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病人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从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笔者选取了100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了全面的护理干预。我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分析。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病人的整体治愈效果和对照组病人的整体治愈效果存在显著的不同(X2=6.2811,P<0.05),这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在护理方面,观察组的整体满意度显著超过了对照组,这种差距非常突出(X2=6.3721,P<0.05),这在统计上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对功能消化不良病人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治疗效果,这是一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观点。

  • 标签: 护理干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PKAN)术后疗效异质的原因。方法选择自2021年5月至8月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双侧丘脑底核(STN)-DBS的一家系3例PKAN患者进行研究,该3例患者具有相同PANK2基因突变。对3例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表型以及DBS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Burke 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估量表(BFMDRS)评分、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表型存在明显异质:病例1发病年龄最晚,病程最短,主要表现为全身异常活动,强迫体位,无明显肢体变形,术前表面肌电图提示不自主肌肉收缩强度最小,以交替收缩放电活动模式为特征的不自主运动为主;病例2和病例3的发病年龄早,病程长,病情渐进加重,表现为下肢跛行,肢体不自主扭转(病例3同时还有明显的肢体变形),术前表面肌电图提示不自主肌肉收缩强度大,以协同收缩放电活动模式为特征的扭转痉挛肌张力障碍为主。DBS术后3例患者的BFMDRS评分、表面肌电图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也存在明显异质,其中病例1~3术后6个月较术前的BFMDR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8.1%、60.5%、43.2%,表面肌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2.36%、63.79%、72.25%。结论PKAN具有复杂的临床表型异质,且是DBS术后疗效异质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新序列影像学技术在药物难治眶额癫痫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连续收治并经立体脑电图(SEEG)证实的4例药物难治眶额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分别采用MRI传统序列影像技术[T1加权成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新序列影像技术[如双反转序列(DIR)、液体和白质抑制序列(FLAWS)]、MRI形态学测量分析方法(MAP)以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观察和分析4例药物难治眶额癫痫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根据SEEG结果和术前影像学评估结果制定手术方案,4例患者分别采用SEEG引导的眶额皮质射频热凝术和眶额皮质切除术。结果4例患者的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位于额、颞区,其中3例放电侧别与手术部位侧别一致。4例患者的传统MRI序列影像均未发现病灶,T1加权成像数据经MAP分析后有3例患者发现眶额区异常。进行新序列扫描的3例患者中,2例患者在眶额区发现病灶,表现为灰白质交界模糊和皮质下白质信号升高。4例患者中,3例患者的PET在眶额区有局限性低代谢。4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一例出现永久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7、13、14、18个月,均无癫痫发作,其中3例随访时间>12个月患者的Engle分级均为Ⅰ级。结论药物难治眶额癫痫的传统MRI序列常表现为阴性;新序列影像(DIR和FLAWS)的阳性率高于传统MRI影像序列;MAP、发作间期PET可辅助定位病灶;多种影像学技术相互补充可提升药物难治眶额癫痫的术前评估效率。

  • 标签: 癫痫 磁共振成像 眶额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