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数据数量庞大和质量差的现状,本研究旨在以建立淋巴瘤研究数据库为例,探索高质量研究数据库的建立路径以及在真实世界研究的作用。方法汇总研究领域专家意见,参考相关指南和标准,建立标准医学知识库;回顾性抽取2005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患者电子诊疗数据,采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式,搭建"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淋巴瘤数据库-生物样本信息库-延伸遗传信息库"的动态智能信息整合与处理系统。结果研究数据库在满足了临床科研人员的研究需求的同时,实现医院病历数据和生物样本信息数据的申请、审批、溯源和分析全过程留痕管理。数据库中核心科研变量总数为668个,结构化变量占46.0%。截至2021年12月25日,数据库中共有淋巴瘤患者68 687人,男女患者人数比值为8/9,就诊次≥3次的患者占比为23.0%。此外,研究者可在数据库中根据目标条件叠加检索,显示命中的就诊记录,建立研究队列,进行统计建模,挖掘数据信息。结论通过整合管理流程和利用自然语言人工智能新技术建立循证等级高的数据库,有助于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为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可靠详实数据的目的。

  • 标签: 真实世界研究 电子病历 淋巴瘤 数据库 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亚型多,整体预后差,复发难治患者尤为如此,且患者普遍年龄较大,能够耐受的治疗选择有限。2022年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复发难治PTCL的研究包括表观遗传学药物的联用或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D30抗体耦联药物(ADC)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化疗、靶向药物PI3K抑制剂及JAK1抑制剂等,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与机会。

  • 标签: 淋巴瘤,外周T细胞 复发 难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 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放疗疗效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早期低危ENKTCL患者的放疗疗效。全组557例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427例,单纯放疗1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较ENKTCL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健康人群的预期生存,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和77.2%。患者治疗生存1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3.59倍(P<0.001),治疗生存4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1.50倍(P=0.146)。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7.4%,P=0.961)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1%和80.7%,P=0.129)。全组患者的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64/557)和远处失败(10.8%,60/557)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16/557)。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89.5%和73.7%(P<0.001)。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低危ENKTCL患者放疗的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早期低危组 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滤泡性淋巴瘤(FL)是成熟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淋巴瘤类型,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具有很强的异质性。10%~15%患者可以等待观察,无需治疗;10%~20%的患者发生早期进展,整体生存时间明显缩短;30%~40%的患者可能发生组织学转化,需要强化治疗;迄今为止,大多数FL患者仍然不可治愈。FL的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耐受情况、肿瘤负荷及复发风险而采取个体化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为主要考量。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关于新型CD20单抗、PI3K抑制剂、EZH2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CD19 CAR-T治疗等新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滤泡性淋巴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是否可以抑制淋巴瘤肝转移。方法利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系Raji以及弥漫大B细胞系LY-8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31和CD163的表达;肝脏组织的HE染色判断转移。结果LY-8细胞系无法构建肝脏转移小鼠肿瘤模型(0/6),Raji细胞系成功构建小鼠肝脏转移瘤模型(5/6)。VEGFR抑制剂阿昔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能抑制肝脏侵犯。阿昔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且肿瘤组织中血管密度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163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 < 0.01).结论VEGFR抑制剂阿昔替尼具有抗淋巴瘤生长、抑制淋巴瘤肝脏侵犯的作用,该作用与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生长 肿瘤肝脏侵袭 小鼠淋巴瘤移植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造价中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内容,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总体建设效益。在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单位应该持续增强专业能力,明确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和工程效益之间的关系,把握管理要点,在提升造价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各类资源高效开发和利用,对于打造高质量的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及管理标准展开探讨。

