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及其连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及其连接技术分析

田友邻

江苏深远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则、优化设计方法以及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连接技术。首先,探讨了剪力墙的空间布置、墙体厚度、加强节点、几何形状和开口等设计原则。其次,针对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浆锚连接、机械连接和套筒灌浆连接等连接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预制装配式;连接技术

引言

在众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剪力墙结构因其卓越的抗侧力性能和较高的空间利用率,被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商业大厦和办公楼等建筑中。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剪力墙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区域,如何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其在竖向荷载下的承载能力,更要充分评估其在水平荷载,尤其是地震作用下的性能[1]。此外,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其施工速度快、现场作业少、质量易控制等优势逐渐凸显,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尤其是在连接技术方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预制构件间的连接质量,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将对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则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空间布置、墙体厚度、加强节点、几何形状和开口等方面的优化设计方法。同时,针对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特点,重点研究浆锚连接、机械连接和套筒灌浆连接等连接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剪力墙的设计原则

1.1布置原则

剪力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或扭转效应。一般优先布置在建筑的周边,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筒体结构。同时要避免剪力墙过于集中,以免造成局部刚度过大。在平面形状不规则或存在较大洞口的区域,需要增设剪力墙以保证整体刚度。

1.2开洞原则

剪力墙上开洞会对结构的抗侧刚度和延性产生影响。开洞应尽量布置在剪力墙的中和轴附近,避免在墙体边缘或拐角处开设大洞口。当开洞面积较大时,需要在洞口周边设置边缘构件,如边框柱或边框梁,以提高洞口的承载力和延性。

1.3墙体厚度设计原则

剪力墙的厚度应与建筑高度、结构体系和抗震等级相匹配。一般来说,高度越高,剪力墙厚度也应相应增加。同时要保证剪力墙的剪跨比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形成短柱或薄壁柱。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小墙体厚度,以提高建筑的使用空间。

1.4连接与锚固原则

剪力墙与框架梁、柱等构件的连接至关重要。连接处应有足够的延性和强度,以保证在强震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一般采用牛腿、暗柱或边缘构件等方式与框架连接。同时,剪力墙与基础的锚固也应牢固可靠,可采用锚筋、锚板或预应力锚索等措施。

1.5剪力墙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原则

除了局部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外,还需要从整体角度考虑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要避免结构整体失稳,如屈曲、滑移或倾覆等[2]。可通过设置适当的支撑、加强层或外围框架等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延性。同时要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确保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整体失稳。

2剪力墙的优化设计

2.1空间布置的优化设计

剪力墙的空间布置对于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空间使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优化设计时,应考虑剪力墙的分布均匀性,避免形成结构上的薄弱区域或过度集中区域,以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和应力集中。同时,剪力墙的布置应与建筑平面布局相协调,尽量减少对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通常围绕核心筒或电梯井布置,形成刚性核心,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

2.2墙体厚度的优化设计

剪力墙的厚度直接影响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和自重。在满足结构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墙体厚度,以减轻结构自重,提高建筑的经济性和空间利用率。墙体厚度的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高度、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以及材料性能等因素。对于不同的建筑高度和抗震等级,应采用不同的墙体厚度标准。此外,墙体厚度的优化还应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模板支撑的要求,以确保施工的可行性。

2.3加强节点设计的优化

优化节点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节点的连接方式、连接强度以及局部刚度。常用的加强节点设计包括设置边缘构件、设置连接板或采用预应力连接等。边缘构件可以提高节点的延性和承载力,连接板可以提高节点的抗剪性能,预应力连接可以提高节点的抗裂性能。在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的具体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最合适的加强节点设计方案。

2.4墙体几何形状的优化设计

尽量减少墙体的不规则形状,避免形成凸凹不平或突变的几何形状。墙体的平面形状应尽量简单、规则,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便利性。此外,墙体的截面形状也应尽量规则,避免采用复杂的截面形状[3]。在满足结构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矩形、T形或L形等简单截面形状,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

