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RAS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不适(口渴及饥饿)评分、术后不适(肩颈及腰背不适)发生率及围手术期焦虑状况、舒适度评分、出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前口渴、饥饿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肩颈及腰背部不适发生率、出院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出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应用ERAS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及术后肩颈、腰背部不适的发生,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提高舒适度和出院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鼻窦炎 围手术期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 舒适度
  • 简介:摘要患者女,58岁,头颈、胸背起皮疹伴痒痛20 d,于2010年2月入院,皮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浅表糜烂,尼氏征阳性。组织病理检查示颗粒细胞层及棘细胞层上方裂隙,并可见游离角化不良细胞,直接免疫荧光(DIF)示棘细胞间IgG和C3沉积,诊断为落叶型天疱疮,予以曲安西龙24 mg/d,雷公藤多苷片60 mg/d,烟酰胺300 mg/d和四环素2 g/d治疗,皮疹逐渐消退。2017年6月,患者头颈、胸背及手部起皮疹伴瘙痒15 d再次入院,皮疹为红斑基础上紧张水疱,尼氏征阴性。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下水疱,疱内及真皮浅层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DIF示IgG和C3沿基底膜带沉积,ELISA检查示BP180抗体阳性,Dsg1和Dsg3抗体阴性,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予以曲安西龙12 mg/d、烟酰胺300 mg/d和四环素2 g/d口服,皮损逐渐消退。

  • 标签: 天疱疮 落叶型天疱疮 转变 大疱性类天疱疮
  • 作者: 田晶 卫风蕾 陈萍 舒虹 郭艳萍 姬爱华 钱秋芳 路永红 陈谨萍 李云玲 杨挺 王榴慧 陈戟 宋俐 杨苏 王向东 钱华 韩秀萍 李萍 马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45,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大连 116012,徐州市儿童医院,徐州 221006,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 650103,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哈尔滨 150010,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 25002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 200062,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 610021,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 51012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杭州 310005,无锡市儿童医院,无锡 21402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轻中度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全国19家医院纳入0 ~ 12月龄轻中度尿布皮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外用复方紫草油,对照组外用氧化锌乳膏,每日6 ~ 8次,观察期为7 d。分别于治疗第0、7天进行访视,评估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病家庭生活质量评分(DFI)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无序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生存资料绘制生存曲线,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343例尿布皮炎患儿中,31例违背方案,312例纳入符合方案分析集(试验组157例、对照组155例),均完成第0、7天访视。试验组总有效率87.26%(137/157),对照组总有效率78.71%(122/1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4,P = 0.044)。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5.33 d、6.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7,P = 0.025)。治疗7 d后,两组DFI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两组间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4.02 ± 6.96,对照组3.58 ± 5.90,Z = -0.39,P = 0.686)。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2%(5/171),对照组5.45%(9/1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P = 0.865)。结论复方紫草油可显著改善尿布皮炎患儿临床严重程度,提高总有效率,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患儿家庭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 标签: 治疗结果 复方紫草油 尿布皮炎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性疾病,主要症状来源于动静脉吻合畸形,表现为反复的鼻出血、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动静脉畸形,可合并严重的并发症。然而,由于HHT患者发病年龄和表型变异大,临床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存在困难。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的致病基因包括ENG、ACVRL1和SMAD4,这几种基因的突变和90%以上的患者发病有关。随着对HHT分子致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基因检测成为HHT辅助诊断的工具。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不仅可以确认临床HHT的诊断,并可对其进行分型,通过家系成员基因筛查和遗传咨询,明确无症状感染者、高危个体以及非高危个体。本文将对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在HHT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及明确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其广泛应用提供相应准则。

  • 标签: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基因检测 遗传咨询 血管异常
