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会面,开启了两岸发展局面,这一成果得益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全面对台工作成效。回顾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对台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提早布局,变被动为主动;深耕基层,以民生换民意;融合发展,以经济带全面;两岸一家,用亲情汇共识;家国一梦,由两岸到一族'整体思路。习近平对台政策在邓小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及'九二共识'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深化,为未来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习近平 两岸关系 “一国两制” 政策创新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探索中国特色市场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主题,通过社会整合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主力,在国家重建中把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通过马克思主义主题、主力、主体中国,进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深层,重新定位市场、社会、国家结构关系,破解中国发展难题,推动现代发展方式从片面到全面、从外生到内生、从被动到主动转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代化 后发展难题
  • 简介:人原本是自然界一部分,是一种纯粹自然物。当人作为一种纯粹自然存在时,他并不比其他动物种群拥有更多优越性。只是随着人类实践能力提高,人才从自然界中分离与提升出来,成为文明人。文明是生成,也是发展,文明生成与发展表现为对自然状态疏远与游离过程。在文明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社会规范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文明也是被规范出来,没有规范就没有文明。文明生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规范,但并不是任何性质与形式规范都能无条件地促进文明发展,因为社会规范也有一个合理与否问题。社会规范制定与确立既要符合社会发展与进步要求,也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要求。

  • 标签: 文明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的合理性
  • 简介:建国十七年,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出发,根据人民大众特点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路径问题,开辟出了文本传播、媒体宣传、教育引导、思想改造、制度安排、组织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而又相互配套具体路径。总结归纳这些基本路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建国后十七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基本路径
  • 简介:本文译自英国左翼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佩里·安德森2007年出版著作《流派》(Spectrum)一书中《哲学》部分中一章《尤根·哈贝马斯:规范事实》(NORMINGFACTS:JürgenHabermas)。在论文中,佩里·安德森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结构转型》和《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等著作。安德森指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结构转型》持久国际影响源于它将历史学、社会学、哲学论证结合起来,从跨学科角度、以一种强有力叙述方式来讨论政治现实问题;其探讨焦点是从工具理性转向哈贝马斯后来所称交往理性:不是对自然征服,而是人们共识,这种共识在一个新兴公共领域中通过合理性、批评交流来达成,并且独立于绝对主义权力;安德森又同时指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在方法和论据方面是对立。安德森指出: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表达了对于法律中介作用敬意,在法律中介作用中,交往权力被转变成行政管理权力;通过将社会整合重担转变成自动控制体制,把生活世界行为者从社会整合重担下解放出来;但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对现代法律体系实际起源和发展变化论述很少,它是建立在假设之上,而这种假设缺乏宪法史支撑。安德森还讨论了哈贝马斯商谈理论和当代民主理论等,并且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 简介:贺全胜在《湖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管理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联合“共同体”和人民主体性学说是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根本学理渊源。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管理规律,形成了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科学建构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重要学说;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 标签: 社会管理思想 毛泽东同志 新中国成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湖南社会科学》
  • 简介:社会价值规范实践是现代社会生活领域中基本交往形态,其核心是公民权利、经济效率与个人自由有机统一。因此,它们构成了和谐社会基本底线。同时,也应是政治改革实践立足点。

  • 标签: 社会规范 社会生活 公民权利 经济效率 和谐社会
  • 简介:文章以湖北广水“两票制”推选村支书实证调查为起点,全面介绍了湖北广水“两票制”做法,分析了“两票制”产生实质动因,论述了“两票制”效果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最后指出了“两票制”对于农村民主治理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 标签: 湖北 广水市 农村 村民自治 村支书选举 “两票制”
  • 简介:儒学美学是当代儒学美学存在方式与表现型态,它具有切近当下现实与未来可能性充分场域,具有在场域中转换与生成本体论幻象逻辑。儒学美学幻象逻辑在幻象呈现结构特点方面,以密实幻象为网络结点,体现儒学致密性内在追求;在本体驱力方面,幻象是一种特殊、具有衍射力心性能体,它通过涵摄场域中"多"本体因子来实现本体驱力效应;在终极价值方面,幻象本体追求"化境"能量与气度,主张美学应向文化、学术、生产等场域进行深入掘进,让超常能量迸射与主体意志、客观势能相协和,幻化出儒学美学理想与现实相统一超越境界。

  • 标签: 后儒学美学 幻象逻辑 致密性 衍射力 气度
  • 简介:从党十四大以来,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虽然在具体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基本定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将“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大理论命题。理论界在解读这个命题时比较一致观点是“凡是市场能做好都交给市场”.这句话可以说是一句似是而非的话语。我们认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有条件,因而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存在交集,这个交集面的大小与决定市场作用条件完备性有关。

