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分析批判而形成的哲学——社会学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思潮.在这里,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演变作简要评述.一从1923年到1939年,是法兰克福学派从萌芽到创立、社会批判理论从孕育到形成的时期.

  • 标签: 社会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尔库塞 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
  • 简介:本文认为,文化批判领域存在三个典型的理论误区,其一是人本主义,它的特征是以脱离生产方式的抽象"人性"来阐释文化矛盾;其二是宗教、基础主义,它的基本特征是希望在文化本身的逻辑中来解决文化问题,有的提供宗教答案,有的则发展为商谈伦理学;其三是后现代--实证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在"解构"、"否定"等豪言壮语中认同他们认为充满着矛盾的文化现状.

  • 标签: 廓清文化批判 理论误区 人本主义 实证主义 基础主义 宗教主义
  • 简介: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在理论上受资产阶级“物化意识”的侵蚀,背离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资产阶级“物化意识”是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反映,其方法论的根本错误在于“事实”崇拜,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就是这种物化意识在无产阶级身上的理论体现。因此,无产阶级革命的重点不在于经济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而在于意识形态批判

  • 标签: 卢卡奇 物化结构 物化意识 “事实”崇拜 第二 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
  • 简介:批判理论家们最近提出的各种互不相容的'现实的乌托邦'的政治主张,标志着批判理论的实践转向。但是,由于他们不清楚想象可能性的客观界限是什么,也不清楚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权威来源实际上是什么,因此,他们的主张不适当地限制了政治社团自决的合法空间。而且,他们自称认知权威,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偏好。罗尔斯的'人民法'也存在这一缺陷。'现实的乌托邦'不应该寻求达到某种具体的政治目的,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可以由政治行动家自己来验证。'现实的乌托邦'提出的建议必须是可行的,普遍的和不妥协的。他们应该尽可能提出可行的、短期的建议,以改进目前的制度安排,使公民对全球政治空间的理想划分达成一致意见。

  • 标签: 批判理论 想象力 现实的乌托邦 罗尔斯 康德
  • 简介:当前知识界从暴力角度分析恐怖主义活动的生成原因主要有四个维度:一是政治维度,注重将恐怖主义暴力行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及暴力革命等加以区分,以说明恐怖主义暴力的特性;二是文化维度,集中讨论了恐怖主义暴力行为的宗教、民族、文化背景及其内在原因;三是心理学维度,主要分析了恐怖主义分子心理动机的成因及其心理症候表现;四是社会学维度,主要有形体特征说和经济决定论两种。基于对既有论述的考察,从"脆弱不安的生命"、"符号系统"和"资本系统"三个维度揭示出作为一个群像的受害者——西方国家——成为恐怖主义袭击主要对象的真正原因,是个新视角。这可为进一步深化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和加强对暴恐活动防范提供参考。

  • 标签: 符号暴力 系统暴力 恐怖主义
  • 简介:我国刑法学主流观点将刑法第5条的规定视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但这种理论存在重大的理论缺陷与误区。首先,在提出的背景上,其曲解了刑罚个别化与罪刑均衡的内在关系;其次,罪—责—刑的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逻辑缺陷;再次,其对罪刑相关因素的内涵界定存在着自相矛盾;最后,其加剧了刑法功能的冲突升级,并最终肢解了刑法功能。从维护我国刑法学体系协调的立场出发,应当终结罪责刑相适应理论,重新回到罪刑均衡的时代。

  • 标签: 罪责刑相适应 罪刑均衡 刑事责任 刑罚功能
  • 简介: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政治利益再平衡,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动的当今社会,历史虚无主义的残渣又开始泛起。近些年在我国思想界时有蔓延的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受到众多错误思潮的青睐。这种错误思潮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其哲学基础,适应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需要,对我国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道路肆意抹黑、攻击,在民众当中造成了比较大的思想混乱。因此,为了巩固我国广大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必须旗帜鲜明的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当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它以生产“虚假需求”为典型特征,满足资本不断增殖的需要。“虚假需求”的生产必然地制造人类的精神痛苦,人类将通过对“虚假需求”产生机理的认知和“审美革命”的方式获得出路。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虚假需求 幸福 审美革命
  • 简介:所有针对社会危害性概念的批判几乎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即真正有损于犯罪认定的,并不在于这一概念自身的内容是否具有规范性,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犯罪本质观念。犯罪本质理论不应成为刑法研究的内容,因为其会导致犯罪判断的笼统与超法规化,不利于司法实践的操作。以社会危害性说为代表的犯罪本质论,实质是将追问犯罪的本质作为刑事诉讼的唯一目标,且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依赖于对社会危害性的笼统证明,这损害了犯罪认定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科学的犯罪论的阶层体系,应当取消社会危害性所代表的犯罪本质观念。