  • 作者: 赵亚丽 王向东 张媛 张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00730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过敏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过敏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基因突变,探讨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对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例HHT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外周血样本,应用PCR扩增-测序方法对该病相关的ENG、ACVRL1、SMAD4和BMP9基因全部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例HHT病例均具有反复的鼻出血、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F1病例具有家族史,F2病例具有肺动脉高压,鼻出血严重程度分析发现年龄大的F2病例较F1病例鼻出血严重程度量表(epistaxis severity score,ESS)评分高。基因检测发现,2例患者均携带ACVRL1基因的c.1135G>A(p.Glu379Lys)突变。F1病例的家系成员基因检测发现Ⅲ:2携带c.1135G>A突变,该个体具有反复鼻出血和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明确诊断;无症状的Ⅳ:1和Ⅳ:2为野生型,排除诊断。结论来源于不同家系的具有相同突变的2例HHT表型具有相似性,为HHT的临床分型奠定基础;F1病例家系成员的病史调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肯定了基因筛查和遗传咨询在HHT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为HHT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 标签: 诊断 鼻出血 突变 基因检测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作者: 赵金铭 赵妍 王向东 张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730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05,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730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过敏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内源性RNA。lncRNA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表观遗传、基因转录及转录后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变应性疾病患者日趋增多,有研究显示lncRNA在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尤其是在变应性鼻炎、哮喘等相关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此部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揭示lncRNA在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中的调节作用,为变应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精准化诊疗提供新方法。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超敏反应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哮喘
  • 简介:摘要MUC5AC是呼吸道黏液中重要的黏蛋白,感染、炎症因子、环境污染物等多种因素可在转录、转录后和表观遗传等多水平实现对其表达调控。在多种气道黏液高分泌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MUC5AC表达异常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MUC5AC的表达调控是临床诊疗和新药研发的重要靶点。本文就黏蛋白生理特点、MUC5AC表达调控机制及在呼吸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鼻窦炎 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3个中心城市(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及周边农村普通人群中变应性鼻炎(AR)的患病情况,寻找可能的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3—10月期间,在内蒙古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3个中心城市及周边农村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调查人群的AR相关信息,对调查人群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依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进行AR的诊断。监测同期3个地区每日气传花粉情况。采用SPSS 23.0对全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6 818份,其中有效问卷6 393份。问卷自报AR患病率为27.72%(1 772/6 393),确诊AR患病率为17.10%(1 093/6 393),其中常年性AR确诊患病率为1.83%(117/6 393);季节性AR确诊患病率为15.27%(976/6 393)。女性AR确诊患病率高于男性(19.19%比15.34%,χ²=16.594,P<0.001);在36~45岁、46~55岁这两个年龄段,女性确诊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7%比9.73%,14.13%比7.25%,χ²值分别为23.848、18.772,P值均<0.001)。少数民族确诊患病率高于汉族,城市确诊患病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13%比16.20%,27.27%比9.71%,χ²值分别为24.516、336.024,P值均<0.001)。AR患者鼻部主要症状依次为喷嚏(91.31%)、鼻塞(85.91%)和鼻痒(85.00%);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为变应性结膜炎(73.99%)。哮喘(OR=6.629)、食物过敏(OR=3.236)、药物过敏(OR=1.786)、应用抗生素(OR=1.553)、近期家庭装修(OR=2.307)、吸烟(OR=1.322)是AR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SPT阳性反应比例最高者为黄花蒿(80.15%)。内蒙古地区AR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的高峰期均集中在7~9月,与气传花粉监测的第二个高峰期一致。结论内蒙古地区中心城市及农村AR的患病率为17.10%,黄花蒿是本地区最主要的花粉变应原。哮喘病史、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抗生素应用、家庭装修、吸烟史是AR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鼻炎,变应性,季节性 患病率 变应原 花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食管早期癌(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3/4周)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5月—2016年4月,63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ER治疗的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分为狭窄组(32例)和无狭窄组(31例),2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以及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认为可能有意义的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长度、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固有肌层损伤与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有关(P<0.05)。以上3个指标,连同是否采取狭窄预防措施、病理类型、是否整块切除共计6个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与3/4~<7/8周者比较:P=0.028,OR=0.317,95%CI:0.114~0.884)和未采取狭窄预防措施(P=0.002,OR=0.153,95%CI:0.046~0.512)是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是导致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对于大面积食管早期癌患者来说,采取适当的狭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ER术后食管狭窄发生。

  • 标签: 食管肿瘤 早期诊断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狭窄
