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这段经文中有两个"是",前一个是"我是",后一个是"你是"。当一个人说"我是"的时候,他就是宣布他自己的身份,自己以何种身份而存在着。此处经文出自主给老底嘉教会的信。在这封信的开头,主宣布自己的身份时,说他是"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这是告诉收信人,他是真实的,无谎言的,他所做的见证是诚实的,因而听者应当以主的话为真实无伪。主在此处否定了老底嘉教会自己所宣称的身份——"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揭示了老底嘉教会的真实现状——

  • 标签: 身份 基督徒 真实 见证 经文 收信人
  • 简介:近百年来,中国道教经历了多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触及根本的冲击。但是,道教的义理体系却并没有完成相应的调整和发展,这表现在:一方面历代弘道者博大精深的思想成果没有得到系统地归纳提炼,形成能够为当代社会认同的较为完整的义理思想体系;另一方面百年以来道教缺少重大的新的理论建树。这是极为遗憾的。而今,政治多极化、经

  • 标签: 道教 教义思想 规戒制度 斋醮科仪 时代精神
  • 简介:在我国,立法工作以无神论作为基础,通常国家法的制定和通过根本不考虑宗教法的规定和立场,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法与“宗教法”(编者注:我国尚无国家制定的《宗教法》,更无宗教界自定的宗教法。此处提到的“宗教法”慨念亦不明确,估且保留,待研讨。)在特定的法律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 标签: 遗产继承 佛教僧人 宗教法 立法工作 紧张关系 法律问题
  • 简介:一、爱国会的成立和功绩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中国天主教在天主圣神的引领下,广大爱国爱教的神长教友自发成立了自己的爱国组织——天主教爱国会。从此,中国教会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正确道路。中国天主教面貌一新,开始了本土化发展历程,赢得了天主教在中国牧灵福传事业的可喜成就。

  • 标签: 爱国爱教 爱国会 光荣传统 中国天主教 中国教会 本土化发展
  • 简介:在早年流传至加拿大的平阳府某道观壁画中,绘有一位道尊造型的主要人物,该人物曾一度被海外学者识为老子。本文通过梳理老子及道教朝元图像和相关文献,认为该道尊不可能是老子,而应该是宋圣祖赵玄朗,同时指出平阳府壁画中的六御主神构制是宋代真宗朝遗留下来的六御朝元谱系的宝贵资料。

  • 标签: 道教 壁画 朝元图 老子
  • 简介:明清时期,不少汉人避难至闽东畲村,世代与畲族通婚,习得畲族文化,但仍然保留自己的汉族姓氏,这便是汉姓畲族.他们展现出汉族与畲族双重的族群身份与认同,日常实践中会根据情境表现相应的族群身份与认同,同时在族谱和传说中进行汉人正统和畲族身份的双重建构.通过对汉姓畲族双重族群身份获得的历史过程和实践的研究,会发现汉姓畲族展现出了复杂的能动性,他们并不像华南研究所揭示的那样单纯去摆脱地域社会标签以拉近与国家的距离,实际上,他们还会去获得畲族标签,以把自己整合进地域社会之中去.

  • 标签: 汉姓畲族 族群身份 族群认同 建构
  • 简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

  • 标签: 构建和谐社会 继承与发展 中国国情 哲学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 简介:“介廉种子,官川开花,我要结果”是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为追求自身价值目标而说过的极其重要的一句话。综观马启西先生的一生以及西道堂发展的历史,他的追求,在其不懈的努力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继承与实践中得到了实现。

  • 标签: 刘智 马启西 西道堂 伊斯兰教
  • 简介:明正统前后,正一道张天师继承制度从兄终弟及制转变为嫡长子继承制。这一“转变”与明代皇权的强制性介入有关。为了处理两次天师位争夺事件,明正统、成化皇帝延引宗法,强制性地确立了张天师的嫡长子继承制。皇权的强制性介入,导致天师直系与旁系决裂。张天师不但难以得到天师旁系的支持,反而屡遭其欺凌。明代皇帝为此不断完善赞教制度、赋予天师祖母或母亲对天师的护持权、颁赐禁约等,以确保张天师的嫡长子继承制能够顺利实行。

  • 标签: 正一道 天师继承制度 天师直系 天师旁系 皇权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3年8月、11月、12月与2014年2月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2013年11月下旬在山东视察时所作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再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明确地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继承 和平 交流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在白裤瑶的宗教信仰中,一个人成为鬼师需要经历“阴传”,即被神灵附体并传授沟通阴阳两界的知识与技艺的过程,遵循的是瑶族宗教早期阶段所信仰的神授机制。阴传中多样化的神灵附体现象所呈现出的萨满特征,以及神灵意志的唯一性和不可知性所构建的超越性特质,都展现了阴传信仰所带有的原生宗教的巫觋色彩。比较而言,盘瑶师公的宗教职业身份来源于一整套包含仪礼授权、组织纳入和经典训练的世俗人为体系,其制度化宗教的特征更为明显,这与道教的深刻影响息息相关。

