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上消化道疾病在地区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年龄分布及性别比例情况,为这些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1279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消化道疾病主要是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胆石症、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结论有上消化道症状的门诊患者中,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率高,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吸烟、饮酒、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服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是上消化道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慢性 门诊病人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全科护理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总计82例,均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1)和参考组(n=41)。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全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和护理效果进行调研与评测。结果:研究组的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39例,占95.12%)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考组(31例,占75.6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全科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全科护理 老年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30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通气护理,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俯卧位 通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护理经验,并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纳入患者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再次入院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发作次数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护理前FEV1与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EV1及PEF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和再次入院率,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 支气管哮喘 缓解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在诊治的1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降低复发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结果: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对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海绵窦区 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结果: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对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海绵窦区 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失眠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74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失眠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患者的心态,提升其睡眠质量。

  • 标签: 中医内科护理干预 老年失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的减轻作用及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两水平的整群随机设计原则,于2018年9—11月,共纳入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61例肺结核患者,将其整群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分别失访3和4例,最终纳入454例,分别为230和224例。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命质量评分的差异,焦虑、抑郁及生命质量的评价分别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及36条目简短生命质量(SF-36)量表。同时期两组患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AD-7量表评分:(5.93±2.56)分比(7.57±5.27)分,t=-4.245,P<0.01;PHQ-9评分:(6.02±2.67)分比(8.13±6.01)分,t=-4.866,P<0.01];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31±13.22)分比(58.46±12.71)分,t=13.108,P<0.01]。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生命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62±5.41)分比(7.65±5.38)分,t=0.059;(8.00±5.84)分比(8.07±5.91)分,t=0.126;(59.11±13.25)分比(60.51±13.76)分,t=1.104;均P>0.05)]。(2)不同焦虑、抑郁程度患者中,干预组轻、中度焦虑患者干预前GAD-7量表评分分别为(7.29±1.21)、(11.99±1.31)分,干预后分别为(5.54±1.71)、(9.17±1.55)分;干预组轻、中度抑郁患者干预前PHQ-9评分分别为(7.01±1.47)、(11.88±1.12)分,干预后分别为(4.42±1.22)、(8.39±2.33)分。仅干预组轻度和中度焦虑或抑郁患者GAD-7量表评分、PHQ-9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焦虑者GAD-7量表评分:t=8.056;中度焦虑者GAD-7量表评分:t=10.020;轻度抑郁者PHQ-9评分:t=13.558;中度抑郁者PHQ-9评分:t=8.852,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减轻有轻度焦虑、抑郁症状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认知疗法 结核,肺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的减轻作用及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两水平的整群随机设计原则,于2018年9—11月,共纳入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61例肺结核患者,将其整群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分别失访3和4例,最终纳入454例,分别为230和224例。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命质量评分的差异,焦虑、抑郁及生命质量的评价分别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及36条目简短生命质量(SF-36)量表。同时期两组患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AD-7量表评分:(5.93±2.56)分比(7.57±5.27)分,t=-4.245,P<0.01;PHQ-9评分:(6.02±2.67)分比(8.13±6.01)分,t=-4.866,P<0.01];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31±13.22)分比(58.46±12.71)分,t=13.108,P<0.01]。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生命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62±5.41)分比(7.65±5.38)分,t=0.059;(8.00±5.84)分比(8.07±5.91)分,t=0.126;(59.11±13.25)分比(60.51±13.76)分,t=1.104;均P>0.05)]。(2)不同焦虑、抑郁程度患者中,干预组轻、中度焦虑患者干预前GAD-7量表评分分别为(7.29±1.21)、(11.99±1.31)分,干预后分别为(5.54±1.71)、(9.17±1.55)分;干预组轻、中度抑郁患者干预前PHQ-9评分分别为(7.01±1.47)、(11.88±1.12)分,干预后分别为(4.42±1.22)、(8.39±2.33)分。仅干预组轻度和中度焦虑或抑郁患者GAD-7量表评分、PHQ-9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焦虑者GAD-7量表评分:t=8.056;中度焦虑者GAD-7量表评分:t=10.020;轻度抑郁者PHQ-9评分:t=13.558;中度抑郁者PHQ-9评分:t=8.852,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减轻有轻度焦虑、抑郁症状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认知疗法 结核,肺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化口腔护理对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及保健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出2019年1月-2020年5月本院牙周科收治的10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实施口腔门诊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口腔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结果:实验组治疗后(X2=6.537,P=0.004)牙菌斑感染率低、(X2=4.336,P=0.037)清除率高,P<0.05。结论:对牙周病患者进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提高患者口腔保健行为。

  • 标签: 系统口腔护理 牙周病 牙菌斑 控制效果 口腔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并探讨其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纳入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①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FEV1、MMEF及FVC指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QOL-100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