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近年来国际舞台上,由于多种新因素出现、加强和交互作用,印度洋战略地位正日趋上升中。而地处此洋中部靠南马尔代夫共和国,它虽属世界上最小国家之一,但是,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源于它对内、对外积极行动和成果显著,因而其影响与作用也正在不断加强。1984年10月24日,该国现任总统穆蒙·阿卜杜勒·加尧姆实现了“第一位马尔代夫国家元首访问中国”。正如李先念主席与之会谈时明确指出:“中国同马尔代夫之间只有友谊,没有任何问题。同马尔代夫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政府既定政策,我们愿意为促进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而努力”。中、马两国关系正处于新发展过程中。

  • 标签: 马尔代夫人 战略地位 七十年 共和国 中国政府 伊斯兰教国家
  • 简介:巴西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刘玉娥伊塔马尔·佛朗哥于1992年10月接替被弹劾下台科洛尔就任总统以来,针对前任失误和巴西国情,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治理、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三年衰退之后已出现增长势头,国内政局也基本上保持稳定。政治...

  • 标签: 佛朗哥 巴西 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 经贸合作 地方政府 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芬兰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王利平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将于今年4月访问中国,这是阿赫蒂萨里自1994年2月当选总统以来首次访华。一阿赫蒂萨里1937年6月23日生于维普里市(该市在1939—1944年苏芬战争后被割让给苏联),社会民主党人。职业外交官...

  • 标签: 芬兰马克 加入欧盟 双座战斗机 经贸关系 经贸合作 当选总统
  • 简介:1998年9月,在俄面临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危难之际,众望所归普里马科走马上任俄政府总理。在执政半年多时间里,普凭借丰富政治经验和驾驭时局能力,其政绩逐渐获得政治上层和社会广泛认可。在政治上,使政局保持了相对稳定。普组建了“中左联合政府”,杜马中主要反对派党团代表入阁,团结了国内多数党派,赢得了杜马支持,使杜马和政府间磨擦减少。普协调各党派立场,缓解相互间矛盾,他在社会各政治力量之间起到“平衡器”作用,使政局暂时得到稳定。普上任化解了政治危机,使总统与杜马矛盾有所缓和,他既得到

  • 标签: 普里马科夫 政府 俄美关系 经济危机 经济政策 政治力量
  • 简介:戈尔巴乔改革失败原因:首先在改革思想上他用"人道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了列宁主义;其次把私有化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主张以激进、冒险方式向市场经济过渡;其三是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了严重失误;其四是"公开性"严重扰乱了人们思想;其五是外交指导思想混乱;其六是没有科学社会主义观;其七是排除异己,按个人意愿组建能够贯彻自己政治路线领导班子;其八是改革没有得到广大干部群众支持.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前苏联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 私有化 政治体制
  • 简介:宗教问题是影响国家社会生活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对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甚至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戈尔巴乔时期苏共对于宗教问题政策是一种宽松甚至是放任政策,这也成为导致苏联解体一枚隐性炸弹。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宗教政策 苏联
  • 简介:戈尔巴乔1985年3月11日入主克里姆林宫6年来,为了'变革'苏联社会设计了一套套改革方案,或侧重抓经改,或侧重抓政改,或两者同时并举;或要'完善'社会主义,或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建立'人道、民主社会主义',其改革思路大致经历了3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把'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关键'(1985年4月~1986年12月)苏共中央1985年4月全会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

  • 标签: 苏共中央 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设计 部长会议主席 战略方针 苏维埃制度
  • 简介:洛谢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哲学家、语文学家、宗教思想家。在他一生众多研究领域中,神话问题一直是其关注焦点。洛谢概述了古希腊神话历史分期,梳理了神衹形象嬗变特点,归纳了神衹功能变异类型。洛谢始终以"历史与发展"为脉络统摄其神话研究,并主张在动态发展中研究神话。

  • 标签: 洛谢夫 古希腊 神话
  • 简介:即将来访波兰总理瓦·帕拉克邱桂荣应中国政府邀请,波兰总理瓦尔代马尔·帕拉克将于今年9月下旬访问我国。这是自1988年以来波兰总理第一次访问中国,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将具有重要意义。波兰最年轻总理帕拉克现年35岁,1959年9月5日出生在波...

  • 标签: 夫拉克 团结工会 波兰经济 私有化 联合政府 犯罪团伙
  • 简介:本文对马氏人口论所提出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所产生消耗压力,将必然减缓经济增长,甚至引发经济倒退理论进行反思,并通过对印度经济增长实例分析,推理出在新经济增长模式下.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并非负面的因素,而有其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

  • 标签: 人口理论 新经济增长 印度经济
  • 简介:由于对斯大林批判是赫鲁晓夫当政时最重要一项政治活动,而这项活动又使苏共路线、方针和许多苏联人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所以人们对倒赫上台勃列日涅将如何对待斯大林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勃氏在上台五年后才正式表明在该问题上立场.在苏共中央正式发表专门评价斯大林决议和文章中,勃列日涅时期评价和赫鲁晓夫时期基本上是一致,但在领导人平时发表讲话及各类论著中,赫鲁晓夫时期多侧重于揭露斯大林错误,勃列日涅时期则多侧重于肯定斯大林功绩.

