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 标签: 公共危机事件 地方政府 信息公开 问责 惯性
  • 简介:官僚制存在不同的历史形态,传统官僚制、理性官僚制和嵌入公共精神的理性官僚制。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建构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逻辑基础上,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困境——效率诉求与民主理念的冲突。突破官僚制、实现公共精神的嵌入需要技术基础的改善和制度规则的改进。

  • 标签: 官僚制 公共精神 电子政务 顾客导向战略
  • 简介:地方政府是在制度规则下,基于自身本质进行行为选择的个体行为者。对地方政府行为取向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本性”和规范它的制度规则。要改变地方政府非理性行为取向,必须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化,即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正确引导激励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地方领导的个体利益与地方的科学发展统一起来,使之在尊重个体理性的基础上达到集体理性。

  • 标签: 地方政府 行为取向 发展观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