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万方、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检索腹腔镜肝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1年6月7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作者分别进行数据提取,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比较LH组与RF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总并发症、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等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合计3690例患者,其中LH组1 708例,RFA组1 982例。荟萃分析显示,与LH组相比,RFA组的手术时间短(MD=-86.41,95%CI:-116.21~-56.60)、出血量少(MD=-213.22,95%CI:-273.43~-153.00)、住院时间短(MD=-3.23,95%CI:-4.13~-2.32)、并发症发生率低(OR=0.33,95%CI:0.26~0.43),但局部复发率高(OR=1.83,95%CI:1.38~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H组5年生存率优于RF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51~0.90,P=0.008)。结论与RFA相比,LH术后肝细胞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低,远期生存率高。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腹腔镜肝切除术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影响因素及处理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8例行结肠镜检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6例,女142例;年龄为(59±14)岁。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观察指标:(1)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情况。(2)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影响因素分析。(3)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预测模型的构建。(4)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情况。358例患者中,18例发生结直肠穿孔,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为61(49,69)岁。18例结直肠穿孔患者中,结肠穿孔12例,其中乙状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穿孔10例、横结肠穿孔1例、降结肠穿孔1例;直肠穿孔6例。诊断性穿孔11例,治疗性穿孔7例。(2)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结直肠溃疡、结直肠憩室、结直肠肿瘤、腹腔手术史、结肠镜类别、操作医师职称为影响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相关因素(χ²=5.77,Z=-3.24,χ²=37.99、97.34、37.99、10.31、8.07、6.7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憩室、腹腔手术史是影响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7.79,6.74,95%可信区间为23.14~3 579.11,1.19~38.27,P<0.05)。治疗性结肠镜是影响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1,95%可信区间为0.23~0.52,P<0.05)。(3)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预测模型的构建。以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为因变量,结直肠憩室、腹腔手术史、治疗性结肠镜为自变量构建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ROC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0.56,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78(95%可信区间为0.63~0.92,P<0.05)。(4)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处理。18例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患者中,15例立即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2例行内镜下缝合术,1例行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无因结直肠穿孔死亡患者。结论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部位易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结直肠憩室、腹腔手术史是影响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性结肠镜是影响结肠镜检查治疗发生结直肠穿孔的独立保护因素。结直肠穿孔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穿孔修补术疗效较好。

  • 标签: 结肠疾病 直肠疾病 结肠镜 肠穿孔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安瓿瓶是一种用于盛装药液的小型玻璃容器,容量一般为1~20 mL,常用于各类注射用药液、疫苗等的盛装。医用安瓿瓶涉及到临床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在操作过程中,常将打开后的安瓿瓶直接放置于操作台面上,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如安瓿瓶容易被打翻、造成环境污染、剩余药品污染、安瓿瓶的尖锐突起易造成医务人员暴露损伤等。为此,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设计了一种用于安瓿瓶放置的归置盒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新型安瓿瓶归置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卫生,可对已打开的安瓿瓶进行隔挡,减少药液浪费及药物污染,对安瓿瓶形成有效的保护及避免医护人员受到伤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安瓿瓶 归置盒 应用
  • 简介:摘要可能切除胰腺癌(BRPC)在初诊胰腺癌患者中占比较高,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是目前BRPC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BRPC的新辅助治疗备受关注,一旦治疗方案有所突破,可大大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本文就BRPC新辅助治疗发展历程、具体方案、各方案优缺点和目前BRPC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可能切除胰腺癌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手术刀是临床外科领域常用工具,传统手术刀为刀片与刀柄分体式,存在刀片长度无法调节的局限,如使用不慎容易划伤医护人员。为解决上述问题,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医院)普外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伸缩式手术刀柄,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9 2 0203154.9)。伸缩式手术刀柄采用旋转伸缩套筒配合螺纹柱型刀柄的设计,以达到内置刀片的目的,通过旋转刀柄一端的转把,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手术刀片伸出套筒的长度。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通过调节刀片的长度达到精确手术操作的目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术中误伤医务人员。

  • 标签: 伸缩式手术刀 手术刀柄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上破损的安瓿瓶、注射针头、输液针、手术刀片及各类医用锐器造成的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规范使用存放上述锐器物的锐器盒可有效预防锐器伤的发生。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锐器盒规格、样式单一,有些在使用中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为此,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便于收集锐器、防止意外刺伤的新型漏斗式锐器收集盒,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该产品为一种硬质容器,主要由盒体、漏斗投入口和收集盒三部分组成。盒体为长方体结构,用于容纳锐器,上方设有漏斗形锐器投入口;漏斗投入口周围设有翻边,可防止锐器掉落,以减少医务人员对掉落锐器再次处理,避免刺伤可能;此外,锐器盒容积3/4处设置有透明观察口,可便于及时处理锐器。与传统的锐器盒相比,应用新型漏斗式锐器收集盒可稳妥收集医疗工作过程中各类医疗锐器,降低医务人员的刺伤概率及职业暴露风险。

  • 标签: 锐器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上肢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病,术后需将患者手臂抬高,以减轻肢体肿胀,便于恢复。临床上常用衣物或枕头垫在患肢下方以达到抬高患肢的目的,但此种方法抬高效果不理想,同时手臂固定不佳,容易滑落,因此本科特设计了一种用于协助患肢抬高的手外科上肢抬高垫。该装置由壳体、置板、支柱、弹性带及弹簧等装置组成。使用时,通过挤压或抬升弹簧以调整支柱位置,从而带动置板倾斜角度变化,调节患肢抬高高度;待高度确定后,将患肢放置舒适并应用弹性带加以固定。该装置可随意调节患肢的抬高高度,同时能有效固定患肢,减轻肿胀,从而加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上肢肿胀 抬高垫 抬高角度 固定
  • 作者: 辛泽昌 冯清波 杜岩 毛飞宇 姚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肝胆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1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1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肝胆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1
  • 简介:摘要皮肤屏障破坏后常用医用敷料来覆盖伤口,以替代皮肤屏障,保护受伤部位,防止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但是目前传统敷料在使用过程中,敷料变硬在换药时会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加重患者的疼痛,并且常用的医用敷料无药物镇痛作用。为此,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设计了一种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增加抗菌能力的新型抗菌镇痛医用敷料。该敷料提供了一个无菌、湿润的环境,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该敷料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有效等优点,可以减少换药次数,减少伤口感染可能,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用敷料 镇痛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全内脏转位在临床罕见,多因腹部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全内脏转位合并外科疾病需行手术治疗时,手术难度会因解剖变异而增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2018年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例全内脏转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全内脏转位合并腹部疾病的诊治经验。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