  • 标签: 社会危害性 法益侵害 犯罪本质
  • 简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对核算单位内部平均分配进行了理论上的批评并在实践上体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对这一理念所应存在的领域把握不正确,加之旧的平均分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愤怒声讨”平均分配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将这种批评的范围有意无意地过于扩大,致使在实践中处于宏观层面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及最终分配也被“效率优先”掩盖后在不同阶层之间显得反差过大,社会公众从物质利益多寡的不同演化成了强弱分明的群体或阶层。归根结底是由于笼统地批评平均分配的原因,因此必须在批判平均分配时通过科学界定资源性质,针对“平均分配”掩盖下过于悬殊的收入差距,在相关的分配领域或范围恢复平均分配理念,以达到通过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 标签: 国民收入分配 平均分配机制 公平和效率 收入差距 公共制度
  • 简介:女权主义批判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正义论同样忽略了占人类一半的女性的正义要求,认为在普遍正义的形式下,以罗尔斯为首的当代正义理论将不平等的性别制度更深地掩藏了起来。通过挑战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女权主义揭示其正义论忽视女性的内涵,解构传统公私领域的二元对立,表达女权主义的正义诉求。

  • 标签: 女权主义 正义 解构
  • 简介:作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大众文化颠覆了代表现代主义的高雅文化而走向世俗文化。詹明信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坚持了马克思的批判维度,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他的批判仍然是表象的。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后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通过对宗教意识形态的批判,阐述了宗教意识形态的派生性和依赖性,并将宗教批判引向政治社会批判。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处理宗教与国家关系等力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宗教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宗教理论
  • 简介:全球化理论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会创造出自己的对手——反全球化理论。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理论之争愈演愈烈,几度白热化。然而这两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理论学说和思想的争辩却在亚当·斯密时代就出现了,后来因李斯特对斯密和斯密主义的批判又冲交迭起。这场争论的核心是贸易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

  • 标签: 全球化 李斯特 斯密 国家干预主义 贸易自由主义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和系统阐释其意识形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通过这部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幻性和虚假性,并在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同时,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也作了清晰完整的阐发。当前,在我国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活跃复杂的大背景下,通过深入研读、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领会其思想精髓、感悟其理论价值,对于维护和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批判 启示
  • 简介: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鲍德里亚早期思想建构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分析消费社会的理论平台.鲍德里亚认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分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区分具有理论的同质性,在消费社会中,能指与所指的区分构成了现代资本主义合法性的前提.这决定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只有发展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揭示消费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也正是在这一思考中,鲍德里亚离开了马克思,经过转向后马克思思潮.

  • 标签: 符号政治经济学 能指 所指 形而上学
  • 简介:<正>《古文观止》是文言文选本中流行最广的一部书。过去,几乎“家弦户诵”,过去的知识分子大都读过它。现在,还一版、再版,青年人读过或正在读它的人也不少,可见它在今天影响还很大。文学古籍刊行社在《出版说明》中说:“从前,这部书是供给初学作文的学生读的,曾风行一时。现在也还可以当作一种比较简明扼要的选本,供给初学者对我国散文文学进行初步研究的参考。”也有人说它“每篇有简要评注。编者虽精力有限,选材未能至于完善,但颇有见解,多慷慨悲愤之作,

  • 标签: 清王朝 出版说明 古文观止 汉族人 封建王朝 古籍
  • 简介:法家形成于战国时期。富国强兵、兼并天下,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法家的富强观以对时代特点的判断和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以富强为国家的核心价值,以战胜攻取、兼并天下为最终目标,以人民为工具,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国家对一切资源的操控,利用刑赏驱使人民投入农业生产和兼并战争,排斥工商末技及一切文化活动。这些主张民本主义和人道主义,违反人类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现代的富强观不相容,因而应该批判和摒弃。

  • 标签: 法家 富强观 农战 《商君书》 《韩非子》
  • 简介:哈贝马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的过程,就是他探索批判理论"规范性"的过程.在确定以"交往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过程中,哈贝马斯对于启蒙的思考经历了断裂、残缺和重建三个阶段,其中关于"启蒙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思想,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基础,并最终使他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维度.

  • 标签: 启蒙 现代性 社会批判理论 哈贝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