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5
/ 2

分析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

钱宇

210283199112130515

摘要:地质岩层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化石资源等,由于多数资源都埋藏地质岩层中,仅仅依靠人类经验识别出资源的所处位置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而今,随着综合物探技术的发展,其在地质勘测中的应用范围已经愈来愈广泛,相较于其它方法,综合物探技术具有时间短、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这使得综合物探技术迅速在地质勘测领域站稳脚跟,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综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测、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应用特点的分析,探讨其具体应用,以及对我国地质调查与勘测技术的发展略尽绵力。

关键词:物探技术;地质勘测;矿产开发;应用

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地质勘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而地质勘测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地质工程的顺利开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源多少尤其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矿产开发也是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因此,矿产资源的价值很高,需要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做支撑,综合物探技术无疑是其中较为重要和高效的勘测方法。对于综合物探技术而言,就现阶段的应用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综合物探技术中,常见的地震波勘测技术、电剖面法、瑞利波技术等,针对矿产资源的物探技术也不在少数。对于物探方法的衡量选取,还要视实际地质情况而定,对于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也可以采取多种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取得更好的勘测效果。

1 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特点

在地质勘测中,地质条件是勘测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地层中广泛存在着电场、磁场,为了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勘测效果,提高勘测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常常会选择使用地震勘探、磁法勘探等方法进行勘测工作,这些方法在陆地作业和水下作业中都能取得较为不错的效果而且实用性和灵活性很强,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也基本通用,所以综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测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现将应用特点总结如下:

1.1 综合物探技术探测深度较大

综合物探技术在浅层地质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与其他技术方法相比较,综合物探技术探测深度要大很多,地球物理探测是其中常用的物探技术,探测深度可以达到几百米,实用性较强。

1.2 综合物探技术勘测精度高

在地质勘测过程中,勘测结果的准确性是勘测的基本要求之一,工作人员要保证尽可能减少勘测过程中的误差,只有这样,得到的勘测结果才能够作为后续工作的依据支撑,综合物探技术可以较好地做到这一点。

1.3综合物探技术的勘测时间较短

地质勘测中复杂的测量过程大部分都不需要人工完成,工作人员大多只需要进行后期的数据处理与收尾工作即可,因此较为便捷,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得出比较准确的测量数据。

1.4 综合物探技术占用场地面积小

除了施工作业区以外,应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地质勘测的过程不需要占用其他多余场地,占地面积小,这也是综合物探技术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2 综合物探技术应用的大致过程

2.1 采集信号数据

运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地质勘测的过程中,若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准确无误的完成采集信号数据的工作。客观来说,采集信号数据这一环节对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影响巨大,在勘测过程中,必须将这一环节的工作重点对待。

2.2 布置测线

在勘测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布置测线是首要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得到较为准确的表土层厚度。测线布置过程中必须使折射波测点和面波测点保持一致,虽然现阶段综合物探技术发展的较为全面,但测线布置这一环节效果欠佳,须采用针对性技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做到保质保量。

2.3 设计相关参数

参数的设计对于任何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每一个参数都可能对最后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地质勘测过程中应用综合物探技术时,工作人员大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设计相关参数,但每个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开发情况都不相同,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采集道数、选择激震方式、偏移距的选择、道间距的选择。

选择采集道数是较为基础的一环,虽然难度不大,但部分工作人员往往会忽略很多细节,导致降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某些要求,当要求测震仪须具有多通道接受端口,通常为1224通道,若上覆层厚度较小,则应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采用24通道进行数据信号的采集,来保证足够的空间分辨率。其次是选择激震方式,主要有锤击震源、落重震源和炸药震源三种。锤击震源一般可以达到20m~30 m的勘测深度,落重震源一般可以达到30 m~50 m的勘测深度,而炸药震源的勘测深度一般可以达到50 m~150 m。在应用激震方式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每一种激震方式都有自己的应用优势,各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找出最佳方法。在勘测土石分界面时,为了减少近域效应的产生,通常选择偏移距为排列长度L1/81/2,其中排列检波器布置的总长度即为排列长度L,如果土层厚度不大,则可以将偏移距选择为排列长度的

L/8左右,来避免偏移距过大的情况出现,如果土层厚度较大,那么此时偏移距选择为L/2左右即可。对于参数设计而言选择道间距也是很重要的,很多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质勘测的过程中由于细节执行不到位,导致勘测结果并不完全准确,道间距的选择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在细节上做足功夫,使道间距的选择准确有效,减少误差并增加精确度。

2.4 分析与解释数据

应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地质勘测工作,必须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也能保证和验证测量的准确性,经总结,数据的分析工作主要包括面波信号数据分析和折射波信号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提取面波有效信号,设置合理时间窗,求取面波频散曲线,绘制深度一波速曲线和测线面波波速云图等。而解释数据的工作重点则是致力于折射波的结果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3 综合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矿产管理方面

地质勘探和勘探主要是对矿产质量、矿产配置、矿产数量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可用的矿产面积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对于我国的矿产做出科学合理的规范,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我国的地质勘探利用效率。在工程物探新技术被应用于矿产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工程物探人员必须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相关处理,通过利用工程物探软件来分析相关的信息资源,同时结合未来的发展合理的使用和利用现有的地质勘探,同时在规划时一定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入其中。

另外随着新综合物探技术的不断在地质勘探和勘探中得以应用,使得地质勘探和勘探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来收集地质勘探的信息数据,其形成的统一数据库可以最大程度确保信息的准确度以及为矿产后续规划和使用做了技术保障和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3.2 地质勘探方面

矿产勘查工作是地质勘探和勘探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对地质勘探进行充分的的界定和研究,才能保证相关部门对地质勘探的审批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新综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和勘探中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矿产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以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使用物探勘测技术可以为地质勘探和勘探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通过利用物探勘测技术和遥感技术来收集矿产信息数据,然后通过专业的软件进行分析,最终的数据模式不仅为矿产基础信息的形成提供了数据支持,还为实现地质勘探动态管理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将综合物探技术和传统勘探技术有效应用在地质勘探和管理方面,不仅提高了地质勘探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提高了地质勘探、矿产管理等环节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建成,王通.EH4电磁法在深埋滑坡变形体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152 94-98.

[2] 宫悦,雷宛,于文福.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铁路隧道勘探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1158(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