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兰州1944~1997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建立了线性平稳序列的降水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了功谱密度函数中的最大熵法(或叫全极模型),并将特征多项式模大于1的根反射到单位圆内,再返回修正后的线性预测的系数。并对1986~1997年11年的月降水做了预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其中取15阶预报效果较好。此方法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可作为台站月、季、年降水预测走向客观化、定量化方法的一种初步尝试

  • 标签: 线性预测 最大熵法(全极模型) 自回归模型 月季年降水预测
  • 简介:本文利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对组合预测最优权系数的确定进行探讨,通过Kuhn—Tucker条件,将原来较复杂的组合预测中确定最优仅系数的二次规划模型转化为较为简单的线性规划模型,并将这一模型投人作物产量预报实例中.

  • 标签: 组合预测 最优权系数 非线性规划 确定方法 应用
  • 简介:将边界层相似性理论同线性热力学理论结合,间接地以观测实验事实证明大气边界层内线性唯象关系是成立的,而且线性湍流输送系数同相应的线性唯象系数成正比关系.但实验事实表明,大涡对流的混合层线性唯象关系是不成立的,混合层内湍流输送过程是一种强的非线性过程.所以,对流边界层是一种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的热力学状态.地转风和热成风是一种大气系统特有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交叉耦合现象,这是大气系统交叉耦合现象的一个实际例证.

  • 标签: 大气系统 线性热力学 线性唯象关系 湍流输送系数 大气边界层
  • 简介:为了分析国家气候中心(NCC)月气候预测产品对陕西各气候区域和不同月份的预测能力,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利用现行评分方法和同号率统计方法,对2000--2010年NCC月气候预测产品对陕西月降水和气温预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月降水及其异常级评分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7.9和63.4,同号率56.3%和57.7%。3月、5月、7—9月、11月和汉中、安康、商洛的评分及同号率较高。月气温及其异常级评分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4.3和76.4,同号率70.8%和72.0%。3月、6—7月、11月和榆林、延安的评分和同号率较高。异常级预测的漏报率较高。

  • 标签: 月气候预测 异常级预测 漏报率 国家气候中心 陕西
  • 简介:利用欧洲气象中心、日本东京和北京气象中心每天发出的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建立前期数值预报要素产品与未来天气过程要素的相关关系,并在回归方程中考虑预报因子和预报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经统计发现方程中选入的非线性因子具有较高的相关显著性.实践证明,合理利用这些数值预报产品信息,可以进一步提高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 标签: MOS预报 非线性因子处理 数值预报产品 回归方程 预报量 短期天气预报
  • 简介:文章讨论了要对未来天气作出准确判断,关键是筛选出高质量的因子和建立稳定的预报模型。提出了以极值和近期预报能力加以线性一集成的集成预报法。具有可操作性。还探讨了短期气候预测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和改进意见。

  • 标签: 伪因子 滑动相关系数 地区优因子 动态因子 短期气候预测
  • 简介:以东北玉米冷害预测为例,介绍了近年发展的基于热量指数预测的热量年型统计预测模型和基于玉米生长模式的机理性预测模型,比较了两类模型在预报原理、预报对象、预报时效及准确率等方面的各自差别和利弊,探讨了两类模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可能方法,展望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 标签: 东北玉米 冷害预测 模型 农业气象灾害预测
  • 简介:阐述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的现状和目前国外的发展趋势,结合目前的差距,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制定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发展对策,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预报预测系统的整体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业务发展 发展趋势 发展对策 预测系统
  • 简介:对2007年做出的各项气候预测进行了回顾,汛期预报中预测的西北大部、淮河流域和福建3块多雨区基本正确,它们都是根据地气图的基本原理预测得到。月降水预报取得平均70.5分的好成绩,这得益于地气系统的活动规律较单纯;年度预报则基本上失败了,这是因为2008年1月我国发生了6.9级强震,破坏了地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规律,使预报准确率大为降低。最后还对2008年8月的月降水预测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地气图 气候预测 地气环流(地下气象)
  • 简介:通过统计铜川单站53a历史气候,用Spss11.5对铜川站历史各项气象要素与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前期各气象要素与预报月的降水、气温相关性好的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模拟,得出铜川站的月平均降水、气温预报模型,用可视化语言VisualBasic6.0程序设计中的Adodc数据库技术方法,分别建立了铜川站的月降水、平均气温预测因子数据库,63个相关性较好的因子进入模型,实现自动预测,并以Datagrib表格显示预测结果和预测因子组合。从近三年预测结果看,降水距平百分率在20%以内的准确率为30.6%;气温预报误差在1℃以内的准确率为50.0%。需要在实际业务中进一步检验,找出预报和实况的误差关系。

