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整治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整治策略探究

吴庄黎

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柯桥分局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进程逐步加快,为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整治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需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要求,精准界定乡村规划的定位,从整治、融合多个层面出发,将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整治有机整合,围绕生态、村庄、农业与文化等,进行规划与调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质量,达成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的。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存在规划;全域土地整治;策略

引言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推进国家发展战略,根据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而制定的重要举措,旨在全面优化和有效利用国土资源。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整治作为国土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

1.1新时期的村庄规划

进入21世纪,为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地方政府开展了环境整治、建设规划和特色田园乡村等行动,为精准配置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发展导向的规划建设导致村庄建设无序,闲置空间未能有效利用,给乡村治理带来困扰。根据“35号文”,村庄规划成为新时期乡村地区的唯一法定规划,明确了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等方面的法定依据。村庄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八统筹、一明确”,包括确定发展目标和约束性指标、保护耕地和生态空间、传承历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化住房布局、制定实施项目清单等内容,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盘活用地、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村庄规划采用“文、图、表、清单、数据库”的形式,以实用性为目的,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1.2新时期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伴随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194号文”规定全国展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对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批示具重要意义。从单一土地整治演变为全域综合整治,涵盖全要素、全空间、全周期,是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工具。核心内容为“一个目标、四项任务、两大支持政策”,旨在优化乡村“三生”空间格局,提升耕地保护和集约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四项任务包括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其中农用地整治关键目标是新增耕地不少于5%,旨在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改善生态。支持政策包括优化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和整治后建设用地流转用途,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2国土空间视域下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整治的策略

2.1逐步优化村庄布局

逐步优化村庄布局,综合考量村庄地区土地资源实际运用情况和状态,按照村庄规划建设与土地整治要求,复垦乡村地区的废弃宅基地、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各种用地等,优化与升级农业产业以及其他产业配套设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让乡村用地结构与布局能够得到有效、及时调整。同时,针对乡村区域土地整治过程中土地建设用途进行汇总整理,协调处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政策方针,在最大程度保障乡村地区粮食生产安全、耕地面积的同时,利用土地增减政策,节约村庄建设用地指标,逐步改善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生产形式,为乡村景观项目建设、文化项目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

2.2 不断完善村庄基础服务设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必须注重完善村庄的基础服务设施。这包括交通设施、水利设施、供电设施、通讯设施等多个方面。首先,应确保村庄内的道路网络畅通无阻,提高交通便捷性,促进乡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流。其次,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的供应稳定,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同时,完善供电和通讯设施,为乡村居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便捷的通讯服务,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在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与全域土地整治的有机结合。通过土地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土地空间。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促进土地整治的深入推进,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2.3优化人居环境

首先,生态设计是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的基础。生态设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注重乡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生态设计,可以实现乡村环境的自然修复,提升乡村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宜居的生态环境。其次,农田设计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农业产值的重要手段。农田设计注重耕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土地整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产量。同时,农田设计还注重农业景观的打造,使农田成为乡村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2.4调整和优化乡村地区耕地布局

(1)采取土地整治手段与举措,包括复垦非耕农用地与耕地、改造旱地等,整合连片分散的耕地,解决处理农村耕地利用不到位或者碎片化问题,让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效率可以提升;(2)补充耕地资源,围绕耕地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生产效益等,针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做好建设用地挖掘、开发,增加耕地的实际产量与耕地质量水平,让农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未来利用“土地整治+”的手段,引进乡村优势产品与特色产品,活化农村集体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3)深入实施治理污染土壤、建设美丽田园等一系列功能,逐步提升土地经营效率与流转力度。同时,借助高标准农田构建工程,建设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系统、林网系统等,让农业生产力与发展力可以不断提升,构建全新的乡村农业生产格局。

2.5整治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整治是村庄规划、全域土地整治的最主要环节:(1)需要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考察现有的乡村土地资源,把握村庄土地结构使用现状,进一步掌握用地潜力与机遇;(2)调查分析村庄区域内公共设施用地情况、建设情况,若是存在地块利用效率较低或者建设用地过于零散、重复用地等情况,则需要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居民意愿、居民分布格局与生产格局等,针对村庄进行重新规划,建设现代村庄;(3)调查村庄现有的产业结构、农田条件与风俗资源、自然资源等,明确掌握村庄已有的条件,针对村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并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乡村建设用地。如果村庄内部有特色、个性化种植产业,还可以与乡村用地建设衔接,打造特色采摘园、产业园等,为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结语

上所述,在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深入推进与实施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整治任务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对现代乡村建设有一定的助力,需要对其予以重点关注。同时,遵循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理念和原则,组织实施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整治活动,不断提升村庄规划效率与针对性,强化耕地与建设用地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整治策略分析[J].南北桥,2020(18):112-114.

[2]闾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建湖县高作镇为例[J].规划师,2021(7):36-44.

[3]高琨.村庄规划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临沂市书院社区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1(4):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