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导航辅助外科技术应用于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计算导航辅助外科技术手术的骨盆软骨肉瘤患者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34.00±1.41)岁(范围23~72岁)。47例为原发骨肿瘤,7例为复发骨肿瘤;肿瘤位于髂骨(Ⅰ区)15例,主要侵及髋臼(Ⅱ区)35例,耻骨(Ⅲ区)1例,侵及骶髂关节(Ⅳ区)3例。行穿刺活检45例(83.3%),切开活检4例(7.4%),5例未取活检,其中2例为多发骨软骨瘤恶变、2例为骨盆软骨肉瘤复发、1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骨盆恶性肿瘤。病理分级:Ⅰ级3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计算导航引导下按术前设计完成肿瘤切除手术,其中保肢49例(90.7%)、截肢5例(9.3%)。采用切除肿瘤标本大体外观和肿瘤最大径剖面检查评估肿瘤外科切除边界。分析术前肿瘤状况、性别、肿瘤分型、活检方式、肿瘤位置、截肢或保肢、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39例,边缘切除13例,囊内切除2例。52例(96.3%)按术前计划的外科切除边界完成手术,2例未完成。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00±93.34)个月(范围12~150个月)。存活45例,术后发生肺转移而死亡9例。局部骨与软组织复发8例(14.8%,8/54),其中保肢者复发7例(14.3%,7/49)、截肢者复发1例(20.0%,1/5)。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2,P=0.001);边缘切除复发的风险是广泛切除的8.222倍[95%CI(1.297,52.140)]。按美国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肢体功能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0.00%±4.71%(范围60.00%~10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4.1%),其中感染7例(13.0%)、区及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3.7%)、伤口皮缘坏死延迟愈合4例(7.4%)。保肢49例中,复发后截肢2例,5例患者肿瘤巨大侵及血管、神经而选择了半骨盆截肢手术,最终保肢率77.8%(42/54)。结论计算导航辅助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技术可行,有利于完成术前计划,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其局部安全性不低于截肢

  • 标签: 软骨肉瘤 骨盆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计算导航辅助技术的精准治疗优势在骨肿瘤外科领域得到充分展现,可以帮助者完善术前计划,使肿瘤局部精准切除更具可行性,与传统手术相比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同时有助于精准实施骨结构重建,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肢体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计算导航辅助技术在骨肿瘤外科的应用历程,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体会,探讨计算导航辅助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旨在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肿瘤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骨重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确切安全。能明显降低病死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首先药物综合治疗,药物效果欠佳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大量出血、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急诊手术,或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近期有出血可能的,应尽早尽快的使用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疗效。方法12例肝硬化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定期复查胃镜;无效患者行直接门脉造影。结果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重度曲张3例;这3例重度曲张患者门脉造影显示原栓塞血管仍完全闭塞,出现新侧支循环静脉通路。结论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部分无效患者可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 标签: 肝硬化/并发症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并发症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切开松解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关节镜联合切开松解治疗32例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患者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38.5±15.6)岁(范围17~66岁);肱骨远端骨折术后12例、桡骨头骨折术后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8例、肘关节经鹰嘴骨折前脱位术后2例、孟氏骨折术后1例、鹰嘴骨折术后1例。分别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手术时间(114.1±27.5) min(范围70~170 min)。术后2例出现轻微的尺神经症状,予以口服甲钴胺后缓解。随访时间(38.5±14.4)个月(范围25~69个月)。肘关节屈伸ROM:术前为47.66°±12.05°,术后6个月为93.75°±12.89°,末次随访时为106.88°±1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87,P<0.001);旋转ROM:术前为132.19°±22.68°,术后6个月为141.88°±21.91°,末次随访时为149.38°±2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P=0.012)。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ROM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旋转ROM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ROM、旋转ROM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MEPS评分分别为(1.38±0.94)分和(93.44±5.15)分,较术前[(3.91±1.09)分和(37.97±7.71)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联合切开松解治疗创伤后肘关节重度及极重度僵硬能显著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提高肘关节功能评分及缓解患肘疼痛,同时可对肘关节进行彻底松解,最大限度地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

  • 标签: 肘关节 关节镜检查 关节囊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治疗大及巨大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治疗的大及巨大肩袖损伤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58.7±18.4)岁(范围45~72岁)。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肩关节前屈上举、体侧内外旋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行MR检查,评估肩峰下间隙大小或肩袖愈合、再撕裂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2±33.5)个月(范围13~53个月)。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4±1.8)分降至术后6个月(4.6±2.2)分、术后12个月(1.9±2.1)分、末次随访时(1.7±2.0)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7,P<0.001);ASES评分由术前(56.4±20.9)分降至术后6个月(48.3±29.1)分,术后12个月增加至(77.2±18.2)分、末次随访时(82.3±13.8)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4,P<0.001);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52.7±17.5)分降至术后6个月(49.4±27.5)分,术后12个月增加至(80.1±20.1)分、末次随访时(87.4±11.9)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8,P<0.001);前屈上举活动度由术前102°±24°增加至术后6个月121°±33°、术后12个月140°±17°、末次随访时148°±15°,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4,P<0.001);体侧外旋活动度由术前57°±32°降至术后6个月45°±37°,术后12个月增加至70°±31°、末次随访时75°±30°,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8,P=0.042);内旋活动度评分术前(8±3)分、术后6个月(7±4)分、术后12个月(9±3)分、末次随访时(10±2)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6,P=0.015)。6例经MRI证实出现再撕裂,其中4例于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2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结论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联合肩袖修复治疗大及巨大肩袖损伤,无需额外取材,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及改善肩关节功能,再撕裂率较低。

  • 标签: 回旋套损伤 关节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反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或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或反肩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8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或四部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46例来自四川省骨科医院(半肩关节置换22例、反肩关节置换24例)、12例来自天津市天津医院(半肩关节置换5例、反肩关节置换7例)。半肩关节置换组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70.29±6.81)岁(范围61~87岁);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17例。反肩关节置换组31例,男9例、女22例;年龄(75.06±4.25)岁(范围67~86岁);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22例。术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根据肩关节活动度、假体是否上移、大结节愈合、肩胛盂切迹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疗效。结果半肩关节置换组随访时间(50.63±16.02)个月(范围24~75个月),反肩关节置换组(28.32±11.93)个月(范围14~56个月)。反肩关节置换组患者前屈上举活动度118.22°±27.22°,半肩关节置换组为102.77°±2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2);体侧外旋活动度和内旋摸背分级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旋:t=0.57,P=0.616;内旋:χ2=2.61,P=0.273);半肩关节置换组的大结节完全愈合率为52%(14/27),反肩关节置换组为71%(2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肩关节置换组的Constant-Murley和ASES评分[(71.54±27.31)分和(72.76±17.34)分]均高于半肩关节置换组[(53.03±30.36)分和(61.07±18.9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和2.44,P=0.019和0.018);半肩关节置换组和反肩关节置换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10/27)和13%(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32)。半肩关节组中6例出现假体上移、2例肩盂侧磨损,反肩关节置换组中1例出现肩胛盂切迹(Sirveaux 1级)。结论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或四部分骨折,相对于半肩关节置换,反肩关节置换能获得更好的前屈上举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老年人 肩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