2.5墙体开口的优化设计

剪力墙上的开口会对结构的抗侧力性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开口的设计尤为重要。优化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剪力墙上的开口数量和面积,以避免降低结构的整体刚度。对于必须设置的开口,应尽量布置在墙体的中和轴附近,避免在墙体边缘或拐角处设置大开口。同时,开口的形状应尽量规则,避免采用不规则或复杂的形状。在开口处,应设置适当的边缘构件或加强措施,以提高开口处的承载力和延性。此外,还应考虑开口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因开口过大而导致结构失稳。

3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本文以凯帝京都商住小区三期1#项目为案例进行研究,该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下文将重点阐述该项目中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3.1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优势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由于大部分构件在工厂预制,可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同时,工厂化生产有利于提高构件的精度和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误差。此外,预制构件的重复使用也有助于降低建筑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3.2预制构件的设计和生产

预制剪力墙构件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在运输、吊装和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件的尺寸和重量应根据施工设备的能力和施工现场的条件进行优化。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严格的工艺控制,确保构件的强度和耐久性。此外,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设计也非常关键,需要确保其在装配后能够可靠地传递力。

3.3连接技术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机械连接、焊接、螺栓连接和预应力连接等。机械连接通过预埋件和连接件实现,具有施工简便、可靠性高的特点。焊接连接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但需要严格控制焊接质量。螺栓连接和预应力连接则可以提供更强的连接性能,尤其适用于大跨度或重载的结构。

3.4施工工艺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构件的运输、吊装、定位和连接等步骤。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包括施工顺序、吊装设备的选择、临时支撑的设置等。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构件的安装精度,确保连接节点的质量。此外,还需要考虑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5抗震性能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其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和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和强度,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此外,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变形能力,确保在强震作用下结构能够安全地消耗能量。

4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连接技术改进措施

4.1浆锚连接

浆锚连接是一种通过在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注入锚固浆体来实现连接的技术。这种连接方式适用于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特别是当需要在连接部位传递较大的剪力或弯矩时。浆锚连接的关键在于锚固浆体的质量和注入工艺的控制。锚固浆体通常由高强度的水泥基材料和适当的添加剂组成,以提高其流动性和早期强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锚固浆体能够均匀地填充连接部位,避免产生空隙或裂缝。

4.2机械连接

机械连接是一种通过机械方式实现预制构件连接的技术。这种连接方式具有施工简便、可靠性高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预制构件。机械连接通常包括螺栓连接、焊接连接和销钉连接等[4]。螺栓连接是通过高强度螺栓将两个构件连接在一起,需要在构件上预埋螺栓孔或螺栓套筒。焊接连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钢筋或钢构件连接在一起,适用于钢剪力墙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销钉连接则是通过在连接部位设置销钉来实现构件的连接。为了提高机械连接的可靠性,需要对连接部位的尺寸和精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连接构件之间的紧密配合。

4.3套筒灌浆连接

套筒灌浆连接是一种通过在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设置套筒,并在套筒内注入灌浆料来实现连接的技术,适用于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特别是当需要在连接部位传递较大的轴力或弯矩时。套筒灌浆连接的关键在于套筒的尺寸和位置的控制,以及灌浆料的质量和注入工艺。套筒通常由钢或塑料制成,需要在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预埋。灌浆料通常由高强度的水泥基材料和适当的添加剂组成,以提高其流动性和早期强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灌浆料能够均匀地填充套筒,避免产生空隙或裂缝。

5结论

本文对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则和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连接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优化剪力墙的空间布置、墙体厚度、加强节点、几何形状和开口设计,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空间使用效率。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连接技术是确保结构整体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浆锚连接、机械连接和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的改进,为提高连接质量和施工效率提供了有效途径。凯帝京都商住小区三期1#项目的案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和连接技术改进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智能化设计和施工技术,提高预制构件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促进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睿譞.建筑工程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J].大众标准化,2023,(20):37-39.

[2]袁玉杰,牟凤飞,史艳莉,等.型钢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受力机理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24,26(01):65-76.

[3]魏仕泽.部分连接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23.

[4]郝露露,钟才敏,司斌,等.上海市某装配式减震住宅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24,54(04):142-14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