  • 标签: 预结算审核 造价管理 管理标准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尤其是淋巴瘤中取得了优异疗效,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产品获批上市,我国也有两个靶向CD19靶点的产品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大B细胞淋巴瘤。目前使用CAR-T细胞的经验均来自于既往临床研究,如何规范、合理应用CAR-T细胞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基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的CAR-T细胞应用经验,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从患者筛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桥接治疗、淋巴细胞清除化疗、CAR-T细胞回输、回输后患者监测及不良反应处理、回输后长期随访等多个环节进行详细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CAR-T细胞,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 标签: 淋巴瘤 大B细胞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抗原,CD19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TACT)的价值及分析不同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淋巴瘤患者,患者接受淋巴瘤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通过视觉法及半定量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治疗前后心肌摄取18F-FDG情况,计算治疗后与治疗前SUVmax-心差值(ΔSUVmax-心)、%ΔSUVmax-心,以及治疗后SUVmax-心/SUVmax-纵隔比值、SUVmax-心/SUVmax-肝比值及SUVmax-心/SUVmax-本底(左侧臀肌)比值。以心电图(ECG)出现异常(早期TACT)为终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影像不同评估标准的最佳阈值,分析诊断效能。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274例入组淋巴瘤患者的男女比为1.85∶1,中位年龄36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占78.1%(214/274)。治疗后,55.1%(151/274)的患者心肌为高摄取(高于肝摄取),20.4%(56/274)为中度摄取(介于心血池摄取与肝摄取之间),24.5%(67/274)为等摄取(低于心血池摄取)。ECG(+)组(n=71)与ECG(-)组(n=203)心肌摄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Vmax分别为7.77±4.06和5.91±3.04(t=4.045,P<0.01)]。ROC曲线示,治疗后SUVmax-心、ΔSUVmax-心、%ΔSUVmax-心及治疗后SUVmax-心/SUVmax-纵隔比值、SUVmax-心/SUVmax-肝比值及SUVmax-心/SUVmax-本底比值诊断早期TACT的最佳阈值为9.4、4.8、1.4、5.0、2.3及7.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3、0.637、0.612、0.655、0.649和0.650。其中治疗后SUVmax-心/SUVmax-本底比值预测早期TAC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40.85%(29/71)、82.76%(168/203)、45.31%(29/64)、80.00%(168/210)及71.90%(197/274)。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早期诊断淋巴瘤TACT,若以治疗后SUVmax-心/SUVmax-本底比值7.0为阈值,18F-FDG PET/CT对早期TACT预测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达到80%。

  • 标签: 心脏毒性 淋巴瘤 药物疗法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放疗疗效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早期低危ENKTCL患者的放疗疗效。全组557例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427例,单纯放疗1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较ENKTCL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健康人群的预期生存,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和77.2%。患者治疗生存1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3.59倍(P<0.001),治疗生存4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1.50倍(P=0.146)。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7.4%,P=0.961)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1%和80.7%,P=0.129)。全组患者的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64/557)和远处失败(10.8%,60/557)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16/557)。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89.5%和73.7%(P<0.001)。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低危ENKTCL患者放疗的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早期低危组 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74例经病理证实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生存分析及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Ⅰ期患者102例,Ⅱ期患者72例。2例患者接受单纯放疗,172例患者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全组总有效率为94.2%(164/174),其中完全缓解(CR)患者153例(87.9%)。5年总生存率(OS)为87.3%,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3.1%,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91.9%。放化疗期间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口腔黏膜炎,≥3级骨髓抑制占62.1%,≥3级口腔黏膜炎占1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B症状及Ann Arbor分期Ⅱ期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而高龄和Ann Arbor分期Ⅱ期是P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放疗剂量≥50 Gy较低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总PFS,两组5年PFS分别为83.5%和76.5%(HR 0.374,95%CI 0.169~0.826,P=0.015)。结论早期NK/T细胞淋巴瘤经过放化疗综合治疗可达到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 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在教师的“教”,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本文在北京海淀区深度学习研讨培训活动下得到启示,基于对深度学习特征的分析,探讨深度学习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自我知识体系建构能力的培养,旨在将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应用到通用技术的课堂中。

