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视域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信息化技术视域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刍议

马继亮

130229198609195813

摘要:通过对信息化技术视野下的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制改革问题的深入研究,首先,说明了信息化技术视野下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改革重要性。然后,剖析当前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科专业教育中面临的新问题。最后,为在信息化视野下,更好地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改革,提出了强化学情分析、确定教育目标等举措。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科一直是中国技工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科目,经过调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工作的进行方式,使学生可以获得较强的机械学科基础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不过,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机械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宜于学生的掌握。所以,学校必须在信息化技术视野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工作。教师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对自身课程和教学方法加以调整和充实。所以,本篇文章将针对在信息化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1 信息化技术视野下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必要性

技工院校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科,是在优良传统机械制造以及工业自动化学科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学科内容,可以把很多不一样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加以充实和汇总,比较有利于当代学生的掌握,也使得学生在机械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教学内容掌握后,就可以满足社会市场经济中对人才的需求。但如今在信息化发展视角下,开展技工院校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际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由于传统模式并不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对传统课程和教学方式加以改变和改进。第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并不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改造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培育更多专业性人才,满足社会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培养。基于此,学校必须把教育改革工作视为最重要和关键,为学校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我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科课程制度,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第二课堂三个教学模块形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科主要课程体系的设定,是在当前专业研究、企业调研、区域人才需求等现实状况下决定的,其主要课程任务和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术,从而作为一个合格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公共科目的教育主要由基础课老师进行授课,训练学生的自我素养,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理念、爱国主义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培养强壮的体魄等。

学科专业课二点设置,主要包括了机械工程基础类课程、电气控制类课程和专业技能实训、工程实践教学等三个模块,其教学内容较完整地涵盖了现代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学科的所必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第二课堂的课程是指机电类的一些拓展教学,目的主要是使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提高学科综合水平。这二个模块的课程,主要由本系本学科老师完成。

3 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能专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把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加以融合,所以,在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构成基本原理、电路基本原理及电气操作等。从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中也不难看出,在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中:

第一,在实际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中,涉及到的很多学科内容,例如,机械设计、电磁学等,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求教师可以对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加以介绍,同时也要给学生整个相应的课堂教学资源,以实现专业知识内容的充实,如此就可以保证学生对不同的专业知识内容都有比较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不过,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往往比较重视对课本中内容的传授,对知识点的延伸造成了忽视。

第二,在课堂中,教师总是按部就班进行相应教学工作,给学生传递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这一状况的存在,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对课程缺乏兴趣。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而教师又只关注于课堂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实际接受状况并不熟悉。导致学生对许多知识点内容却不熟练掌握,问题也越积越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更好掌握。

第三,教学课程目标没有特色。在机电相关学科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学科,有不少的院校都已设立了这门专业课,这也表明该课在机电相关学科中具有相当的含金量。有关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各技工院校在设立机电一体化教育课程时,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基本是相同的,甚至所有的院校教学目标也都是一致的。但正是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导致院校在教学课程上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课程特点,进而使得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能的掌握也无法再提起浓厚兴趣。

4 信息化技术视野下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更加有效举措

4.1 加强学情分析

在如今的企业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为了促进中国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教学的有序开展,教师们需要做好对学情的调查研究。在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生已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为了保证学校教学改革工作,要做好对学校实际状况的分析工作,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目前的技工院校教育中不难看出,很多学生的基础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力量也相对不足,由于教师长时间的冷淡处理和责备,导致学生们早已经对学业完全没有兴趣。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防止这一状况的产生,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掌握状况、学业特点及其生活状况加以分析和探究。今天在现代化科技发展背景下,很多不同种类的先进教学设备设施也开始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特征,对各种的先进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学方法加以合理运用。

4.2 明确教学目标

在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的确定,视为要点和关键问题。在机电一体化课程中,教师具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课堂教学中偏离主题情况发生。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则要求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和课程加以分析和研讨。对学生在未来发展的岗位工作状况加以分析,从而使岗位工作和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内容,能够在未来岗位中进行更好运用。

4.3 信息化技术教学实训室的建立

专业实习课程,是技工院校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为培养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除传统的实训场以外,还需要设置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并具备相应教学硬件设施的专业技能实训场。而通过综合考察,学校现已经设置了移动机器人实训场、驱动实训场、电气装置实训场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实训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教师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老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对学校技工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加以改造和充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必须在现代信息化技术视野下全面展开,以便于为学校的未来更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山西青年,2022(1):181-183.

[2]张卫星.高水平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2(1):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