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食管患者行食管切除后发生胃穿孔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食管患者1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例,其中非手术治疗患者5例为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的5例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4人,治愈率为80.0%,死亡1人,死亡率为20.0%;对照组患者治愈2人,治愈率为40.0%,死亡3人,死亡率为60.0%。两组患者治愈、死亡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切除后并发胃穿孔患者,通常体制虚弱,不适合手术,所以在临床上尽量治疗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也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在食管切除中,者应尽量避免手术损伤,保证胃游离充分,才能良好的预防并发症。

  • 标签: 食管癌切除术 胸胃穿孔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剑突下胸腔镜病灶切除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方法:该研究总共纳入58例实验对象,均是2021.07月至2023.07月到医院诊治的前纵膈肿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胸腔镜病灶切除治疗,共29例)与试验组(剑突下胸腔镜病灶切除治疗,共29例)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较于对照组,其中出血量及术后24h疼痛评分更低,拔管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剑突下胸腔镜病灶切除用于前纵膈肿瘤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前纵膈肿瘤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病灶切除术 围手术期指标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护理模式对接受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手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为观察组,每组均为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策略,观察组在常规策略基础上采用依托思维导图的方法辅助护理干预。比较2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以及ICU再入住率、非计划拔管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8.99 ± 5.07)、(37.25 ± 5.59)分,对照组分别为(43.25 ± 6.49)、(41.26 ± 4.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39、4.241,均P<0.01)。入院时,2组面对、屈服、回避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面对、屈服、回避的评分分别为(15.47 ± 1.86)、(8.92 ± 1.16)、(9.05 ± 1.18)分,对照组分别为(13.32 ± 1.60)、(11.11 ± 1.56)、(12.03 ± 1.5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74、8.579、11.603,均P<0.01)。观察组的ICU再入住率、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1.72%(1/58)、3.45%(2/58),对照组分别为13.79%(8/58)、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36、4.921,均P<0.05)。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沟通能力、专业知识、病情掌握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81 ± 1.95)、(7.02 ± 2.01)、(8.12 ± 1.23)分,对照组分别为(5.35 ± 2.11)、(5.71 ± 1.87)、(6.21 ± 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70、-3.634、-9.213,均P<0.001)。结论针对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依托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预后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食管肿瘤 思维导图 心理状况 恶性肿瘤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护理模式对接受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手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为观察组,每组均为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策略,观察组在常规策略基础上采用依托思维导图的方法辅助护理干预。比较2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以及ICU再入住率、非计划拔管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8.99 ± 5.07)、(37.25 ± 5.59)分,对照组分别为(43.25 ± 6.49)、(41.26 ± 4.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39、4.241,均P<0.01)。入院时,2组面对、屈服、回避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面对、屈服、回避的评分分别为(15.47 ± 1.86)、(8.92 ± 1.16)、(9.05 ± 1.18)分,对照组分别为(13.32 ± 1.60)、(11.11 ± 1.56)、(12.03 ± 1.5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74、8.579、11.603,均P<0.01)。观察组的ICU再入住率、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1.72%(1/58)、3.45%(2/58),对照组分别为13.79%(8/58)、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36、4.921,均P<0.05)。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沟通能力、专业知识、病情掌握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81 ± 1.95)、(7.02 ± 2.01)、(8.12 ± 1.23)分,对照组分别为(5.35 ± 2.11)、(5.71 ± 1.87)、(6.21 ± 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70、-3.634、-9.213,均P<0.001)。结论针对胸腹腔镜食管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依托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预后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食管肿瘤 思维导图 心理状况 恶性肿瘤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近环周早期食管前病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8例食管前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效果、并发症、住院等情况。结果切除病灶的为38例,切除病变的长度为5~20cm,一次性切除率为100.00%,手术平均时间为(94.33±2.13)min。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少量的创面出血情况,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的患者为10例,发现率为33.33%。为期1年的随访出现复发的为2例。结论总体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在近环周早期食管前病变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近环周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青光眼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小梁切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成功率为48.21%,观察组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成功率为88.79%,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巩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旁治疗骨盆耻骨下支-坐骨支骨折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5具10侧完整湿性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会阴旁,明确体表设计标志及显露范围,观察股后皮神经会阴支与手术切口的解剖特点;于切口上选取5个测量点,测量每个点与股后皮神经会阴支体表投影的距离(L1~L5)。临床应用会阴旁耻骨下支-坐骨支骨折复位固定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1.55±14.32)岁(范围18~62岁)。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测量内收肌群肌力,并根据Majeed评分评价功能。结果解剖研究表明,耻骨联合角顶点水平外侧旁开4 cm与坐骨结节以近4 cm的连线为会阴旁轴线,可显露耻骨联合至坐骨结节范围,切口测量点与股后皮神经会阴支的距离L1为(19.40±1.17)mm(范围18~21 mm)、L2为(16.60±2.76)mm(范围10~20 mm)、L3为(18.30±1.89)mm(范围16~21 mm)、L4为(19.20±1.93)mm(范围16~22 mm)、L5为(14.70±1.83)mm(范围13~18 mm)。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91±4.09)个月(范围13~26个月)。手术切口长度为(8.18±0.98)cm(范围7~10 cm),手术时间为(59.64±12.17)min(范围43~85 min),中出血量为100(50,130)ml。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3.36±2.06)周(范围10~16周)。Matta评分为优6例、良4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内收肌群肌力4级4例、5级7例;Majeed评分为(86.55±9.59)分(范围66~100分),其中优8例、良3例。术后出现性交痛2例、异位骨化2例,所有患者均无会阴区感觉障碍及疼痛。结论会阴旁与股后皮神经会阴支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股后皮神经会阴支损伤的风险小。采用会阴旁治疗耻骨下支-坐骨支骨折切口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治疗耻骨下支-坐骨支骨折的安全,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耻骨 坐骨 骨折固定术,内 解剖学 会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20年3月~2021年7月收治5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观察组实施小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记录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切口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2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胸腔镜组和常规组各36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胸腔镜组通过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胸腔镜组治疗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 小切口肺大庖切除术 气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骨科44例行ACDF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4~69(51.4±10.2)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ACDF组20例,31个节段;显微ACDF组24例,38个节段。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以及随访3、6、12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ACDF组和传统ACDF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2±8.2)、(85.1±7.8)min,出血量分别为(50.1±10.5)、(80.2±11.2)mL,引流量分别为(20.2±13.7)、(30.5±1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2、9.186、2.688, P值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随访3、6、12个月的JOA评分、NDI评分、VAS、椎间隙高度和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435、419.723、21.037, P值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12个月,传统ACDF组和显微ACDF组临床疗效评价优良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5.00%(19/20)和95.83%(23/24)。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植骨均融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传统ACDF和在显微镜辅助下ACDF均能有效治疗CSM,但是同传统ACDF相比,显微镜辅助下ACDF的优势更明显,其手术视野清晰,中止血彻底,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

