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固有免疫、炎症细胞因子和促炎症因子的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的增加有关。固有免疫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以人类固有免疫与2019-nCoV的相互作用作为框架,分析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结果,以及人类固有免疫的差异与COVID-19异质性的相关性。深入理解固有免疫细胞和可溶性炎症介质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建立COVID-19的诊断标志物和制订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目前仍需更多的基础研究来了解COVID-19与固有免疫之间的因果关系,当前这些研究仍然是滞后的。

  • 标签: 冠状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遗传学 固有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市政排水工程的项目也在逐渐增加。在市政排水管道设计和管材选择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弥补传统管材的性能薄弱的基础上,深化排水管网设计和使用新型管材,能够提高管材的可塑性,便于施工,使用新型管材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预期的排水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市政工程中常见的一些新型管材,介绍选择这些新型管材的原则以及在市政排水工程建设中这些新型管材的现实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市政排水管道建设中新型管道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市政排水管道的建设水平,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和排污的需求。

  • 标签: 新型管材 市政排水 应用
  • 简介:摘要:市场经济的综合发展,使 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因此 他们对居住环境由之前的物质追求逐渐转向健康的享受型追求,建筑物内外的美化少不了建筑材料的装饰,所以装修材料让人眼花缭乱,传统的颜料、油漆、木材等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更多的是新型材料的涌现,这些新材料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追求,受到了更为广泛的欢迎。本文探讨了 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 前景作出分析。

  • 标签: 新型建筑装饰材料 发展现状 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压力-应变环(PSL)技术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前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21年5-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共24例。患者行右桡动脉穿刺有创测压,随即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4水平胸椎旁神经阻滞,在阻滞前、阻滞后20 min均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并评价阻滞前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及局部节段心肌做功指数(MWI)、心肌做功效率(MWE)的变化。结果行双侧TPVB后,患者心率减慢[(69.13±10.72)次/min比(65.46±9.66)次/min,P=0.01],左室流出道血流量下降[(13.86±2.83)ml比(12.72±2.60)ml,P=0.017];患者左心室17节段中运动减弱及运动消失的节段MWI明显增加[运动减弱节段(1 175.76±206.64)mmHg%比(1 349.38±462.35)mmHg%,P=0.004;运动消失节段(684.94±251.39)mmHg%比(965.35±384.33)mmHg%,P=0.001];左心室运动减弱及运动消失的节段MWE增加[运动减弱节段(87.79±7.46)%比(90.35±6.39)%,P=0.029;运动消失节段(70.24±18.03)%比(80.15±16.65)%,P=0.021]。双侧TPVB后,患者左心室17节段中运动正常的节段MWI、MWE及左心室射血分数、GLS、GWI、GCW、GWW、GWE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基于PSL技术观察OPCABG患者TPVB前后左心室做功的变化,发现TPVB对冠心病患者缺血节段心肌做功有改善作用,可为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压力-应变环 胸椎旁神经阻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取褐色挪威(BN)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组和STZ+亚精胺(SP)组,每组12只。STZ组和STZ+SP组尾静脉注射STZ,STZ+SP组玻璃体注射亚精胺,对照组给与同体积的溶剂。造模后继续饲喂12周,期间监测体重和空腹血糖。利用超声成像系统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供应情况。动物处死后取眼球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基本结构,分析各层厚度。视网膜消化铺片行过碘酸雪夫染色和神经胶质抗原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血管和周细胞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视网膜组织活性氧簇(ROS)水平;最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1(claudin-1)和咬合蛋白(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多组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Z组和STZ+SP组大鼠体重下降(P<0.05),血糖升高(P<0.05);与STZ组比较,STZ+SP组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收缩末期血流速度下降(P<0.05),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则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可见,STZ组和STZ+SP组大鼠神经细胞核层区排列疏松、紊乱,视网膜丛区水肿,且STZ+SP组表现的更为严重。与STZ组比较,STZ+SP组视网膜厚度和外丛层厚度/视网膜总厚度增加(P<0.05),毛细血管无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增多和周细胞缺失明显。与对照组和STZ组比较,STZ+SP组视网膜组织ROS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TZ+SP组claudin-1和occludin mRNA下降(P<0.05),相应的蛋白表达亦降低(P<0.05)。结论BN大鼠尾静脉注射STZ联合玻璃体注射SP能建立一种严重的DR动物模型,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更严重的视网膜血管顺应性下降,血流供应减少,视网膜水肿,新生无细胞毛细血管大量生成以及视网膜周细胞凋亡增多。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大鼠 病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