  • 标签: 白裤瑶 鬼师 宗教信仰 盘瑶 师公
  • 简介:2013年3月1日,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传印长老在此次政协会议中,给两会提交了《关于解决佛教寺院的法人地位的提案》.他表示,因为没有设立法人,佛教寺院迄今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民事主体资格,所以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而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办法,佛教寺院已具备了设立法人的所需条件.但正是因为寺院有方丈、无法人的尴尬境况,佛教寺院无任何法理依据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才会被各种利益集团侵犯导致商业化.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解决,希望引起全社会重视,健全法治.

  • 标签: 人间佛教 佛教僧人 佛教公民
  • 简介: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早年投身革命,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历史,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毛泽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爱国爱教 诞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真禅法师是中国现当代佛教爱国爱教高僧的典型,他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和资生福利事业,重视对佛教人才的培养。他针对普通民众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容易导致对佛教的片面理解甚至误解,竭力阐明佛教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佛教传统各宗,他主张诸宗平等、禅净一致,同时认为无论研究、弘扬佛教哪一个宗派,都要坚持人间佛教的精神原则,都要以人间佛教的原则为指导。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思想最切近人生,禅宗思想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同时与古代禅者相比,真禅法师又更具有现代眼光,他对禅宗的传统、历史经验及其现代意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真禅法师一生积极从事弘法利生的活动就是对人间佛教和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具体实践和落实。

  • 标签: 中国 佛教 佛学思想 人间佛教 禅宗思想 爱国爱教
  • 简介:圆悟克勤对于禅宗的机用教学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认为禅宗的机锋棒喝这些各种不同的机用都是“千差万别,会归一源”地指向本来现成、脱体现成的自心、自性本源或终极本体的。圆悟批判了禅宗机用教学法所导致公案禅知解化和无事禅的种种知见执著,他认为要超越和克服各种知见的知见执著才能真正实证本体,因而他提唱对禅宗的机用公案要“聊闻举著,便知落处”“聊闻举著,剔起便行”地直下承当,也就是说圆悟是主张大根大智之人要对禅宗的机用公案“击石火闪电光”式地“向举起处承当”或直下承当的。圆悟还以剔除知见的“击石火闪电光”的精神诠释禅宗的各种机用公案,从而达到了宋代公案文字禅的一个高峰,并对当时的禅宗学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宗果继承了圆悟禅学的内在批判精神,并将这种破除知见执著的内在批判精神从逻辑上更进一步贯彻到底。宗杲认为。“击石火闪电光”式的禅机对于没有真正实证本体的人来说,也会成为一种潜在而顽固的知见执著的。况且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一般人都是禅宗所谓的上根利智,所以宗杲在继承圆悟批判公案禅知解化和静默无事禅末流所导致各种知见执著的同时,他还要克服圆悟“击石火闪电光”禅学所产生知见执著的流弊,因而宗杲明确主张,普通一般人应该是对从禅宗的机用公案中提炼出“无滋味”即不能产生知解而无义味的问题或话头发起深切的疑情来参,以图真正实证禅宗机用公案本来所蕴指、指向的自心、自性本源或终极本体。如果说,圆悟的公案文字禅或“击石火闪电光”禅学还是禅宗机用教学法的某种诠释发挥和自然延伸,那么,宗杲起疑情参话头的看话禅则是试图将禅宗的机用公案向其本源、向其自性本源的复归,我们可以说,宗果看话�

  • 标签: 机用教学法公案文字禅静默无事禅知见 实证本体看话禅
  • 简介: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瓦茨 18世纪英国教会圣诗改革 传统与创新
  • 简介:令人难忘的鸦片战争迄今已经过去150周年了,对于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可是在这漫长岁月中,中国人民和中国天主教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自从鸦片战争以后,长期封闭的中国大门被打开了,于是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商人、传教士漂洋过海纷纷乘机闯入了中国,从此,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们的国土任人宰割,人民吃尽苦头。中国天主教也由一个受政府监护的宗教事业变成一个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领土上受其各自政府的支配和庇护,并依仗他们本国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处干些与他们传教士身份不符的勾当。理所当然地激起中

  • 标签: 中国天主教 圣事 神长教友 教会法典 祝圣 反帝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