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联盟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联盟也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为此,本文分析了联盟不稳定的根源,并提出构建校联盟稳定发展机制的对策。

  • 标签: 高职院校 校企联盟 稳定发展 机制
  • 简介:《管子》一书,经历代学者考证,应是战国时期乃至秦汉时人所作。由于历史原因,里面存在许多错误,这就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困难。郭沫若称是书:"简篇错乱,文字夺误"、"号称难读",故此集十数家之考证,成《管子集》。但是其《集》有的只列前人校注而不做取舍,有的虽有选择然仍有可商榷之处,而且《管子》一书自身还有很多难点没有涉及。因此我们以尹知章注、郭沫若《集》为底本,参以他书,对一些问题作重新讨论。

  • 标签: 管子 郭沫若 校诠
  • 简介:帛书《易经》异文释刘大钧讼:有复(孚),洫(窒)宁(惕)。克(中)吉,冬(终)凶。利用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复,返复。今本之“孚”,帛本皆作“复”,恐家法不同耳!案之《周易》古经,有的卦爻辞作“复”,较之今本作“孚”,似于义更胜,如《随》卦九五爻之“...

  • 标签: 帛书《易经》 《说文》 今本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解字义证》 《易》
  • 简介:刘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29.5万字,249页。该书是作者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期间,在廖名春教授指导下,历时三年的精心之作,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高校社科文库》。

  • 标签: 光明日报出版社 校释 帛书 博士后流动站 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
  • 简介:历史上曾长期遭受冷漠的《鹖冠子》最近一些年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并屡有论著发表与出版。然而,由于《鹖冠子》在流传的过程中,文字讹脱较多,语言、学说难懂,篇、卷数目很不一致,加之前人对该书的注释零散难寻,故给今人继续对它进行研究造成许多不便。这种情况表明,欲拓展《鹖冠子》的研究,就必须做一番古籍研究整理的基础性工作,以向学界奉献一部该书的完本、足本、善本和佳注。由曲阜师范大学黄怀信教授撰写并由中华书局近日出版的《〈鹖冠子〉汇集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大陆学界在这方面的空白,初步适应了研究该书的要求。

  • 标签: 《鹖冠子》 集注 评介 曲阜师范大学 基础性工作 古籍研究
  • 简介:我很少给人写序,迄今为止,只给吕绍纲先生写过一篇。我上过吕先生的《周易》课,他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周易)的哲学精神——吕绍纲易学文选》,嘱我写序,师命难违,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写得实在艰难。现在,刘彬副教授又要我写序,我本想一推了之,但实在说不出口。一是因为刘彬副教授在清华跟我做过二年的博士后,其工作的结晶就是此书——《帛书(要)篇释》,许多问题我在课堂上、在课后都跟他有过交流、有过讨论。向读者推荐、介绍此书,我确实比别人更有发言权。

  • 标签: 校释 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易》 哲学精神
  • 简介:张政烺著,中华书局2008年4月出版。该书系影印张政烺先生(1912—2005)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与校注的遗稿。张政烺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是马王堆帛书的整理者之一,他所写的《帛书(六十四卦)跋》与《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一起发表于《文物》1984年第3期。而这次书中所发表的乃是张先生整理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的全部释文与校注的手稿原样,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周易》 校读 六十四卦 古文字学家 中华书局
  • 简介:通过核对异文、辨析文字,我们对《易林》中的十则失、误、误释之处作了补正,并进一步分析讹误之由,阐释意义,以期对古籍整理与易学研究有所助益。

  • 标签: 易林 校补 俗字
  • 简介:本文以释文为基础,折衷诸家之说,断以己意,全面讨论一篇的文本复原和词句内涵,在编连、断读、释文、考释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看法.重新调整的竹简编序为原篇简1-11、26-27、12-16、28-29、24-25、30-39、17-23、原编简49.断句、释读方面的改动如,简2开头8字读作"赏誉刑祸,福之基也";简29"亡德"连读,读为"明德";简21上半部分读作"行矣,而亡惟养心于慈良","惟"训为"思虑、度量";简2"正钦"释为"政禁";简39"有"后一字释为"极",训为"准则".

  • 标签: 简书 《尊德义》 校释 释文 古籍整理
  • 简介:中国从先秦时期的思想发展,可以用“宇宙大爆炸”学说作比喻:“一个密集的能源的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当这个稠密的能源向外膨胀时它的膨胀速度逐渐减慢,从而形成了银河系、恒星和行星。当这个能源继续膨胀、消散时,它越来越失去原来的秩序,最后达到最大值的熵,

  • 标签: 人格文化 文化比较 人力 宇宙大爆炸 思想发展 先秦时期
  • 简介:刘大椿先生提出的“另类科学哲学”对科学文化进行了反思与建构。在《科学文化文化科学》一文中,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命题,一个任务。一个命题是:“科学或科学文化‘缺失文化’”;一个任务是:“使科学或科学文化文化”。这两点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标签: 科学文化 文化缺失 科学哲学 文化科学 有文化 命题
  • 简介: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简文中部份疑难字词提出解释,如将第十四简"可豫悔"、"猷豫"释为"歌豫悔"、"谣豫";释第二十一简"勿药有菜"为"勿药有瘥";释简二十四"■经于北涯"为"拂径于丘、洍"。并讨论第二简的"■"、第十五简的"■"等字。透过本文的讨论,对于许多《周易》爻辞的文义可以得到较清楚的理解。

  • 标签: 周易 楚竹书 爻辞
  • 简介:本文以郭店楚简篇与帛书篇的文和文相互对勘,对其尚未解决的7个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考释,得出了崭新的结论,对于读通简、帛篇,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具有基础研究意义.

  • 标签: 楚简 《五行》 儒家 哲学思想 校释 帛书
  • 简介: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下的新著作。

  • 标签: 齐鲁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 文化视阈 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燕山出版社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出场是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结果。在周期性危机中探索创新之路的资本不断变换自己的主导形态,从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不断重塑历史场景,造就新的资本拜物教,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的生产繁荣,实现推动历史的新的“伟大文明作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就是资本创新的当代出场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的资本化、创利化的结果。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和以往一切资本功能一样,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面,同时也有“另类牵引”的消极作用。

  • 标签: 资本逻辑 文化逻辑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新全球化时代 历史场景
  • 简介:12月21—22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承办。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马天俊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鞠实儿教授致开幕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在开幕式上发言。共有来自5的38名研究生分别就各自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汇报,来自各校相关专业和领域的教师给予点评。

  • 标签: 哲学系 博士生 中山大学 大学哲学 论坛 北京大学
  • 简介:“微时代”一词主要是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高度碎片化为特征的新型语境,它的具名来自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积极把握与敏锐反应。近年来,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下,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经历深刻转型。从理论上讲,新技术已经使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信息获取,并可以与其他地面空间里的个人进行信息置换。

  • 标签: 文化逻辑 文化精神 物质 身体 机器 信息获取
  • 简介:11月15~16日在香港举行,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主题为“心灵与身体”。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向晨、郝兆宽、郭晓东、张双利和郁吉吉隽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分别作了“生生不息: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存论分析”、“哥德尔针对物理主义的一个论证”、“气是否有道德意义?——论朱子对孟子浩然之气的解读”。

  • 标签: 哲学系 两岸三地 论坛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传统 大学哲学
  • 简介:一个时期以来,习总书记就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多次重要讲话,意义重大。习总书记的讲话受到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的衷心欢迎。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彻底决裂,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观念。特别是文革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流行的错误观念,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包括一部分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知识分子 中华文化 改革开放 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