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探讨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

张同帅

身份证号:410182199010251477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相对欠缺。因此对煤矿生产各作业环节加强分析,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现状,以有效的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煤矿企业保障生产的安全性提供参与。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改善措施

引言

我国在工业化生产上,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因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少,导致了能源消耗结构不平衡。虽然在我国能源消耗结构的调整中,已经降低了煤炭资源的消耗量,但是煤炭资源仍然是主要消耗资源,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因此,对于加强煤炭资源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而安全管理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生存发展,要全面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探讨更多煤矿安全生产的方法,保证人身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1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煤矿开采的主要方式是以井工开采为主,露天矿井的数量较少,产能比较低。井工开采生产的问题在于作业人员通常要在井下开展作业,施展空间十分有限,而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在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井下作业的风险很高,而且极易发生事故[1]

2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2.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我国自建国以来,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出台了如《安全生产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作了详细地规范描述,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不断需求,现有的法律法规有部分已不再适用当前的现状,暴露出不符合当前发展的诸多问题。

2.2煤矿生产的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

随着煤矿开采业的快速发展,开采技术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但我国的整体开采装备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科技含量较低,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如今对于矿井的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开采难度也随之提高,存在着更大的安全隐患,但从目前来看,科研成果未能良好的运用到井下的安全工作与预防中,技术转化率较低,没有为安全生产提供非常好的安全保障。而且我国的机械化程度水平发展不均衡,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国有煤矿生产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但是一些小煤矿对科技技术应用水平低,产量低,生产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2]

2.3安全管理滞后

管理人员的主动管理意识不强,而熟悉现场的一线作业人员又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因此无法直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间接地导致了其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不强,形成了这种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而这种被动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安全生产。

2.4煤矿生产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煤矿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我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物力和财力进行煤矿工作环境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但还是在非常恶劣的开采环境中,容易发生水灾或火灾等危险,加之煤矿作业空间小、照明条件差、深度大氧气浓度低、粉尘颗粒多等等情况,都给煤矿生产带来安全隐患[3]

2.5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机械化作业发展的前提下,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进来。从业煤矿开采作业的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一线作业人员文化程度不是很高。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广泛应用,需要更多的特殊作业工种的技术人员,但是对于此需要,目前很多人员受教育程度水平达不到要求。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浅薄,安全教育做不到位。

3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改善措施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

煤矿企业应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同时应使所有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重视性加强认识,能够积极配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藻实,严格按照体系要求进行生产作业。另外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时,应对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强分析,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管理体系中,应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作业操作进行严格规范,确保其作业的安全性;对生产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使违规行为有效减少或杜绝,安全生产得以有效保障;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详细划分,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的同时,能够进一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使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和水平提高[4]

3.2安全生产投入加大

首先煤矿企业应转变自身发展理念,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强重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科学规划,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并加以贯彻落实。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需要对安全生产设备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的引入,使作业环境有效改善,提高作业安全性,同时对安全生产技术加大研发力度,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情况,加大先进技术应用以及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通过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系统,使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幅度降低,可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有效减少生产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使煤矿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进一步推动煤矿行业的长远良性发展。

3.3生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加强

煤矿企业应对生产环节存在的诸多隐患问题加强重视,对生产过程加强隐患排查工作力度,使生产稳定、安全得以保证。需要结合生产现状,对排查方法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和组合,一方面加强先进技术的运用,及时对作业环境和作业状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通保生产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同时可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对生产设备及各作业环节进行排查,对煤矿生产中的重点隐患进行关注。

3.4煤矿设备操作规范化

在煤矿生产过程时,相关生产设备操作的规范化至关重要,能够确保其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使煤矿生产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应结合煤矿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操作进行严格规范,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避免在生产中发生故障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另外在实际作用中,需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要求进行作业,避免作业中造成设备损坏,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具备相应的维护维修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问题,进一步规范设备使用流程,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使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5]

3.5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

煤矿生产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提升能够有效保障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因此煤矿企业要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放在安全生产的首位。首先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对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知识予以准确了解和掌握,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自主监督和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环境非常特殊,生产环境危险而恶劣,对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安全生产作为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分析总结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从国家、企业及个人层面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改善当前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业.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13):149-150.

[2]张睿.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改善对策分析[J].民营科技,2018(01):29.

[3]欧阳肜峥.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17(05):101-102.

[4]任月旺.探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态势[J].现代国企研究,2017(16):149.

[5]王龙康,李祥春,李安金,刘艳丽,梁敏,胡守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J].中国煤炭,2016,42(09):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