  • 标签: 苏联 勃列日涅夫 斯大林
  • 简介:莱蒙托是俄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他作品中蕴涵着对自然生态关注以及大自然与人生命关系思考。在他创作中,主张人是大自然一部分,人要融入大自然,热爱自然,从而开了早期生态文学先河。结合生态学观点,重新解读和诠释莱蒙托作品,对我们深有启迪。

  • 标签: 莱蒙托夫 高加索 生态文学 俄国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不断提升,东南亚成为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推进"和谐周边"建设重地和示范区。一方面,中国成功地从"威胁者"转变为"合作者",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鲜明突出,并有进一步拓展深化可能;但另一方面,随着当前中国快速崛起,各种制衡和挑战因素不断增加,中国国家形象也有被国际舆论再次塑造为"挑战者"甚至于"威胁者"可能。今后五年,中国应制定针对东南亚国家形象塑造战略,在继续保持"合作者"形象基础上,致力于塑造"成熟战略合作伙伴"形象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 国家形象
  • 简介:国家形象是大国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要素。在中国崛起给现存国际秩序带来震荡性影响背景下,中国大国形象塑造正在经受源自认知惯性、政治文化差异与社会心理失衡等方面的社会性压力。基于此,在无法根本改变现存规则情况下,需要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战略进行整体反思:以弥合中西政治文化分歧、创造共同话语空间为基础,尽可能培育民间组织与个人参与国家形象塑造;学会提供更加多元国际公共物品,尝试进行价值观导向文化扩散,并理性、冷静对待各种批评、偏见或赞誉。

  • 标签: 大国成长 国家形象 认知惯性 政治文化 社会心理
  • 简介:民族意识重新强化,是当今世界一种引人注目的政治和文化现象。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站在基督教普世理想和全人类价值立场上,认为俄罗斯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第三种力量,俄罗斯民族作为第三种力量应该与西方天主教会联合起来,东西方取长补短,而不是一方吞没另一方,才能实现人类统一事业。索洛雏约倡导通过联合所有肯定力量、所有机构、所有组织、所有民族和种族来拯救人类。

  • 标签: 万物统一 索洛维约夫 俄罗斯哲学
  • 简介:苏联总统戈尔巴乔于今年4月中旬访问日本。这是二次大战后苏联第一位首脑出访东京,举世瞩目。但其结果却并不理想。外电评论说,苏联人空手而归,日本人估计错误。从此次苏日首脑会谈分析,苏日之间要从根本上改善关系,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将有一段漫长而曲折道路。一、历史积怨甚深阻碍着双方改善关系步伐

  • 标签: 苏联人 首脑会谈 空手而归 二次大战 联第 冷战格局
  • 简介:1987年5月28日至30日,美国华盛顿大学中苏问题研究所与日本《读卖新闻》社在东京联合举办'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与经济合作'学术讨论会。会上,美国兰德公司苏联问题专家哈里·格尔曼发表了题为《戈尔巴乔执政两年来东亚政策》报告,主要内容如下:戈尔巴乔执政两年来,在东亚政策上表现出两种互相矛盾倾向:一种倾向是戈尔巴乔设法给苏联政策注入新

  • 标签: 格尔曼 勃列日涅夫 学术讨论会 美国兰德公司 经济合作 谢瓦尔德纳泽
  • 简介: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马林科一生,有功亦有过。其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为卫国战争做出过重要贡献;号召文艺工作者使用批评武器;要求停止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下令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精简行政机构,改革管理方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发表核战争毁灭地球文明论;努力营造和平共处国际环境。其主要过错则表现在:参与领导20世纪30年代“大清洗”运动、制造“列宁格勒案件”、采取民族歧视政策、发动推翻赫鲁晓夫未遂政变。不过,总体来看,作为斯大林接班人马林科还是功大于过

  • 标签: 苏联 马林科夫 政治
  • 简介:如何评价瓦列里·雅可列维奇·勃留索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作用,至今仍存在争论与分歧,从推崇备至到极度蔑视,可以说褒贬不一,水火难容。这些争论说明了勃留索文学创作审美观念复杂性和背弃传统创新性,同时也证明了文学理论在诗人面前肩负着巨大责任。

  • 标签: 勃留索夫 学术研究 评价
  • 简介:弗吉尼亚·伍尔在《墙上斑点》这一短篇小说中娴熟地使用了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与视角转换等主要意识流写作技巧。小说在表现她致力于写作方式革新同时,也揭示了这位女作家独特精神追求

  • 标签: 意识流 伍尔夫 《墙上的斑点》 时间蒙太奇 视角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