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

王 浩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摘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新要求。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生产力已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而新质生产力能够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是推动经济增长实现质量变革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区要深入贯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全面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为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可以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及优势。根据各地地域特点的不同以及资源种类的差异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在农业方面,可在资源丰富的农业地区通过技术创新和运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创新发展特色农业。在工业方面,可根据地方资源特点发展相应的工业产业。在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避免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与利用,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其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激发各地创新活力。其中,在农业方面,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积极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和适合在当地生长的作物品种。在工业方面,可根据地方资源特点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企业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方面,可推动建立科研机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市场潜能。最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在农业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在工业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

在科技创新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加强乡村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当地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基础,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科研机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因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及优势,激发各地的创新活力与潜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促进新质生产力实现新突破与新发展,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是推进生产力的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了中国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的步伐,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质的飞跃。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尤其在电子商务等行业实现了蓬勃发展,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使我国逐渐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着经济发展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因而,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实增效,有助于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使我国经济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与韧劲,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各地应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及优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科技产品,这不仅使我国企业能够更好的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能够推动我国企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助推实现产业全球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再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农业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实现农产品供给的多样化,不同地区之间可进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在工业方面,根据地方资源特点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的互补与协同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绿色生产力。各地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深入实施绿色生产方式,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在农业方面,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成分构成,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其食用安全水平。在工业方面,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标准,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

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三、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因而,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首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农业方面,各地区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加大农业创新投入,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与量,进而优化农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因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农业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变,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工业方面,各地方同样要积极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制定产业发展策略,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推动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助推生态产业实现由传统型向绿色化、低碳化的根本转变。其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延长产业链。各地应根据自身不同的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适合当地的新兴产业,不断促进改革创新,提升产品的质与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最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助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与资源约束,选择符合当地发展条件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推动促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良性发展与长足进步,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四、结语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相较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助推产业发展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不仅可促进各地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可逐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互助互补。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绿色生产力,各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与条件,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落实增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因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为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根本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作者简介:王浩(1995年8月)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