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起搏对机械通气兔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5只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自主呼吸组(spontaneous breathing group,SB)、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group,VC)、体外起搏组(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group,EDP)、体外起搏+容量控制通气组(EDP+VC),BC组5只,其余各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容量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动物模型。BC组麻醉后立即取标本,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的处理后6 h及l、3、7 d取标本,检测重量(DW)、重量/体质量比(DW/BW)及离体收缩力;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yt c、RyR1、caspase-3、p-mTORC1蛋白表达。多组变量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进一步两两分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BC组比较,VC组DW、DW/BW下降,损伤明显,收缩力显著下降,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yR1、p-mTORC1表达水平下降,且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P<0.05)。与VC组比较,随治疗时间的延长,EDP+VC组DW、DW/BW增高[治疗1 d组:(0.80±0.05)kg vs (0.56±0.04)kg,治疗3 d组:(1.06±0.05)kg vs (0.47±0.03)kg,治疗7 d组:(1.24±0.10)kg vs (0.39±0.07)kg,均P<0.05;治疗1 d组:(2.05±0.54)vs (1.86±0.72),治疗3 d组:(2.19±0.61) vs (1.74±0.40),治疗7 d组:(2.46±0.62)vs (1.53±0.85),均P<0.05],损伤明显改善,收缩力显著增强[治疗1 d组:(2.39±0.42)N/cm2vs (1.91±0.25)N/cm2,治疗3 d组:(2.57±0.62)N/cm2vs (1.72±0.50)N/cm2,治疗7 d组:(2.77±0.55)N/cm2vs (1.54±0.33)N/cm2,均P<0.05],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yR1、p-mTORC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起搏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线粒体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机械通气诱导的肌萎缩和结构改变,进而改善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机械通气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起搏(EDP)联合高压氧(HBO)处理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VIDD)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模型组(VIDD组)、体外起搏组(EDP组)、高压氧处理组(HBO组)和联合处理组(EDP+HBO组,体外起搏的同时给予高压氧处理),每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VIDD大鼠模型,VIDD组不进行干预,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连续处理10 d后取材,检测重量(DW)及重量/体重比(DW/BW)、离体收缩力、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情况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C组比较,VIDD组DW、DW/BW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离体收缩力显著下降;组织中肌球蛋白重链-1(MHC-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肌肉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明显升高(P<0.05),肌球蛋白重链-2(MHC-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VIDD组比较,EDP+HBO组DW、DW/BW增高[(0.35±0.02)g vs.(0.63±0.06)g,(0.78±0.08)×103vs.(1.34±0.06)×103,均P<0.05),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2 235.33±142.58)μm2 vs(4 564.82±406.72)μm2,P<0.05],离体收缩力显著增强[(1.15±0.42)N/cm2vs.(2.19±0.10)N/cm2,P<0.05],标本中MHC-1、Keap1、Drp1、atrogin-1、MuRF-l、caspase-3、beclin1表达逐渐下降,MHC-2、p-Akt、Mfn2、Nrf2、SOD、GSH-P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功能改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起搏联合高压氧处理能显著增加收缩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肌萎缩和结构损伤,从而减轻或减缓VIDD的发生及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高压氧 机械通气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现行日本呼吸学会(Japanese respiratory society, JRS)评分系统和GAP (gender, age and physiologic variables)分期标准在评估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上的一致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期间确诊IPF的155例患者,其中男149例,女6例,年龄40~80岁,平均(63±7)岁。分别使用JRS评分系统及GAP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疾病严重度分期,JRS评分Ⅰ期91例(91/155,58.7%),Ⅱ期29例(29/155,18.7%),Ⅲ期24例(24/155,15.5%),Ⅳ期11例(11/155,7.1%);GAP分期Ⅰ期89例(89/155,57.4%),Ⅱ期52例(52/155,33.5%),Ⅲ期14例(14/155,9.0%)。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情况。结果按照GAP分期,各期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征、脉搏氧饱和度(SpO2)、超敏C反应蛋白、圣乔治评分(SGRQ)、二氧化碳分压(PaCO2)、6 min步行试验及6 min步行试验后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史(各期分别为68、37、9例)、存在呼吸道症状(各期分别为70、48、1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各期分别为22、20、8例)、ESR[各期分别为(24±17)、(30±21)、(41±22)mm/1 h]、PaO2[各期分别为(92±24)、(81±20)、(74±15)mmHg,1 mmHg=0.133 kPa]、FVC[各期分别为(2.9±0.6)、(2.2±0.5)、(1.6±0.3)L]及FEV1[各期分别为(2.4±0.5)、(1.8±0.5)、(1.4±0.3)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JRS评分,各期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呼吸道症状及体征、超敏CRP、ESR、圣乔治评分、6 min步行试验及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各期分别为(99±22)、(76±3)、(66±3)、(54±4)mmHg]、PaCO2[各期分别为(39±3)、(40±3)、(39±4)、(38±5)]、SpO2[各期分别为(97.2±1.2)%、(95.2±1.0)%、(93.2±1.3)%、(87.4±4.1)%]、6 min步行试验后SpO2[各期分别为(94.1±1.0)%、(93.2±1.2)%、(90.2±1.1)%、(87.4±4. 1)%]、合并肺动脉高压(各期分别为21、13、11、5例)及FVC[各期分别为(2.6±0.7)、(2.6±0.7)、(2.2±0.6)、(2.2±0.7)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分方法结果存在一致性(P<0.05),但一致性不强(Kappa值<0.75)。按照GAP分期标准的各期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JRS评分系统的各期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P分期标准和JRS评分系统在评估IPF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上准确性和一致性均不高,两种评分方法在评估生存率方面未能体现出价值。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JRS评分系统 GAP分期标准 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