  • 标签: 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显微镜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PN)后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15例因PN后出血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DSA图像及介入治疗情况,归纳总结其DSA表现、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结果15例患者中,10例临床表现为腹腔出血,2例为腹腔出血同时伴血尿,3例为血尿,发生出血时间为术后6 h至7 d。DSA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局部动脉管壁不光整、局部动脉分支扩张、假性动脉瘤形成、肾动静脉瘘。14例存活病例,随访6~12个月,未再出现出血。接受介入治疗的14例患者操作全部成功(14/14),止血全部成功(14/14)。1例因中恶心呕吐窒息死亡。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酐水平分别为(76.0±11.0)、(80.0±9.0)、(76.0±9.0) μmol/L。三组间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71,P=0.058)。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80±1.04)、(7.13±0.89)、(6.81±0.79) μmol/L,三组间尿素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2,P=0.024)。术后1个月尿素氮水平比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形成、肾动静脉瘘为PN后出血的DSA主要表现。介入治疗在本组病例中安全有效,可以考虑在PN后出血情况下使用。

  • 标签: 肾切除术 出血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新的下颈椎损伤评分系统,即后方骨-韧带复合体损伤分级和严重程度评分(posterior ligament-bone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PLICS),并评估其指导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39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subaxial cervical fracture dislocations, SCFDs)且行单纯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354例纳入研究。PLICS评分由、右侧柱及后柱三方面评分组成。后柱的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赋予1~3分。侧柱损伤的评估包括韧带结构及骨结构,韧带损伤评估即侧块关节半脱位计1分,完全脱位或关节突绞锁时计2分;侧柱的骨折分为轻、中、重三度,分别赋予1~3分。对于侧柱的评估取韧带结构或骨结构损伤的最高得分,与后柱损伤的得分一并纳入PLICS总分的计算。将随访期间出现螺钉松动、钢板移位、颈椎后凸畸形或棘突间隙张开的患者归为失败组,其余患者归为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手术前后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S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3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4.0)个月。成功组339例,失败组15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失败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9±0.6)分降至(1.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1,P<0.0001);成功组患者由术前(5.6±1.0)分降至(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52,P<0.0001);两组患者术前(t=-4.948,P<0.0001)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t=-9.076,P<0.0001)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功组患者的NDI明显低于失败组(7.1%±1.2% vs 15.7%±2.7%,t=24.993,P<0.0001)。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7,P<0.0001)。根据PLICS评分绘制单纯前路术后内固定失败的ROC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1,95%可信区间为0.943,1.000,当PLICS评分为6.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927,敏感度0.994,特异度0.067。综合考虑PLICS评分的临床实用性及PLICS评分为7分时亚分类不同的临床结局,最终将阈值定为PLICS评分为7分且合并单侧重度侧块骨折。结论PLICS评分系统的建立基于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解剖学基础,既兼顾了双侧侧块、棘突及椎板等骨性结构及侧块关节囊等韧带结构,又依据对每柱骨-韧带结构损伤特点赋值,量化地反映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总体损伤程度。通过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与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最终确定PLICS评分≥7分且同时伴有单侧重度侧块骨折,单纯前路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较高,可考虑行前后联合手术。

