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术式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传统术式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

张亚丽

西昌市人民医院 邮编:615000

摘要:目的:就传统术式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抽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分别予以传统术式、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结果:宫腔镜下切除术式应用于宫颈息肉的治疗中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息肉的治疗中,传统术式、宫腔镜下切除术式均是常见手术治疗,但相较于前者,后者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可优先考虑。

关键词:传统术式;宫腔镜下切除术式;宫颈息肉;效果

宫颈息肉是一种慢性宫颈炎的表现,多见于40-60岁经产妇群体,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是主要诱病原因,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在此病的治疗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传统术式患者出血较多,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而腹腔镜下切除术的应用则有效弥补了传统术式中的不足,效果明显。本文主要就

传统术式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对照组年龄区间为26-51岁,平均年龄为(35.49±8.01)岁;观察组年龄区间为27-53岁,平均年龄为(36.11±7.98)岁。纳入标准:符合宫颈息肉相关诊断标准;资料齐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史;意识障碍;认知障碍;交流障碍;中途退出者。将患者的年龄等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术式治疗:常规消毒后,明确宫颈息肉的大小等,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如患者的宫颈息肉蒂部较细,直径也较小,利用钳子将蒂部夹住,扭转数圈后就可将息肉摘取,之后压迫止血;患者宫颈息肉蒂部较粗,且直径也较大,附着深入,利用钳子将息肉蒂部夹住,以电切除息肉,使用丝线对残端进行缝扎,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观察组应用宫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常规消毒后,明确患者病灶情况,包括宫颈息肉大小等,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不同手术操作,如宫颈息肉蒂部较细、直径较小的患者,利用宫腔镜对宫颈息肉进行观察,基于电切镜直视的前提下,将息肉蒂部切除,电凝止血;宫颈息肉蒂部较粗,直径较大,需在宫颈内置入扩张棒,以达到预处理的目的,静脉麻醉后对宫腔病变情况、息肉蒂部直径等进行观察,待宫口充分扩张后将电切镜置入,切除蒂部,电凝滚动止血,术后用纱布填充宫颈管,48小时后取出。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嘱患者2个月内避免性生活。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后,基于相关标准的前提下评估治疗效果,显效:相应治疗实施后,肉眼观察到患者的肥大宫颈有明显缩小,且表面光滑,无病灶残留,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有效:相应治疗实施后,肉眼可观察到宫颈有出血情况,呈点状,无糜烂、增生,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无效:相应治疗实施后,患者病情改善明显不明显,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还需观察患者术后有无相关并发症,做好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由SPSS21.0软件完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宫腔镜下切除术应用于宫颈息肉的治疗中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17(68.0)

7(28.0)

1(4.0)

2(8.0)

对照组

25

8(32.0)

9(36.0)

8(32.0)

8(32.0)

2.2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经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n

感染

宫颈口粘连

总发生率

观察组

25

1(4.0)

0(0.0)

1(4.0)

对照组

25

5(20.0)

3(12.0)

8(32.0)

3、讨论

一般而言,如若患者的宫颈息肉较小,其通常无自觉症状,大多经妇科检查时发现,而息肉较大的患者,则往往会出现血性白带、接触出血等症状,特别是性生活后,或是排便用力后,可有少量出血情况发生。针对宫颈息肉患者而言,如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则易引发内分泌紊乱,在慢性炎症的影响下,子宫息肉也会慢慢增大,最终导致盆腔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的发生,故早诊断、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在宫颈息肉的治疗中,宫腔镜下切除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宫腔镜可对隐蔽处宫颈息肉进行明确,且在成像系统的辅助下,也能对息肉情况进行里哦啊接、掌握,相较于传统术式,此术式的优势以创伤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为体现[2]。将宫腔镜切除术应用于宫颈息肉的治疗中,可将息肉蒂部机2-3mm浅肌层切除掉,这在减少或预防息肉复发起着积极的意义[3]

本研究显示,宫腔镜下切除术式应用于宫颈息肉的治疗中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宫颈息肉的治疗中,传统术式、宫腔镜下切除术式均是常见手术治疗,但相较于前者,后者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可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江有莲.宫颈息肉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以及宫腔镜切除治疗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1(26):3626-3627.

[2]韩亚红.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2(15):72-73.

[3]徐娜.宫颈息肉摘除术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0(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