  • 简介:摘要慢性鼻-鼻窦炎是发生在鼻腔及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受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的调节。白细胞介素-19(IL-19)可引起上皮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并维持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同时,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对疾病的发展具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27(IL-27)可抑制Th2细胞和Th17细胞分化,同时上调调节性T细胞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本文基于IL-19和IL-27相关生物学特性及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鼻窦炎 白细胞介素-19 白细胞介素-27 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55例疑诊PCNs的患者,其中仅使用聚桂醇作为消融剂行EUS-LA治疗的患者共计57例。以消融术后影像学体积变化为疗效评估标准,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57例行EUS-LA治疗的PCNs患者年龄(52.0±14.6)岁,其中女38例、男19例。33例病变位于胰腺头颈部,24例位于胰腺体尾部。共有50例患者接受影像学随访,EUS-LA治疗后囊肿的中位体积从术前的11 434.1 mm3减小至639.4 mm3 (Z=-5.556,P<0.01),中位直径从32.0 mm减小至12.0 mm(Z=-6.161,P<0.01),完全缓解24例(48.0%),部分缓解14例(28.0%),稳定12例(24.0%)。12例患者进行第2次消融,总消融69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69)。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34例,其中18例(52.9%)获得完全缓解,9例(26.5%)获得部分缓解,7例(20.6%)病变稳定。结论EUS-LA治疗PCNs安全有效,且长期疗效稳定。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 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
  • 作者: 王向东 王引言 江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100050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岛叶是脑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纤维束,与情感、记忆、内脏感觉与运动、语言等多种功能相关,同时脑胶质瘤本身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因此岛叶胶质瘤患者极易出现功能障碍。近年来,影像学检查技术发展较快,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岛叶胶质瘤的诊治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应用于岛叶胶质瘤的DTI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是鼻黏膜暴露于变应原后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炎症反应,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的检测等方法。其中,通过诊断技术确定与临床相关的变应原对诊治变应性鼻炎至关重要,传统变应原检测方法有其不足之处,一些新的检测方法也在研究和逐渐应用中。本文主要按照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分类,将目前几种变应性鼻炎检测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YunSendo)应用于巴马小型猪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操作性能。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先用活检钳在模型猪上预先制备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模型。每只实验动物由2名内镜医师分别完成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和奥林巴斯内镜(GIF-Q260J型)检查。记录到达十二指肠时间,发现上消化道各部位黏膜损伤数目,规范采集不同部位的内镜图像,评价内镜操作性能和内镜图像质量。不同医师均采用盲法记录各自实验结果,2种内镜检查顺序通过执硬币法决定。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进镜时间和操作总时间比较[(171.00±9.96) s比(164.00±17.84) s、(285.00±33.94) s比(273.40±23.46) 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9、1.281,P=0.230、0.232);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进镜过程和操作全程的视野清晰时间百分数比较[(91.83±1.85)%比(91.52±1.51)%、(93.07±3.10)%比(92.06±2.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1、0.689,P=0.698、0.508)。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的综合操作性能评分、清晰图像数量评分、图像颜色辨识度评分、图像照度评分、图像综合评分和发现的黏膜病变数比较[分别为(9.66±0.30)分比(9.86±0.15)分、(39.50±0.71)分比(39.30±1.06)分、(39.70±0.48)分比(39.40±0.70)分、(39.40±0.70)分比(39.50±0.71)分、(9.88±0.09)分比(9.85±0.20)分、9.80±0.42比9.90±0.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76、1.000、1.152、0.317、0.629、0.557,P均>0.05)。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和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均无术后不良反应。结论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行活体动物内镜操作安全、可行,能清晰观察上消化道各部位和损伤病变,其操作性能和采集图像质量良好,与奥林巴斯GIF-Q260J型胃镜效果相当。

  • 标签: 动物实验 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悬吊式切开缝合法在胃底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完成的20例胃底固有肌层肿瘤EFTR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9例)采用悬吊式切开缝合法行EFTR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传统EFTR方法治疗。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结果20例病例均成功完成EFTR治疗,观察组肿瘤大小10.0(7.5,21.0)mm,对照组肿瘤大小14.0(10.0,20.0)mm。观察组肿瘤切除时间(26.4±6.3)min,短于对照组的(35.5±11.4)min。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6.4±1.0)d,少于对照组的(7.7±1.5)d。2组均无迟发性出血和迟发性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EFTR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过程中应用悬吊式切开缝合法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 固有肌层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 悬吊式切开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因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的4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吞咽困难分级情况及内镜下癌灶大小变化情况、随访结果。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未出现出血、胸痛、发热、咳嗽等并发症。治疗前吞咽困难分级Ⅱ~Ⅳ级,治疗后3个月降低至0~Ⅰ级,内镜下均可见癌灶有所缩小。随访12~23个月,3例生存,1例肿瘤晚期死亡。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内镜超声检查 食管癌 吞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