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脑出血病人术后重点管道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2

神经外科脑出血病人术后重点管道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努尔阿米乃姆·阿卜力孜 阿依布拉克•艾则则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伽师 844300

【摘  要】目的:探讨发生脑出血入住于神经外科监护室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后阶段采取重点管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展开分组,最终分成均等(30例)的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常规+重点管道护理模式,将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大便(7.08±0.67)分、小便(6.86±0.65)分、修饰(3.75±0.34)分、用厕(6.59±0.67)分、进食(6.42±0.75)分、转移(10.35±1.84)分、活动(10.24±1.6610.24±1.66)分、穿衣(6.23±0.95)分、上下楼梯(6.76±0.53)分、洗澡(3.87±0.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8±0.53)分、(4.89±0.42)分、(2.35±0.21)分、(4.69±0.34)分、(4.76±0.38)分、(8.52±1.23)分、(6.64±1.05)分、(4.59±0.67)分、(4.35±0.18)分、(2.12±0.10)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较对照组的63.33%高;均P<0.05。结论:就脑出血的情况,在术后的护理工作中加强重点管道护理干预,可以在较大限度上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升疗效。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外科监护室;术后;点管道护理

脑出血属于脑实质内出血,主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脑部内血管出现破裂,引起出血,可出现语言障碍、运功障碍、四肢麻木、行走困难等症状,多为突然发作,并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复杂,还需要及时应对。手术是治疗脑出血主要的手段,通过手术能够清除血肿,将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尽量减轻脑出血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通过手术虽能够稳定病情,但难以阻止术后致残等情况的发生,并且患者的心理上也受到较大的冲击,有必要强化术后的相关护理措施,为术后的康复提供保障[1-2]。故本文就加强术后重点管道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60例脑出血患者,通过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30)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5.28±4.37)岁;病程:1~7h,均值:(4.35±0.28)h。观察组(n=30)包括17例男性患者与1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1~70岁之间,平均(55.45±4.42)岁;病程:1~8h,均值:(4.49±0.37)h。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循无菌操作,常规饮食指导,协助患者排痰,辅助吸氧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重点管道护理,呼吸机管道管理:定期清理管道内的积水,将蒸馏水加入湿化罐内,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适当调整管道支架装置,减轻支架对患者造成的压迫,清理口腔内分泌物,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引流管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引流液的放置高度,引流管最好超过穿刺点15cm左右,重点关注脑脊液流出情况,每天对引流管进行冲洗,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呼吸道管理:如实记录患者气囊的充气量,间隔6h放气1次,充气时注意观察有无气流杂音,准确判断有无漏气,合理控制吸痰时间,每次10~15s。

1.3观察指标

计算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包括10个内容,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好。

临床疗效分析,Ⅰ级:可正常生活;Ⅱ级:可独立完成多数日常活动;Ⅲ级:在辅助下可行走;Ⅳ级:需卧床;总有效率=(Ⅰ级+Ⅱ级)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组别

n

大便

小便

修饰

用厕

进食

转移

活动

穿衣

上下楼梯

洗澡

对照组

30

5.68±0.53

4.89±0.42

2.35±0.21

4.69±0.34

4.76±0.38

8.52±1.23

6.64±1.05

4.59±0.67

4.35±0.18

2.12±0.10

观察组

30

7.08±0.67

6.86±0.65

3.75±0.34

6.59±0.67

6.42±0.75

10.35±1.84

10.24±1.66

6.23±0.95

6.76±0.53

3.87±0.35

t

-

5.302

6.239

9.215

12.324

10.027

8.362

8.458

10.264

7.625

5.305

P

-

0.017

0.026

0.023

0.005

0.018

0.039

0.034

0.022

0.033

0.016

2.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观察组显著较高,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总有效

对照组

30

10(33.33)

9(30.00)

5(16.67)

6(20.00)

19(63.33)

观察组

30

22(73.33)

4(13.33)

3(10.00)

1(3.33)

26(86.67)

χ2

-

4.356

P

-

0.037

3.讨论

导致脑出血的因素较复杂,包括血管疾病、不良生活习惯、情绪起伏、精神压力、过于劳累等,发病起初通常表现为头部出血一侧疼痛,随着颅内压的增高可逐渐发展成为整个头部的疼痛[3-4]。发生脑出血时,如果出血的位置较深,出血量较多时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精神障碍。针对脑出血的情况,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全面的护理措施。随着术后相关管道事件发生率的增加,有学者提出有必要加强术后重点管道的护理,以确保维持正常的供氧,保证颅内牙的稳定[5-6]。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ADL评分及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患者术后的自主排痰能力较差,通过加强管道护理可以确保正常的呼吸道湿度,减少误吸等情况的发生,避免出现肺部感染,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在管道护理的帮助下,可减少细菌入侵的可能,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同时确保机体正常运转,增强日常活动功能。

综上所述,就脑出血患者来说,通过术后重点管道护理干预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较为有利,同时可促进疗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雪慧. 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重点管道的护理体会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 (01): 61+68.

[2]王燕. 对接受开颅手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探究 [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 (24): 257-258.

[3]黄俊杰. 浅析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术后重点管道的护理效果观察 [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48 (06): 219-220.

[4]杨淑珍. 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重点管道的护理体会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 (10): 1585-1586.

[5]张玉云. 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重点管道的护理体会 [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 (03): 88-89.

[6]桑琳霞,高增敏. 管道识别应用对神经外科患者管道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 (10): 1181-1183+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