  • 标签: 气候预测 数据库 VISUAL BASIC6.0 铜川
  • 简介:本文利用民和县1958—1992年共35年的春、夏旱资料,分析了干旱与前一年秋季降水、蒸发量、当年3—7月份降水的关系,寻找出与干旱相关比较好、物理意义明确的因子,建立了民和地区干旱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此模型对干旱的预测能力较强,尤其是对来年有、无春旱的预测预报能力更为明显。

  • 标签: 气候 干旱 预测 模型
  • 简介:利用IAPENSO预测系统对1981年11月至1997年12月系统性回报实验的结果,分析了预报技巧的时间依赖性。结果表明:该预测系统对80年代的ENSO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Nino3区接近0.8的预报相关技巧(预报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可达1年半左右,而对90年代的ENSO现象,预报技巧则较低,超前半年以上的预报仅在0.4左右;预报技巧具有季节依赖性,从春季到秋初开始的预报较好,高于0.5的技巧均可维持15个月以上,其中从7月到9月开始的预报,其高于0.6的相关技巧可达16个月;而从秋末和冬季开始的预报,其技巧衰减较快,预报5个月后降到了0.5以下。对1999年LaNinna事件的实时预测总体上是成功的,即此次LaNinna事件将维持到2000年;但未能预测出其在1999年春季以后再次加强的过程。对其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显示,此次LaNinna事件有可能于今年夏秋季结束。

  • 标签: 预报能力 ENSO 维持 观测 时间依赖性 年代
  • 简介: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预报能力,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Nino3和Nino34)海表温度距平预报相关技巧高于052的预报可持续18个月,该预测系统可应用到试验性的海温预测实践中。利用该系统对1997/1998年ENSO进行了实际预测,表明预测是成功的,预测的海温距平已提供给今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 标签: 海气耦合环流模式 初始化 ENSO预测 1997/1998ENSO
  • 简介:据资料分析,若上年7—9月降水量X1、7—8月降水量X2分别满足X1≥(?)+σ1/2=516mm及X2≥(?)2+σ2/2=340mm,并且上年年积温≥186℃;则当年7月就会出现异常高温.1993年的X1=680.5mm、X2=593.0mm,年积温=188.0℃;故预报1994年7月浙北可能出现异常高温.高温的定义是7月份的平均温度≥29.8℃(常年平均值是28.2℃).

  • 标签: 月降水量 年平均值 浙北
  • 简介:为探索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文极值的非平稳性和预测方法,建立了水文极值非平稳广义极值(GEV)分布的统计预测模型。利用1952—2010年淮河上游流域累计面雨量和流量年最大值资料、同期500hPa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17个CMIP5模式对环流特征量的模拟结果,筛选出对水文极值影响显著的年平均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作为GEV分布参数的预测因子。分析了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006—2050年淮河上游流域水文极值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0年以下与10年以上重现期的水文极值在非平稳过程中呈现前者下降而后者上升的相反变化趋势;多模型预测的集合平均在未来情景中均呈现上升趋势,情景排放量越大增幅越大,重现期越长增幅也越大。与极值的常态相比,极值的极端态更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淮河流域 水文极值 广义极值分布
  • 简介:本文就甘蔗主要虫害二点螟发生期及发生程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象预测模式,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甘蔗 主要虫害 气象预测模式
  • 简介:初霜冻是影响我盟大豆、玉米、高梁、荞麦等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每年9月中下旬是这些粮食作物成熟的关键时期,遇有冷空气入侵造成霜冻,使粮豆作物结实受到影响,导致粮食减产。因此,准确预测初霜冻出现时间,对调整作物品种和实施催熟防霜措施,对急取高产有重大意义。本文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通辽地区初霜冻进行了预测,由于预测能够在较早时间做出,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灰色模型 霜冻 灾变预测 气象灾害 冷空气 粮食作物
  • 简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了一个准业务跨季度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包括气候模式、大气和海洋初始条件同化、年际气候异常信号的提取、集合积分与概率计算、预测值系统误差的订正方法以及预测评分技术等方面,以东亚夏季风降水和太平洋海温异常为主要预测对象。本文主要报告5年来中国夏季降水跨季度预测准业务试验的结果。1989~1995年夏季降水跨季度实时预测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导致气候灾害的夏季降水异常,例如中国东部的严重旱涝,我们能够作出很好的预测;对于比较弱的夏季降水异常,预测技巧较低。另外,预测效果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比如,中国东部比西部好,东部又以长江中下游为最佳。本文还介绍了一些由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大气的物理过程及机理,提出了一个“持续异常区假说”。进而讨论了集合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集合积分技术来识别持续异常区。最后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几个基本问题以及改进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跨季度实时预测 集合预测 持续异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