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环境下电力计量技术的创新与适应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微电网环境下电力计量技术的创新与适应性研究

于芳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分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微电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模式,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微电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分析了微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探讨了微电网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技术应用的策略。本文旨在为推动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电网;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

一、引言

微电网指的是由多种能源设备(如太阳能、风能、储能等)组成的、能够自主运行、自主控制和自主管理的小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的中央化电力系统相比,微电网具有分布式、灵活、可靠、安全、清洁等特点,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高效调度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介绍微电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分析微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探讨微电网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分析微电网技术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微电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微电网技术是指将多种可再生能源设备和储能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小型的、分布式的、自主运行的电力系统。微电网技术可以分为独立型微电网和并网型微电网两种类型。

独立型微电网是指与传统的电力系统完全独立的微电网,可以自主运行和自主管理,不需要与传统电力系统进行交互。独立型微电网通常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可以为偏远地区或岛屿等不便接入传统电力系统的地区提供电力服务。

并网型微电网是指与传统电力系统连接的微电网,可以与传统电力系统进行交互和调度。并网型微电网通常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可以为城市、工业园区等电力需求巨大的区域提供电力服务。

三、微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微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微电网技术可以通过多种能源设备的有机结合,形成多样化的电力来源,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微电网技术可以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掌控,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二)降低电力系统的能耗和排放

微电网技术可以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储能设备,减少电力系统的能耗和排放,提高电力系统的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微电网技术可以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动态调度和优化,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节能化和清洁化,为电力系统的能源转型提供支持。

(三)满足电力系统的灵活需求

微电网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力需求和资源供给,灵活调度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参数,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灵活应对和快速响应。微电网技术可以为电力系统的灵活调度和应对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四)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微电网技术可以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微电网技术可以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四、微电网技术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

微电网技术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微电网的规划和设计、微电网的控制和管理、微电网的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微电网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成本高、政策环境不确定、技术标准不完善等方面。

(一)微电网的规划和设计

微电网的规划和设计是微电网技术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微电网的设备选型、设备布局、系统结构等方面。微电网的规划和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电力需求、能源资源、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以满足电力系统的灵活需求和资源供给。

(二)微电网中的关键问题

由微电网的结构分析,微电网如此灵活的运行方式与高质量的供电服务,离不开完善的稳定与控制系统。控制问题也正是微电网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其中一个基本的技术难点在于微电网中的微电源数目太多,很难要求一个中心控制点对整个系统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相应控制,往往一旦系统中某一控制元件故障或软件出错,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此,微电网控制应该做到能够基于本地信息对电网中的事件做出自主反应,例如,对于电压跌落、故障、停电等,发电机应当利用本地信息自动转到独立运行方式,而不是像传统方式中由电网调度统一协调。具体来讲,微电网控制应当保证:①任一微电源的接人不对系统造成影响;②自主选择运行点;③平滑地与电网并列、分离;④对有功、无功进行独立控制;⑤具有校正电压跌落和系统不平衡的能力。目前,已有3类经典的微电网控制方法。

(三)微电网的运行和维护

微电网的保护问题与传统保护有着极大不同,典型表现有:①潮流的双向流通;②微电网在并网运行与独立运行2种工况下,短路电流大小不同且差异很大。因此,如何在独立和并网2种运行工况下均能对微电网内部故障做出响应以及在并网情况下快速感知大电网故障,同时保证保护的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与可靠性,是微电网保护的关键,也是微电网保护的难点。传统的电流保护显然无法满足微电网保护的特殊要求。目前,针对单相接地故障与线间故障,有学者提出了基于对称电流分量检测的保护策略山豆。该方法以超过一定阑值的零序电流分量和负序电流分量作为主保护的启动值,将传统的过电流保护与之结合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技术应用的策略

为解决以上问题探究了一些电力系统中微电网技术的应用策略。

第一,选择适合的微电网技术。微电网技术包括独立微电网和联网微电网两种类型。独立微电网是一种不与电力网相连的小型电力系统,主要用于供电不稳定的地区,如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或海岛。联网微电网则是一种可以与电网相连的小型电力系统,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用电。在选择微电网技术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以确保微电网技术的应用效果最佳。

第二,合理安排微电网的布局。微电网的布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安排,以使微电网的应用效果最佳。布局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微电网的用途、微电网的规模、微电网的地理位置和电力系统的负载需求等。在布局过程中,需要考虑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尽可能地减少微电网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第三,合理配置微电网的设备。微电网的设备配置直接影响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在配置微电网设备时,需要考虑微电网的规模、用途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以确保微电网的设备配置最佳。设备配置主要包括微电网的发电设备、能源储存设备、控制设备和配电设备等。在设备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因素,以尽可能地减少微电网的运营成本。

第四,合理控制微电网的运行。微电网的运行需要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电网的功率平衡控制、电压控制和频率控制等。在控制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六、结论

微电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模式,具有分布式、灵活、可靠、安全、清洁等特点,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高效调度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面临着技术成本高、政策环境不确定、技术标准不完善等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亮,吴惠民,李勇.微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2):1-7.

[2]王春峰,陈博,刘岩.微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9,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