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个性化托盘在唇腭裂新生儿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PNAM)取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唇腭裂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托盘的制备方法分为传统托盘组和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通过3D打印个性化托盘取印模,与调改传统托盘所取印模进行对比,包括:(1)印模缺陷(直径>1 mm的气泡及托盘暴露)数目;(2)印模质量,分为优(1分)、良(2分)、合格(3分)、不合格(4分);(3)印模完整性和清晰度,由3名高年资正畸医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共纳入22例患儿,其中传统托盘组7例,男3例,女4例,出生后3~28 d;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15例,男10例,女5例,出生后4~26 d。所有患儿在进行唇裂修复术前结束治疗,其中传统托盘组平均治疗时间131 d, 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为137 d。(1)印模缺陷数目:传统托盘组印模存在较多的气泡及托盘暴露,缺陷数目为6(5,7)个,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印模缺陷数目[2(1,2)个]明显减少(P<0.05)。(2)印模质量:传统托盘组印模质量以合格为主,评分为3(2,3)分,3D打印个性化托盘组印模质量以良为主,评分为2(2,2)分(P<0.01)。(3)印模完整性:3D打印托盘组印模完整性整体评价VAS评分明显好于传统托盘组(P<0.05);分项评价表明除前庭沟外,3D打印托盘组其他部位完整性均明显好于传统托盘组(P<0.05或P<0.01)。印模清晰度:3D打印托盘组印模清晰度整体评价VAS评分明显高于传统托盘组(P<0.01);分项评价项目中除上唇系带外,其他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3D打印个性化托盘所取印模质量更好、完整性和清晰度更高。

  • 标签: 唇腭裂 新生儿 术前鼻牙槽塑形 托盘 印模技术 三维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者的牙列异常特征并分析其治疗方法,为CC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和第一门诊完成口腔综合治疗的14例CCD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回顾,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16.1±4.5)岁,共153颗埋伏牙,44颗多生牙;统计埋伏牙及多生牙好发部位。除术前因特殊情况需要拔除的牙齿外,采用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牵引147颗埋伏牙入列。患者按年龄划分为青少年组(≥12岁且<18岁)(10例患者110颗埋伏牙)和成年组(≥18岁)(4例患者37颗埋伏牙),比较两组埋伏牙牵引失败率。选择牵引失败高发牙位,统计该牙位所有埋伏牙,分析埋伏牙不同垂直向位置(高位、中位和低位)和不同水平向位置(舌腭侧、正中和唇颊侧)牵引成功率差异。结果CCD患者上颌埋伏牙发生率[69.3%(97/140)]显著大于下颌埋伏牙[40%(56/140)](χ²=24.22,P<0.001)。多生牙主要集中于前磨牙区[61.4%(21/44)],95.5%(42/44)位于恒牙舌腭侧,常与相邻恒牙位于同一高度[59.1%(26/44)]或位于其方[40.9%(18/44)]。埋伏牙牵引成功率为93.9%(138/147)。青少年组埋伏牙牵引成功率[98.2%(108/110)]显著大于成年组[81.1%(30/37)](χ²=14.09,P<0.05)。牵引失败牙共9颗,其中7颗为第二前磨牙。本文病例共36颗第二前磨牙为埋伏牙,其垂直向位置(χ²=11.44,P<0.05)或水平向位置(χ²=9.71,P<0.05)的牵引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高位15/16、中位12/13、低位2/7和舌腭侧10/17、正中19/19、唇颊侧0/0。结论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是治疗CCD埋伏牙的有效术式,其埋伏牙牵引结果主要受年龄的影响。位于牙槽骨低位、舌腭侧的第二前磨牙的牵引成功率较低,治疗时需密切观察。

  • 标签: 锁骨颅骨发育不良 牙,未萌出 牙,阻生 牙,额外 口腔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