  • 标签: 市场 资源配置 决定性作用 政府
  • 简介:美国衰落和中国崛起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全球正义契机。在全球贸易和金融、气候变化等诸领域,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有特色道路,尽管可能经历了一些挫折,也面临着极为复杂经济、政治与国际局面,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美国主导世界体系下全球非正义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道义上负责任做法应当是谋求平稳战略收缩。着眼未来,来自权力中心之外道德呼吁以及全球范围内真正合作将有助于解决中美之间和平共处和权力过渡过程中一系列问题。

  • 标签: 中国崛起 正义 跨国责任 战略收缩
  • 简介:社会主义思潮主要有三种视角:对苏东剧变原社会主义国家转型道路探索;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反思;对发达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展望。虽然对社会主义抱有一些希望,但除了少数学者外,从总体上看,这一思潮过多地寄望于现有资本主义经验和优势,缺乏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成果充分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巨大潜力,因而并不能揭示出通往社会主义具体路径。

  • 标签: 后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转型
  • 简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是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部思想规范、行为规范,也是适用于各级党组织一部组织规范。全面落实《准则》,需要抓住三个关键点。逻辑起点上,要明晰《准则》历史地位和在党内法规中地位。《准则》因党内外情况变化而修订,与其他党内法规协同配合,助力扎紧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笼子。理论基点上,要厘清《准则》与《党章》关系。《准则》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是对《党章》要求具体。同时,由于历史环境变迁,党所面临具体问题变化,《准则》发展了党理论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服务社会主义新征程。实践支点上,要把《准则》要求落在日常,加强对《准则》研究。

  • 标签: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新时代 党内法规
  • 简介: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发展前问题'和'发展问题'都有深刻认识。'前问题'包括怎样才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论问题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实际问题。'问题'则主要包括:经济犯罪活动猖獗,腐败现象滋生;贫富差距日益显著;干部队伍存在着不良作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缺乏'世界一流'科学技术专家及其他专业人才;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亿万剩余劳动力等问题。邓小平对'发展问题'解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首先,要有正确态度,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问题。其次,他提出并且实行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方式方法:坚持用改革方法解决问题基本思路;遵循'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基本原则;抓住不断总结经验'关键';确定并重点解决一个时期'中心课题';把人民群众'发明'作为方针政策来源;处于顺境时要关注'新问题'。可见,邓小平'发展问题'思想对我们解决新时期新问题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要认真研究并确立它在整个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 标签: 邓小平 发展后问题 新问题 问题改革观
  • 简介:作为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产物,阿尔都塞与马克思主义共享着相同时代背景,虽然二者总体规划不尽相同,但在各自主题论述中却有着共同关注点,我们将在意识形态与霸权、多元决定与政治自主性以及相遇与链接对比研究中呈现马克思主义中阿尔都塞因素,呈现阿尔都塞理论因素如何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从而在更广泛意义上阐述阿尔都塞对当代激进政治理论话语建构意义。

  • 标签: 后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 同一性 差异
  • 简介: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四个时期具有开创性意义,分别是:中共创建时期初步地确立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形成了中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红色基因”;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得到飞跃性发展,以其理论上中国、系统和实践上普遍、常规特点,标志着党内政治生活走向成熟;改革开放初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要求;党十八大以来,针对新形势下新要求,为了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系统总结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党内政治生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了时代性创新。

  • 标签: 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 形成 发展 创新
  • 简介:毛泽东是中国改革伟业探路者与开拓者。他既具有内涵丰富改革思想,也进行了波澜壮阔改革实践。梳理和总结毛泽东改革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两个不能否定"以及"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改革开放政策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新中国 毛泽东 改革思想
  • 简介:建国,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建设进行了不懈思考与探索。在"战略"维度上,毛泽东把"强军"作为国家大事来抓,凝聚全国共识,建成了一支以海陆空三军为主体诸兵种合成军队;在"武器"维度上,毛泽东领导中国军队实现武器装备"中国造",取得"两弹一星"尖端技术;在"人"维度上,通过文化教育运动和"五统四性"制度建设,夯实军队现代建设根基。毛泽东探索新中国"强军梦"政治智慧,对当前军队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毛泽东 强军梦 军队建设
  • 简介:政党建设有多种途径,从保障政党政治合法性角度看,加强政党伦理建设是其重要内容。而构建系统完整政治行为主体道德规范体系,是推进政党伦理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所以,加强政党建设需要构建政治行为主体道德规范体系,亦即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是一个由政治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构成整体。我国尚未制定内容统一、结构完整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与领导干部道德相关规范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颁布规章之中,通过对这些规章中与领导干部道德规范相关"关键词"归纳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十二个要素,构建起从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到社会道德完整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

  • 标签: 领导干部 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体系 政治道德 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