往往会引发早产或者流产,严重者可造成孕牛死亡[1]

二、肉牛感染口蹄疫疫病的预防策略

(一)抓紧春秋两季免疫工作

一般状况下,口蹄疫疫病在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但初春、冬季为该病高发季节,因而,对于养殖人员而言,应做好春、秋两季的免疫工作,积极配合防疫站各项接种举措,优化免疫程序。当前市面上防治口蹄疫的疫苗种类繁多,所以,养殖人员在接种前,应以养殖场养殖具体状况为依据,在每三月、四月以及9月、十月对肉牛开展免疫接种工作,药物为O型灭活油佐剂(3mL)。待肉牛免疫接种完成后,大于十天时间即可在机体中产生抗体,但免疫时效较短,仅有180 d,所以,对于一些口蹄疫爆发较为频繁的区域,养殖人员每年最少需要对肉牛展开2次血清检验,以对免疫成效予以保障。同时,为获得更为突出的免疫效果,养殖人员还可给予肉牛相应药物,如东方牛疫健等,通过拌料方式将药物送入肉牛机体中,以促进干扰素生成,使免疫保护时效得以延长,增强肉牛抗体能力。除此之外,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的疫苗效力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养殖人员在选择疫苗时应细致认真,首先所选疫苗要源自正规大厂家,同时养殖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优中选优,以免后续需要对疫苗进行调整,影响病情防治效果。

(二)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养殖场卫生条件是口蹄疫疫病爆发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不规范的养殖管理易造成肉牛抗病能力减弱,特别当圈舍阴冷潮湿、环境脏乱、拥挤时,易造成多种病菌交叉感染,致使病症变得更加繁杂,造成病情恶化。如果实现口蹄疫疫病的有效防治,先决条件即抓好卫生管理工作,将“防优于治”观念落到实处,具体来讲:定期清理场内各区域卫生,特别是圈舍中环境,不可有死角残留,使用高压水枪对各区域(围栏,地面,墙壁,饲槽等)进行冲洗,及时将养殖过程中残余的杂物以及饲料清理干净;圈舍内地面必须维持整洁状态,死角不得对杂物进行堆放,如果死角清洁不彻底,易致使病菌滋生;做好地面的清洁工作,维持干燥、整洁,可适度将一些生石灰洒于地面上,将湿气去除;做好养殖场中道路、圈舍走道、消毒室等区域均的清扫工作,定期消杀,对于产生的垃圾,要以无害化技术展开处理,不得留有任何死角。

(三)做好消毒管理工作

在养殖场中,消毒工作应细致、全面,尤其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养殖基地,更需拟定科学、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首先,定期对圈舍、运动场、生产区域等进行消毒处理;其次,养殖人员待步入养殖场前,必须接受针对性的消毒,并使用消毒洗手液清洁双手,戴好鞋套、口罩;再次,要定期对饮用水、饲料盛放工具进行消杀处理;最后,运送牛粪、饲料、旧垫草的车辆在进入厂区前必须消毒。总之,养殖人员需要对肉牛养殖场展开封闭式管理,保障肉牛生长环境清洁、安全。在养殖场消毒期间,养殖户要定期对消毒药物进行更换,以免长期使用单一药物致使养殖场中病菌、病毒对其生成耐药性。

(四)尽量减少对肉牛的刺激

应激反应主要指动物自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该反应会体现在动物呼吸、皮肤、免疫等系统中,所以,若肉牛产生应激反应时,更易遭受病菌、病毒的侵染,对此,养殖人员应尽可能给予其优质的圈舍环境、营养供给。对于新引入的肉牛,养殖人员要尽可能采取自由采食的形式展开喂养,为其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给予柔软的地面土与垫料,增强其抗病能力。面对已然发病或造成病毒感染的肉牛,养殖人员应及时落实隔离工作,且在隔离期间要尽可能减少肉牛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免肉牛应激反应加重,保护其身心状态

[2]

三、肉牛感染口蹄疫疫病的治疗举措

(一)隔离处理

肉牛口蹄疫疫病治疗基础在于将病畜与疑似病畜进行隔离。病畜与疑似病畜的隔离处理为疫病治疗的核心步骤,该举措可防止疫病进一步扩散,降低疫病传播风险。除对病畜与疑似病畜进行隔离外,病牛用过的场地、器具均要展开充分的消杀,对于已经死亡的病畜尸体,除用于临床解剖外,均开展焚烧处理,以阻断口蹄疫病毒的传播。

(二)对症用药

产生病畜或者疑似病畜后,隔离仅为防止病毒扩散的举措,对症用药则为疾病治疗的关键措施,此疗法可减少病畜的死亡。青霉素油剂为口蹄疫病治疗的主要药物,此药多用肌注方式给药,每天一次,约五天可见成效;强心补液为增强病畜体质的重要药物,利用该药有助于加快病畜病情康复速度,使口蹄疫疫病死亡率降低,减少病畜康复期间的掉膘数;对于病畜口腔中的溃疡、水疱,养殖人员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为其清洗,涂抹碘甘油,每天三次;对于病畜蹄部的溃疡、水疱,可使用苏打水进行冲洗,在冲洗完成后为其涂抹紫药水或者青霉素,必要时利用绷带固定[3]

结论:综上所述,肉牛口蹄疫疫病传染性极强,一经发病,会在较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对肉牛养殖威胁性巨大,易使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协同养殖户通过落实卫生防疫工作,及时对病畜进行治疗,切实落实防控工作,以保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推动肉牛养殖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兴武. 牛羊感染口蹄疫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6):49-50.

[2] 乌云仓. 牛羊感染口蹄疫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J]. 兽医导刊,2020(18):85.

[3] 阿拉坦都拉嘎,胡达古拉. 牛羊感染口蹄疫防治效果分析[J]. 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