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护理干预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蓝安琪

上海电力医院, 上海 200050

摘要:目的:消化内科护理中,探讨护理干预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接诊的7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评分整体更低,患者病情控制的有效率整体更高。结论:消化内科护理中融合护理干预的方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对于改善患者不良的情绪状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消化内科护理;应用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消化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渐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胃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等方面疾病的发生概率大幅度增加。患者在发病之后,常见的表现包括呕血、黑便、恶心、呕吐以及腹部疼痛等几个方面。此类疾病不仅具有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而且往往有着较长的治疗周期,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现阶段普遍认为,患者在接受消化内科治疗的时候情绪的变化、日常的饮食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文章就具体探讨了消化内科护理中护理干预方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患者共计7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了28至77岁,平均年龄(51.6 ± 3.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6至79岁,平均年龄(51.8 ± 3.1)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情况,严格遵照医嘱完成基础的护理操作,一旦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异常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联系主治医生,配合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处理。

观察组患者结合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的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有充分的了解以及把握。在接触患者的时候,经常和患者交流,单次与患者交流的时间以及交流的方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状态情况使用评估量表做好评价,并且结合评价的结果,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患者实施心理方面的疏导,让患者能认识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给疾病恢复所带来的积极价值,使得患者的心态能最大限度地维持乐观,提升患者诊疗的积极性。在实际接触患者的时候,需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应用刺激性的语言,尤其是对于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

第二,从细节的角度出发做好针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时候,所有的护理操作均需要严格依照相应的规范,护理人员每天都需要三至五次辅助患者翻身,每天饭后都需要辅助患者清洁口腔,每天一次为患者实施床上擦浴以及尿道护理。除此之外。还需要维持患者病房环境的卫生以及整洁,尤其是对于一些病房内部的必要的物品,需要及时地做好清理。病房内部每天都需要保持1h左右的通风时间,控制好病房内部的湿度以及温度,病房内部的温度通常情况下需要维持在22至25摄氏度之间,湿度需要维持在50%左右。

第三,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对于患者的饮食习惯需要有充分的了解以及把握,尤其需要对于患者的饮食过敏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充分考虑患者饮食习惯以及病情情况的基础之上,合理地为患者做好饮食计划的制定,并且叮嘱患者一日三餐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律,要合理搭配荤食以及素食,尽可能地控制好饮食量,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控制烟酒,最大限度地维持自身的饮食健康。

第四,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每周科室内部都需要开展健康宣教的活动,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时候,需要针对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的基础知识为患者实施详细的讲解,包括会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以及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自我管理的一系列措施等,促使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的疾病能有全面已经深入的了解。尤其需要针对日常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向患者展开详细的讲解,每天都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给予详细的检查,避免患者出现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随意加减用药量、随意调整用药方法或是随意停药等方面的问题,为患者用药治疗效果的保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1.3临床观察指标

第一,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

第二,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具有更高的病情控制有效率,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n(%)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n(%)

观察组

35

21(60.00)

13(37.14)

1(2.86)

34(97.14)

对照组

35

18(51.43)

10(28.57)

7(20.00)

28(80.00)

X2

8.675

P值

0.024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状态评分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评分情况(分)

组别

例数(n)

焦虑(分)

抑郁(分)

观察组

35

22.76 ± 3.08

23.92 ± 2.99

对照组

35

40.93 ± 3.91

41.93 ± 3.84

t值

9.983

9.357

P值

0.029

0.012

3讨论

针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治疗的时候,不仅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度以及治疗方法、治疗时机选择的合理性会对最终的治疗效果才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标准化的程度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1]。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结合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组患者护理中,针对患者护理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细节护理等几个方面。而从护理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时候,其病情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而且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焦虑、抑郁情绪状态的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整体更低。由此可见,针对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中融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能使得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的时候,对于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更加精准的把控,尤其是能对患者的情绪状态情况有更好的掌握。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对患者的病情的痊愈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价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进一步改善。尤其是从最近几年护理领域发展的角度来展开分析,护理工作的开展,重点正在逐渐由疾病护理向着全面综合护理的方向转化,强调突出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提升护理服务开展的深度[2]。而护理人员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护理方案改进的问题,积极地推进可行以及合理的护理方案的探索。在消化内科护理中融合护理干预的措施,通过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则能使得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多地体现出针对性、全面性、合理性以及系统性的特征 对于护理效果的整体提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凤华, 冯真真. 优质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 39 (01): 173-175. 

[2]任婉婉. 细节护理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养生, 2023, 23 (22): 171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