  • 标签: 课堂 深度学习 单元设计 项目化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和化疗顺序对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患者疗效的影响,为个体化制定放化疗方案提供量化评估方法。方法中国淋巴瘤协作组(CLCG)从全国21家医院收集2000年1月至2019年9月初治的2 008例接受放化疗的早期(Ⅰ/Ⅱ期)E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 417例,女591例,年龄2~83(42±14)岁。根据放化疗顺序将患者分为先放疗组(388例)和先化疗组(1 620例)。生存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和识别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构建两种疗法的预后预测模型,并使用该模型预测全部患者的个体化死亡风险,以确定适宜每例患者的放化疗方案。结果先放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74.2%(95%CI:69.6%~79.2%),先化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9.7%(95%CI:67.1%~72.4%);先放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虽然数值上高于先化疗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HR=0.84(95%CI: 0.68~1.05),P=0.133]。筛选出年龄、性别、美国东部合作肿瘤组(ECOG)评分、乳酸脱氢酶(LDH)、Ann Arbor分期、原发肿瘤侵犯(PTI)等6个变量作为独立预后因素(先化疗组:HR分别为1.01、1.25、2.07、0.77、1.34、1.49,均P<0.05;先放疗组:HR 分别为1.02、1.31、1.66、0.78、1.37、1.29,均P>0.05)。全部患者接受先放疗方案的5年期望死亡风险的均值低于接受先化疗方案(26.8%比30.2%,P<0.001)。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采用先放疗方案和先化疗方案的预测死亡风险存在个体化差异。结论Ⅰ/Ⅱ期ENKTCL患者采用先放疗方案的期望预后优于采用先化疗方案。根据个体患者的临床特征量化评估放化疗顺序对其死亡风险的差异性影响,有助于临床为该患者制定最佳的放化疗方案。

  • 标签: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巩固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7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接受auto-HSCT的41例T-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1例T-LBL患者中,男30例,女11例,中位年龄24(11~53)岁,12例(29.3%)纵隔累及,20例(48.8%)骨髓累及,Ann Arbor分期Ⅲ期及以上33例(80.5%);移植前疾病处于第1次完全缓解(CR1)期26例(63.4%),非CR1期15例(36.6%);移植前国际预后指数(IPI)中低危组(<3分)29例(70.7%),中高危组(≥3分)12例(29.3%)。②移植后中位随访29(3~98)个月,全部41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4.3±8.2)%、(66.0±7.8)%,3年累积复发率(CIR)为(30.7±7.4)%,3年非复发死亡率(NRM)为(4.8±4.6)%。③CR1组、非CR1组患者3年OS率分别为(83.4±7.6)%、(38.9±12.9)%(P=0.010),3年PFS率分别为(83.8±7.4)%、(40.0±12.6)%(P=0.006),3年CIR分别为(16.2±7.4)%、(53.3±12.9)%(P=0.015),3年NRM分别为0、(14.3±13.2)%(P=0.157)。④IPI中低危组、中高危组3年OS率分别为(76.9±8.4)%、(35.7±15.2)%(P=0.014),3年PFS率分别为(77.4±8.2)%、(40.0±14.6)%(P=0.011),3年CIR分别为(18.1±7.3)%、(60.0±14.6)%(P=0.006),3年NRM分别为(5.6±5.4)%、0(P=0.683)。结论auto-HSCT可显著改善T-LBL患者的预后,移植前疾病状态和IPI评分是影响auto-HSCT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影响因素
  • 作者: 时云飞 宋玉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理科 10014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淋巴肿瘤内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随着对包括淋巴瘤在内的各种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染色体数目异常、基因易位、突变外,表观遗传学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基于二代测序技术衍生的多种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使得人们可以更全面地检测和研究淋巴瘤中存在的表观遗传(DNA、组蛋白、微RNA等)修饰异常。研究成果显示,表观遗传学修饰广泛影响淋巴瘤的发病、复发进展、耐药等,最终可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文章结合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对淋巴瘤表观遗传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淋巴瘤 表观遗传学 高通量测序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整体预后差,一线治疗后复发率高。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多项研究报道了PTCL的治疗进展,尤其是针对复发难治患者,包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法尼基转移酶(FT)抑制剂、SYK/JAK信号通路双重抑制剂、PI3K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抗CD38单抗、EZH1/2双重抑制剂。新的方案及药物为复发难治PTCL患者带来希望。

  • 标签: 淋巴瘤 复发 淋巴瘤,T细胞,外周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细胞靶向治疗的进展及大量新药的涌现,使得很多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有所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在淋巴瘤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很多淋巴瘤患者得到治愈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很多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认了ASCT在高危侵袭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作用,通过联合本妥昔单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抗体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等治疗,可提高ASCT治疗淋巴瘤的成功率,减少ASCT后复发的风险。

  • 标签: 淋巴瘤 干细胞移植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制品产业的主力军,占全球生物制品市场的50%以上,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文章就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肿瘤 抗体,双特异性 治疗
  • 简介: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们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相对比较落后,普遍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处在思想品德课的表面形式——知识的传授,还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得不到落实。为此,要坚持创新,在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增强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 标签: 思想品德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