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伴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中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伴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中的观察

张小红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36

【摘要】目的:分析在伴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产生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一共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使用不同方法护理,分析护理两组的焦虑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更低,观察组(85.12±6.54分)的生活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70.02±5.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字】焦虑抑郁状态患者;PDCA循环护理;身心健康

在生活中,患者经常由于一些疾病或者手术,而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引入一种新的护理方法,即PDCA循环。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的方法,包括规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四个环节[1]。这一循环式的质量管理模式最初是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后来也被推广到医疗卫生等其他领域。因此,将PDCA循环引入护理实践中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规范和优化护理流程将为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做出贡献。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选取的参与者将从我院的门诊部和住院部在2023.1-2023.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招募,需年龄在18-65岁之间,根据Beck焦虑量表(BAI)和Beck抑郁量表(BDI-II)的评分被诊断出存在中度至重度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入选标准包括:(1)具有阅读和书写能力。(2)自愿参与研究。(3)未服用可能影响焦虑或抑郁评分的药物。排除标准包括:(1)严重认知障碍。(2)正在接受心理治疗。(3)患有精神病或其他严重身体疾病。最终,通过医生评估和筛查,共招募到符合标准的焦虑抑郁患者80名。采用随机摸球法,把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DCA循环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计划(Plan)阶段,由专业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环境、家庭支持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通过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状况、用药情况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和干预措施。同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经济状况等,以确保护理计划的可操作性。

(2)执行(Do)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实施前期拟定的护理计划,如进行认知行为疗法、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全程跟踪并记录实施情况。对于焦虑抑郁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需要注重非药物干预措施。此外,还需教会患者一些自我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情绪调节等,促进其主动参与到康复过程中来。

(3)检查(Check)阶段,定期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认知行为改变情况,通过标准化量表测评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计划执行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提升情况、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等,并记录相关数据。还需要将患者护理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问题所在。同时还需倾听患者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当前护理计划的看法和意见,以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调整。

(4)处理(Act)阶段,根据检查结果对护理计划作出调整,继续实施优化后的计划,循环往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之前的评估结果,对原有的护理计划进行优化和改进。如果患者的康复情况令人满意,可以持续现有的干预措施;如果存在问题,则需要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护理策略,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将优化后的护理措施应用于其他类似患者,观察效果,不断循环优化,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研究将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变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PDCA护理模式是否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以及使用我院自拟的生活质量问卷,邀请患者对问卷进行打分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

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组别

例数

SAS

SDS

观察组

40

34.19±5.02

32.06±3.84

对照组

40

54.49±8.15

60.03±5.48

t

-

13.413

26.436

P

-

0.001

0.001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数据如表2:

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

40

85.12±6.54

对照组

40

70.02±5.03

t

-

11.575

P

-

0.001

3 讨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通过四个阶段,全面关注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确实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PDCA模式中,可不断发现护理的不足之处,可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救治过程中的相关干扰因素,提升护理治疗效果[3]。还有研究发现,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未来探索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各个疾病护理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4]

总的来说,PDCA循环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其系统的Plan-Do-Check-Act环节设置,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动态评估和持续优化,值得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芸,旺爱娟,李冠熙.基于PDCA的网络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以河北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05):45-49.

[2]邢利英,方文宾,李莉.基于健康理念的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4,62(01):78-81.

[3]张宏梅.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2):126-127.

[4]邢利英,方文宾,李莉.基于健康理念的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4,62(0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