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壮举。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履行善治。履行善治需要涵盖五大基本要素: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共治是善治的优势,自治是善治的基础,法治是善治的核心,德治是善治的保障。

  • 标签: 善治 共治 自治 法治 德治
  • 简介:首先重新界定大赦的概念,并进而论述大赦制度的类型、效力及其变异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就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如何存置大赦制度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证。

  • 标签: 大赦制度 效力 存置
  • 简介:我国刑法理论中占通说地位的犯罪客体的概念存在缺陷,特别是该概念中的中心词“社会关系”一语过于隐晦和抽象,未能担负起对犯罪客体的解释功能,同时未揭示犯罪客体的具体内涵,缺乏实体性和专属性,与犯罪概念的本质特征相重合。作者在对国外几种学说进行评判的基础上,借鉴“法益侵害说”的合理内容,对犯罪客体作了重新界定,只有这样,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原理,与刑法的相关规定相吻合,而且更有利于从理论上理顺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之间的逻辑关系。

  • 标签: 犯罪客体 刑法理论 犯罪构成 社会关系 法学原理 人权思想
  • 简介: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不能只停留在空泛的宣传和片面强化税收征管权上,而应以建立良性互动的税收征纳法律关系为核心,从保证税法自身的品质、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提高税收机关的执法水平等方面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

  • 标签: 纳税 纳税 税收征纳法律关系 纳税人 税法
  • 简介:作为衡量罪犯再次犯罪时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标准之一,前科的存在不仅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刑罚理念,也实现了预防犯罪的目的。但前科长时间乃至终生存续无疑给有前科的人永久地贴上了罪犯的标签,在导致其相关法律权利和资格丧失的同时,也招致了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前科消灭制度在社会预防与罪犯人权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研究前科消灭制度不仅富有理论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我国前科消灭予以全面而深刻的探索,结合我国现有立法和理论研究现状,就我国建立完备的前科消灭制度提出初步构想。

  • 标签: 犯罪 前科消灭 制度
  • 简介:本书是在民法通则颁分以后,第一本阐述该法的专著。全书近50万字,由王利明、郭明瑞、方流芳撰著。该书以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为依据,结合我国司法审判实践和社会

  • 标签: 民事立法 方流芳 郭明瑞 王利明 司法审判 法律系
  • 简介:<正>一、股份公司的产权归属和“两权”能否分离股份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归属于谁及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与否问题,人们在认识上往往发生分歧和误解。不少人认为,对股份公司的财产,股东享有所有权,股份公司法人享有经营权,是典型的两权分离。其实这是误解。各国公司法均规定,入股财产的所有权由股东转移给股份公司。股东以丧失所有权为代价而换得股权。入股财产不能逆转,这是保证股份公

  • 标签: 股份公司法 所有权关系 经营权 公司产权 股东 私有财产
  • 简介:本文通过对当前合同解除制度的分析,认为:合同的内容包括原始性权利义务和救济性权利义务.合同解除的是合同中的原始性权利义务,不涉及救济性权利义务.另外,合同一经生效,除有特定原因,将永续存在,成为权利义务变动之法律依据;合同解除后,合同依然有效存在,作为违约救济的依据.

  • 标签: 合同解除制度 协议解除 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效力 合同解除标的 信赖利益说
  • 简介:信赖和信赖利益赔偿并无必然联系,信赖利益赔偿与过错也无必然联系,信赖利益赔偿与期待利益赔偿也非绝对的排斥,在例外情况下可以同时主张,信赖利益赔偿不限于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形,在合同合法有效但又不适宜给予期待利益赔偿时,也可以适用信赖利益赔偿。

  • 标签: 信赖 过错 信赖利益 信赖利益赔偿 期待利益赔偿
  • 简介:目前有关转化犯研究的分歧颇多,特别是对转化犯的基础、转化犯的主观罪过、转化犯的犯罪形态和转化犯的共同犯罪分歧很大。对这些基本问题,结合各种分歧观点进行深入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转化犯这种新型犯罪形态,也有助于转化犯理论体系和法律设置的完善。

  • 标签: 转化犯 刑法 司法工作人员 中国 犯罪形态
  • 简介:“受许人的对象人”应从“利害关系人”中独立为新的行政特许法律关系主要主体。该法律关系客体(标的)是完成行政任务的“行为”,而非“物”。该法律关系“标的物”并非“标的”,因是完成行政任务的基础而具公物属性,含“公有公物”与“私有公物”,其效力有公共役权对私权的优先性、物主的维护义务、融通受限等。行政特许各主体基于此客体、标的物产生的多维权利义务构成其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特许法律关系的精细化研究结论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 标签: 行政特许法律关系 主体 客体 标的物 内容
  • 简介:现有监护属性学说多立足于语义分析学,故片面性彰显无遗。准确定位监护属性,应以相对稳定之法律关系为依托,透过具体制度构成予以全面考察,厘清类型差异视野下监护所具有之不同特质。整体层面考究,于内部法律关系,监护系监护人对被监护人应履行之义务;干外部法律关系,监护则系监护人对抗被监护人以外其他一切第三人之绝对权。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之立法设计堪称允当,与监护基于内外法律关系划分之二元属性定位亦相契合。

  • 标签: 监护 属性 权利 义务 职责
  • 简介:《法学论坛》系山东省法学会主办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传播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交流法学探索的最新观点,反映法学进展的最新动态。秉承“学术乃天下公器”,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标签: 法学会 论坛 专业学术期刊 最新成果 法学研究 兼容并包
  • 简介:由中国法学会倡议举办,埃及开罗地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承办的首届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于2009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加强中非法律交流,促进中非关系全面发展”。来自中国和20多个非洲国家的近百位法学界和法律实务界代表参加。

  • 标签: 中非合作论坛 法律交流 埃及 中国法学会 国际商事仲裁 全面发展
  • 简介:笔者在考察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所赖以建立的基础之上,认为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非都是主犯,而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则一定不是主犯。

  • 标签: 首要分子 主犯 集团犯罪 聚团犯罪 刑法
  • 简介:“执行难”既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执行难”的表现与危害、“执行难”的原因的基础上,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认为克服“执行难”必须建构包括被执行财产发现制度、执行措施强化制度、执行保障与执行协助制度、执行沟通制度、执行救助制度等在内完整的制度体系。

  • 标签: 执行难 制度安排 财产申报 执行救助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修正后的叛逃罪在司法适用上仍存在两大困境。主要表现为叛逃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中"叛逃"与"境外"的司法界定困难和因立法修正所带来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障碍。解决以上问题之刑法基点,在于充分尊重叛逃罪的立法精神并始终遵循国家主权利益最大化原则。对于"叛逃",其与危害国家安全的抽象危险具有内在同一性,且不以政治性动机与目的为限制条件;对于"境外",应从物理与政治双重意义上来理解,对其中的使馆与领馆问题需区别对待。至于有关叛逃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障碍,可以通过对此类政治犯罪的"非政治化努力"最终予以消解。

  • 标签: 叛逃罪 司法适用 使领馆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 简介:所谓混合主体共同经济犯罪,是指有身份主体和无身份主体共同实施经济犯罪的情况。例如,国家工作人员伙同社会闲散人员共同盗窃由自己保管的公共财物。对混合主体共同经济犯罪的定罪问题,我国刑学界有不同看法。笔者试图先阐述混合主体共同经济犯罪定罪的理论前提,并对有关共同犯罪定罪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混合主体共同经济犯罪定罪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期对这一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

  • 标签: 经济犯罪 共同犯罪人 混合主体 行为性质 定罪 实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