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意在检讨中国文化之间的关联:,乃中国文化传统的支点;而中国传统法律则被包裹在礼的"玄想"当中.,为礼法提供了一个最高范畴和绝对价值;同时,又通过道法、道术等各种渠道层层渗透进中国传统之中.

  • 标签: 《道与中国法律传统》 中国 法律制度 法文化 道德观 法律观念
  • 简介:本文采用社会几何学的研究视角,提出一个理解法律系统之整体形态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框架,并由此将当代中国系统的基本社会形态概括为十六个字:内圆外方、三位一体、二元对立、法政合一。其中“内圆外方”是中国系统的社会结构,“三位一体”是其运作方式,“二元对立”是其价值观冲突,“法政合一”是其文化核心。这一理论分析框架充分认识到法律系统内部种种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性,并试图用一种社会互动而非社会整合的眼光来审视其基本形态变化过程。本文既是对当代中国系统整体形态的一次社会学分析,又是法律社会学理论创新的一次尝试,为关于中国制度在立法、司法、法律职业、纠纷解决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在理论层面彼此对话和整合的可能性。

  • 标签: 中国法律 法律系统 社会形态 社会几何学
  • 简介:引言:关于“法”的释义西语中“Jus”、"Lex”是被翻译成汉语“法”的最通用的两个词。“Jus”的基本含义有二,一为法,一为权利。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的著名定义法乃善正义之科学”;拉丁格言,“错误不得产生权利”。此外“Jus”还有公平、正义等富有道德意味的含义。

  • 标签: 中国法律 罗马法学家 “法” 定义法 权利 正义
  • 简介: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大众伦理,是法律及其实践生成和发达的基础。现代法治文化,是吸收了中国传统伦理又融入了现代政治伦理和公共伦理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外化的法律制度、法治设施和法治实践。

  • 标签: 法律 法治 法律文化 法治文化
  • 简介:瞿同祖先生的《中国中国社会》一书着重研究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它结合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社会背景,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制度,拓宽了研究视野,把“法律之内”拓展到“法律之外”,强调了法律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的关系。

  • 标签: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阶级 家庭 中国历史发展 古代法律 社会背景
  • 简介:<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在法的基本概念问题上都在进行着激烈的争论。美国法理学的发展是多元的,当前除了德沃金(R.Dworkin)的新自然法学、哈特(H.L.A.Hart)的新分析法学和波斯那(R.Posner)的经济分析法学之间的争论之外,特别引起

  • 标签: 理论更新 法律研究 经济分析法学 美国法理学 新分析法学 自然法学
  • 简介:法律儒家化是瞿同祖先生提出的关于中国古代法的一个重要论断,其在国内外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文献表明,先秦诸子均认同尊卑贵贱并提倡忠孝,故阶级观念和家族主义是先秦诸子的一般知识、思想信仰,而并非儒家的私学.儒家真正独特的思想贡献在于提出了仁和仁政的学说.假若真的有法律儒家化,其无疑应该是体现了儒家仁爱学说和精神的法制理想和原则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的落实和安顿.故有重新厘定法律儒家化内涵的必要.不过,尽管瞿同祖先生当年关于法律儒家化的相关论断需要作出适当的修正,但法律儒家化也并非子虚乌有,而却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和过程.

  • 标签: 典型合同 混合合同 示范法 立法
  • 简介:文化的作用机制本质上是一个结构问题,结构主义的在场不在场理论有效解决了明示出来的制度潜藏其背后的理念之间的互为作用关系。法律文本走向浪漫化,而意识形态理念直接演化为判决根据,典型地表达了在场者并不在场,而不在场者实际在场的文化指令作用。中国文化传统,充分地演示出这种文化特性。

  • 标签: 中国法律 制度中国 在场不在
  • 简介:在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如何对待法传统,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为此争论不休。肯定者认为,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不能抛弃法律文化传统中国传统可以成为中国治社会的文化资源;否定者则认为,中国传统法治文明格格不入,它不但不能为法治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而且会阻碍中国制现代化的进程,它是必须被抛弃的文化糟粕。

  • 标签: 法律文化传统 中国法 法制现代化 法治社会 法制建设 当代中国
  • 简介:—今人讨论中国史的学术史,多溯至清末梁启超于1904年写成的《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严格得失》一文。其在该文中论及法律发展的阶段是由习惯、习惯法、成文法、公布的单行法、法典这一顺序递嬗的,并指出中国古代成文法的不足以及法典编纂的若干问题。

  • 标签: 中国法律史 法律史研究 素材 法典编纂 1904年 成文法
  • 简介:德国汉学家和法学者,研究中国制度的专家何意志教授的近著《中国文化概要》,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用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态度,阐释和描绘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实际上独立存在的法律文化——中国文化,从而不仅为西方人,同时也为中国学者本身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一法律文化及其相应的法律制度设置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中国法律文化 法学 法律制度 西方学者 西方人 独立
  • 简介:随着当代中国治实践的深入,法律的激励功能日益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仅仅将法律激励理解为一种有关于“赏”的法律策略,则并不符合激励理论的完整表述,也容易使人们对法律激励理论产生片面的解释趋向。事实上,当代中国激励理论植根于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在理论的实践应用层面上表现为“赏”“罚”两个维度,在具体制度设计策略方面表现为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的机制运行模式,并在理论发展上面临着本土化的诸多困难障碍。当代中国激励理论的本土开发同时意味着由激励功能出发从整体上对当代中国学理论进行重构。

  • 标签: 法律激励 赏罚一体 期望模式 本土化
  • 简介:权利问题研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变迁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权利问题研究推动了中国文化基调的彻底转化,即从惩罚性法律文化向权利法律文化的转化;另一方面,权利问题研究也促成了部门法学的权利观念模型的构造。

  • 标签: 权利问题 法律文化 权利文化 权利观念模型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勃勃气象.在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学界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中国史学的学科建设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由中国史学会主办、上海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中国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11月21-25日在上海召开.……

  • 标签: 2002年 中国 法律史学 法制史 法律思想史 道德素质
  • 简介:<正>在中国律师队伍中,兼职律师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政法院校的教师,大多作为兼职律师从事律师业务,这就为中国家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社会服务提供了机会。我们北京市第十律师事务所就是一家院校兼职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全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共有律师81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的律师54人。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司法部批准,还建立了全国首家民间性质的物证技术鉴定中心。这个中心作出各种司法鉴定,全国各级司法机关都认可其效力。这两个法律服务机构,使法律家有用武之地,并在实践中检验法律理论,培育法律人才,成为教学科研联系实际的基地。总结我们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服务;

  • 标签: 律师业务 律师事务所 兼职律师 法律服务 中国法律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正>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内容丰富、涵盖广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从法制现代化的两大结构看,它既标志着整个社会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也标志着整个社会法制观念的现代化;从法制的运行机制看,它既指法律创造过程(立法层面)的现代化,也指法律操作过程(执法层面)和法律实现过程的现代化。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与此密切相关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其实质是指人的法制观念的现代化。因此,在法制运行过程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 标签: 中国法律教育 法制现代化 法律职业者 法律教育模式 法律制度 法律传统
  • 简介:<正>本世纪初年,由沈家本主持的晚清法律改革,最终导致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国从体例到内容,从术语到精神,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引进西法以改造中法的过程中,日本一改隋唐以来输入中国传统,反过来向中国输出西洋化的日本法。它对中国的影响,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欧美国家。

  • 标签: 沈家本 日本教习 日本法 修订法律 日本影响 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