  • 标签: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微血管侵犯(MVI)、Ki-67表达筛选根治性切除后适宜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肝细胞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400例肝细胞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24例,女性76例,年龄(59.7±9.8)岁,年龄范围32~87岁。依据术后是否行TACE分为单纯手术组(n=210)和手术+TACE组(n=190)。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根治性切除后第1年复发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根治性切除后无复发生存的影响因素。依据Ki-67(Ki-67阳性细胞占比≥27.5%为高表达)、MVI进行亚组分析,比较无复发生存情况。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Ki-67高表达(HR=2.073,95%CI:1.433~3.000,P<0.001)、MVI阳性(HR=2.339,95%CI:1.584~3.456,P<0.001)的肝细胞患者根治性切除后1年复发风险增加。单纯手术组术后1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70.0%,手术+TACE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74)。亚组分析:Ki-67低表达合并MVI阴性组(n=128)中,单纯手术组(n=84)术后1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91.7%,高于手术+TACE组(n=44)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P=0.004)。Ki-67高表达合并MVI阴性组(n=82)和Ki-67低表达合并MVI阳性组(n=83)中,单纯手术组术后1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与手术+TAC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高表达合并MVI阳性组(n=107)中,单纯手术组(n=62)术后1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40.3%,低于手术+TACE组(n=45)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40)。结论Ki-67高表达合并MVI阳性为肝细胞患者根治性切除后预防性TACE的适应证,Ki-67低表达合并MVI阴性的患者不建议术后行预防性TACE。

  • 标签: 癌,肝细胞 栓塞,治疗性 Ki-67抗原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的临床表现以反酸、烧心、胃部灼热为主。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反流防御屏障功能减弱、脑肠激素协调混乱、内脏敏感度过高等方面。这些机制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压力过高,致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刺激食管壁黏膜和肌肉,产生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不适症状。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目前中医和西医都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治疗,中医外治法,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皮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间甘肃省人民医院骨软科收治的41例无脊髓压迫症状脊柱单发或多节段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被分为机器人辅助组(21例)和传统透视组(20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进行全身评估及脊柱转移瘤相关评分。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椎弓根突破率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结果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369.4±68.5 )min ]、中出血量[(665.6± 282.5 )ml ]、中透视次数[(10.5±1.8)次]较对照组[(550.2±100.3 )min、(1 089.6±368.6 )ml、(16.2±3.3)次]少(均P<0.05)。椎弓根突破率[(5.8±0.4)%]、骨水泥渗漏率[(6.9±0.5)%]较对照组[(20.8±1.5)%、(22.3±1.8)%]低(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椎体中线高度均相近(均P>0.05)。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皮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手术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透视次数、降低椎弓根突破率及骨水泥渗漏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微波消融 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尿道双极等离子腔内前列腺剜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出我院 2015年 3月到 2018年 12月的 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尿道双极等离子腔内前列腺剜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尿道前列腺电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治疗后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尿道双极等离子腔内前列腺剜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能有效提高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腔内前列腺剜除术 治疗疗效 复发率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细胞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脏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5%~30%。它的症状隐匿、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且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所以,早期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判断尤为重要,为患者早期的根治性切除提供机会。本文的目的是对医学文献进行综述,为肝内胆管细胞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 标签: 胆管肿瘤 诊断 治疗应用 肝内胆管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下肢摆放角度对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医院手术室行择期俯卧位腰椎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需要将其分为低角度组51例,传统角度组54例。以手术前后超声下下肢静脉血流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以下肢皮温改变、腿围变化为次要观察指标,比较不同下肢摆放角度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超声下、右两侧腘静脉和、右两侧胫后静脉的血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右踝上10 cm腿围变化和、右髌骨上15 cm腿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皮温变化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的下肢摆放角度可能影响其静脉回流,手术室护士在体位摆放时应当注意。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俯卧位 胸腰椎手术 静脉回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美罗培南联合氧氟沙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氧氟沙星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美罗培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肺功能参数。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CRP、PCT、WB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FEV1、FVC、Cdyn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给予美罗培南联合氧氟沙星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炎性指标,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美罗培南 左氧氟沙星 临床疗效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