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肿瘤热疗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热治疗(MH)是一种新兴的热疗方法,因具有无创/微创性、高效性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恶性肿瘤实现高效、低不良反应精准医疗分子水平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成为目前肿瘤治疗新的研究方向。实现MH需要磁性材料和适宜磁场,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IONs)由于其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加热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MH剂。本文就磁性纳米氧化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热疗协同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热治疗这一前沿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磁纳米材料 磁热疗法 肿瘤治疗 协同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大型同步电机容易产生失磁效应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研究,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同步电机失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相应的失保护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同类型同步电机设计和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同步电机 失磁保护 模拟试验 故障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大型同步电机容易产生失磁效应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研究,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同步电机失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相应的失保护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同类型同步电机设计和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同步电机 失磁保护 模拟试验 故障诊断
  • 简介:摘要磁性特征是纸币的重要防伪特征之一,但传统的鉴别技术仅对纸币在特定部位的磁性特征进行鉴别,没有达到全幅面鉴别的水平。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性能的纸币全幅面磁性特征鉴别方法。首先,利用高性能的磁性传感器获取纸币全幅面的磁性特征,形成纸币的图像;然后,利用改进的局部二值模式算法提取纸币图像全幅面的鉴别性特征;最后,将测试纸币和标准真币的磁性特征进行对比来鉴别纸币的真伪。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纸币全幅面的磁性特征鉴别,具有很强的鉴别能力。

  • 标签: 纸币鉴别 磁图像 改进的局部二值模式 特征提取
  • 简介:摘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神经精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工作生活质量。近年来,作为一种无创性神经调节技术,重复经颅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已应用于卒中的康复治疗,但其在PSD治疗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对rTMS治疗PSD的疗效、可能机制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抑郁症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心脏核通过多参数、多平面序列成像可以对心脏的解剖结构、运动功能和组织特征改变等实现全方位观察,从而成为诊断心肌病的金标准。但是,心脏核成像序列多、融合难,能够诊断心脏核的高水平影像科医生匮乏。为实现心脏核影像诊断的个性化教学以及交互式指导,本文针对心脏核影像设计了适用于心脏核影像教学的智能辅助诊断与教育平台。本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既可以对影像进行预处理辅助诊断,也能智能定位学员知识盲点进行强化学习训练,从而提高心脏影像诊断的教学效果。

  • 标签: 智能教育平台 辅助诊断教学 心脏核磁诊断
  • 简介:摘要儿童脑性瘫痪(脑瘫)的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经颅刺激(TMS)是一种安全无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技术,现有研究提示其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应用TMS治疗脑瘫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诸如治疗环境和设备要求不达标;治疗参数设置和设备操作不规范;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不准确等问题。为规范TMS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并保证其安全合理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成立专家组,结合中国国情及新近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经颅刺激治疗专家共识。

  • 标签: 脑性瘫痪 经颅磁刺激 专家共识 儿童 神经调控
  • 简介:摘要2021年12月《中国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指南(2021,上海)》正式发布,新指南对原有2017年版专家共识进行修订增补,根据标准原则规范流程制定,细化明确了控胶囊胃镜的定义范畴、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检查过程与质控要点、局限与优化方向等内容。本文将对新指南的特点与重点内容进行简要说明与解读,以便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运用。

  • 标签: 胶囊内窥镜 磁控胶囊胃镜 指南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技术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神经刺激(SMS)对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15例。实验一,刺激组第1天在膀胱容量为100 ml时给予1次SMS,第2天在膀胱容量为200 ml时给予1次SMS,第3天在膀胱容量为300 ml时给予1次SMS。SMS参数:刺激频率为15 Hz,刺激时间10 s,间歇时间30 s,共1500次脉冲。假刺激组SMS参数与刺激组相同,但将刺激线圈旋转90°;2组患者在100、200和300 ml膀胱容量下,在每次SMS刺激前和刺激后即刻检测最大逼尿肌压力(MDP)。实验二,从第4天开始,刺激组接受SMS治疗,假刺激组接受假刺激,均为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膀胱容量为0、100、200和300 ml时的MDP。结果实验一,SMS刺激后即刻,刺激组在膀胱容量为200和300 ml时的MDP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5),且均较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明显增加(P<0.05),而在膀胱容量为100 ml时,刺激前与刺激后即刻MDP未见明显变化(P>0.05)。实验二,治疗4周后刺激组患者在膀胱容量为100、200和300 ml时的MDP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明显优于同时间点假刺激组(P<0.05)。结论SMS治疗对逼尿肌无力有效,但有效性可能与膀胱容量有关。

