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在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在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贺晓燕

秭归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宜昌市秭归县4436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在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产妇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产程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可加快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产妇的分娩速度,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镇痛分娩;椎管内麻醉;循证理论;项目化管理模式;产程

镇痛分娩可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但同时也会增加产妇产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随着产科护理工作的持续优化,有效改善了麻醉镇痛护理[1]。传统产科护理干预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护理内容集中在照料产妇日常生活,为其提供围生期护理,但存在护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护理效果受到影响。循证理论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最佳可用的证据来指导实践和决策,保障护理干预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有研究报道称,项目化管理模式可缩短镇痛分娩产妇的产程[3]。本次研究就选取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产妇80例,探讨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在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产妇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2~38(28.58±5.85)岁,孕周37~41(37.80±2.96)周,孕次1~4(2.30±0.55)次,产次1~3(1.60±0.40)次;观察组年龄22~36(28.80±5.45)岁,孕周37~41(37.60±2.10)周,孕次1~4(2.30±0.68)次,产次1~3(1.60±0.45)次。两组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单胎妊娠;具备正常认知功能;知情同意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并发症;精神异常者;表达障碍者。

1.2研究方法

    全部产妇均行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观察产妇的宫口扩张程度,协助麻醉医师用药,安抚产妇情绪,做好产妇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告知产妇分娩结果等。观察组行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干预,包括:(1)搜集循证依据: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网站,查找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产妇的护理干预相关资料,同时开展头脑风暴,对本院镇痛分娩产妇质量监控结果进行分析;(2)心理护理:积极对产妇进行鼓励和安慰,使其分娩恐惧情绪得到缓解,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处理特殊情况;(3)循证依据下的项目化管理:①准备阶段:对项目信息进行收集,包括项目背景、目标与实施计划;②实施阶段:将项目报告完成,包括项目开展的方案,目前的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③总结阶段:对项目成果进行收集,并评价取得的成果;④评价与成果发布阶段:评价总结结果;⑤最终结果评估:反馈意见,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总结。

1.3观察指标

    (1)两组产程时间;(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胃肠道反应、心率降低、呼吸抑制、血压降低等。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25.0。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min)

组别

n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对照组

40

285.60±51.25

59.32±12.54

9.36±1.58

观察组

40

212.30±52.14

37.10±8.25

6.75±1.12

t

6.341

9.362

8.523

P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胃肠道反应

心率降低

呼吸抑制

血压降低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5(12.50)

1(2.50)

2(5.00)

3(7.50)

11(27.50)

观察组

40

2(5.00)

0(0)

0(0)

1(2.50)

3(7.50)

2

4.242

P

0.039

3 讨论

循证医学是借助大量的文献报道,同时结合国家医疗管理、护理实践和医学理论建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多科室患者护理中均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度,保障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项目化管理是将项目导向作为核心,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综合考量团队的工作过程,有效管理工作时间、质量以及资源[4]。本研究中,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可缩短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产妇产程,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将循证理论作为依据,将项目化管理作为依托,可使产房护理在缩短麻醉适应证时间以及提升麻醉依从性方面的优势得到体现,借助项目化管理,可使产房护理由以往的单一疼痛护理,转变为综合医疗服务模式干预,使分娩镇痛得到优化,加快产妇的产程速度,减少分娩后并发症出现

[5]

综上所述,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可加快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产妇的分娩速度,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莎. 常规、循证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中的应用以及对负面情绪、分娩结局的影响对比[J]. 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199.

[2] 范伟娜. 硬膜外分娩镇痛结合循证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6):105-108.

[3] 莫敏,梁领华,张文艳. 循证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心理健康、产程和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24):3735-3738.

[4] 郭晶晶,李志云,李雪然,等. 基于互联网平台优质护理改善项目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 全科护理,2021,19(3):367-370.

[5] 孙海霞,袁依梅,丁继红,等. 循证理论和项目化管理模式在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4,30(4):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