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部除皱术的手术方法并进行FACE-Q量表评估。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对接受全面部除皱提升术女性患者126例(年龄27~64岁,平均43.3岁)进行FACE-Q系列14个量表的评估。结果共44例患者完成FACE-Q量表,随访6~86个月,平均27.9个月。面部整体满意度(87.30±10.79)分,额部及眉部满意度(92.16±10.12)分,颧部满意度(93.30±6.95)分,颊部满意度(91.20±10.17)分,颈部满意度(87.16±9.65)分,整体皱纹评估(87.57±9.71)分,额部皱纹评估(91.80±10.23)分,眉间皱纹评估(90.43±10.76)分,鼻唇沟评估(88.25±12.10)分,鱼尾纹评估(91.52±13.66)分,社会功能(88.70±9.40)分,心理功能(88.77±10.49)分,手术决策满意度(90.86±9.06)分,手术结果满意度(90.03±10.61)分,自我评价年轻(8.33±3.15)岁。<40岁、40~50岁、>50岁年龄组的量表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部除皱术为综合的全面部年轻化治疗方案。经FACE-Q系列量表证实在短期及长期随访中有较高的满意度。

  • 标签: 个性量表 面部 中面部除皱 下颌颈部除皱 FACE-Q量表 患者报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内镜额部除皱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119例患者行内镜额部除皱术。该术式在额肌上做平行切断以改善额部皱纹。部分降眉肌、皱眉肌用微创钳钝性咬除。术中不使用固定装置,也不行缝扎固定。术后对患者发放相关FACE-Q量表评估满意度,并测量手术前后眉部位置。结果术后1周,119例患者肿胀基本消除,眉间纹、额横纹明显减轻或消失。眉部测量显示,患者眉毛有明显抬高。FACE-Q量表结果显示,患者对术后额部皱纹、眉间皱纹改善满意度高,对手术结果满意度高;患者自觉年轻7岁。该术式常见的早期并发症是额部暂时性皮肤麻木,其次是发际线后退。结论内镜额部除皱术式可有效改善额部、眉间皱纹,满足患者需求。

  • 标签: 内镜 美容技术 额部除皱 FACE-Q量表 患者汇报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发移植法改善除皱术后发际位置异常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收治61例除皱术后发际位置异常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5岁,平均41岁。其中45例为额部(内镜法)联合中面部除皱术后,11例为额颞部除皱术后(内镜法),5例为中面部除皱术后。除皱术与毛发移植术的间隔为6~79个月,平均18.4个月。根据美学理论重新设计额部、颞部和鬓角的发际位置和形态,采用毛发移植法予以修复。术后随访计算毛发成活率,由患者和1位第3方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分别评价患者发际线的满意程度和对颞下发际线瘢痕的遮挡程度。结果25例行额颞发际线联合颞下发际线植发,23例行额颞发际线植发,13例行颞下发际线植发。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额颞部发际线的毛发成活率平均为94.3%[90.8%(51.1/56.3)~98.9%(52.5/53.1)],颞部发际线内切口的颞下区域毛发成活率平均为93.2%[89.1%(31.1/34.9)~98.6%(34.4/34.9)],颞部发际线边缘切口的颞下区域毛发成活率平均为81.2%[60.4%(17.2/28.5)~87.6%(26.8/30.6)]。额颞发际线植发满意程度评价:患者为4.1~5.0分,平均4.5分;医生为4.3~4.9分,平均4.7分。颞下发际线植发满意程度评价分为2部分,发际线内切口评分患者为4.0~5.0分,平均4.4分;医生为4.2~4.9分,平均4.7分;颞下发际线边缘切口评分患者为2.8~4.7分,平均4.0分;医生为3.1~4.9分,平均4.2分。颞下发际线的瘢痕遮挡程度评价:患者为2.6~5.0分,平均3.7分;医生为3.1~5.0分,平均3.9分。结论应用毛发移植技术修复除皱术后的发际位置异常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由于颞下发际线的位置和瘢痕上毛发成活率较低,术后毛发遮挡瘢痕的效果一般,再次植发和改进除皱手术切口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 标签: 毛发 自体移植 整容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胀吸脂法治疗颈后脂肪垫效果,并探讨其解剖结构及意义。方法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采用肿胀吸脂法治疗27例(男1例,女26例。年龄29~64岁,平均43.2岁)颈后脂肪垫患者。在双侧肩胛区做小切口,插入4 mm吸脂套管进行抽吸。另对一具女性尸体进行解剖,观察颈后脂肪垫结构,标本做HE及Masson染色。结果术后即刻颈后脂肪垫变平整,除轻度淤血及疼痛外无其余并发症。随访14例患者均满意。其中2例患者颈后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尸检研究示颈后脂肪垫由浅层及深层脂肪构成,两层之间界限清晰,无明显包膜。深层脂肪内纤维胶原多而致密。结论肿胀吸脂法可有效治疗颈后脂肪垫,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脂肪垫 肿胀麻醉 脂肪抽吸 尸体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