  • 标签: 骶神经磁刺激 逼尿肌无力 最大逼尿肌压力
  • 简介:摘要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脑病,涉及多个脑区神经生理学改变。重复经颅刺激(rTMS)是一项新型非侵入性大脑调控技术,可精准定位于特定脑区,有助于戒断香烟成瘾。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总结评价经颅刺激治疗香烟成瘾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以期为香烟成瘾戒断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香烟成瘾 戒断
  • 简介:摘要粒子成像(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MPI)是由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衍生而来的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其采用复合组合方式的旋转可变梯度磁场,直接检测体内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可以获得纳摩尔级的超高灵敏度成像。MPI具有高时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无扫描深度限制且无电离辐射等特点,目前已应用于细胞示踪、血管成像以及肿瘤成像及治疗等临床前领域。自2005年出现以来,MPI在软件算法、硬件开发、示踪剂设计和临床前应用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文章在简述MPI历史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近年来MPI在细胞示踪、血管、肿瘤等临床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MPI的临床转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磁粒子成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 分子影像 示踪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价肾脏过量铁沉积的价值。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铁剂组15只(注射右旋糖酐铁)和对照组15只,于铁剂注射前第0周及注射后第8周行T2WI和SWI检查。分析对照组和铁剂组在第0周、第8周影像图像,在相位图上测量肾皮质的相位值并计算角弧度值,并应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肾铁沉积分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肾铁含量。采用Mann-Whitney U或Wilcoxon检验比较两组间的角弧度值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肾铁含量差异。结果铁剂组第8周的肾皮质SWI信号强度显著低于髓质,且显著低于铁剂组第0周和对照组第8周的肾皮质。铁剂组第8周的肾皮质角弧度值[0.202 3(0.161 8,0.272 5)]明显高于铁剂组第0周[-0.045 4(-0.013 9,0.008 0)]和对照组第8周[-0.011 2(-0.052 9,-0.001 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08、-4.666,P均<0.05)。铁剂组第8周的肾皮质内见明显蓝色铁离子沉积、髓质内见极少量蓝色铁离子沉积;铁剂组第8周的肾铁含量[(135.3±14.1) mg/kg]明显高于对照组第8周[(75.5±9.8)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8,P<0.001)。结论SWI可以定量评价肾脏过量铁沉积,过量铁主要沉积于肾皮质,表现为肾皮质SWI信号减低。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 作者: 任斯宇 张家辉 李益行 陈雯雯 康诗然 番敏 高慧敏 张勇 白纪刚 马锋 吕毅 严小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
  • 简介:摘要锚定技术作为外科临床应用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在腔镜微创外科、内镜辅助技术、空腔脏器穿刺、手术视野暴露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在国外越来越受关注,临床应用中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本文就锚定技术的概念、应用原理、研究进展现状等问题作一全面介绍和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吻合(MCA)完成犬下腔静脉(IVC)人工血管置换,与传统缝合方法进行吻合口比较。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提供成年家犬16只,编号后随机分为MCA组(n=8)与手工缝合(TMS)组(n=8),接受IVC部分切除后行人工血管置换,扫描电镜观察术后4、8、12周及24周吻合口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吻合口标本进行组织染色观察,并比较瘢痕增生程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电镜观察,MCA组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TMS组吻合口内膜不完整,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组织学观察,MCA组吻合口血管壁对位整齐,血管内膜覆盖吻合口,术后12周吻合口呈慢性炎性反应,24周无明显炎性反应;TMS组吻合口缝线异物残留,瘢痕增生明显[(1.28±1.34) mm比(3.31±1.67) mm,t=4.115,P<0.05]。结论MCA组较TMS组人工血管吻合更理想,内皮细胞层光滑,无异物残留,炎性反应轻微。MCA技术实现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效果可靠。

  • 标签: 下腔静脉 人工血管 置换 磁吻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刺激联合骶神经根刺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CP/CPPS患者按照1:2比例分为盆底刺激组(共25例)及观察组(共50例)。待洗脱期结束后,盆底刺激组患者给予盆底刺激(10 Hz和50 Hz交替刺激),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盆底刺激及骶神经根刺激(50 Hz)。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项量表(IIEF-5)及早泄诊断工具(PEDT)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刺激组患者NIH-CPSI总分[分别为(13.31±4.43)和(20.55±5.42)分]及疼痛评分[分别为(4.86±2.56)和(6.70±2.74)分]、排尿评分[分别为(3.48±2.16)和(6.75±2.99)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36±2.20)和(7.00±1.52)分]、IIEF-5评分[分别为(22.02±1.75)和(20.55±3.17)分]、PEDT评分[分别为(6.74±2.00)和(8.25±3.19)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经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盆底刺激组水平(P<0.05)。结论盆底刺激联合骶神经根刺激能显著缓解CP/CPPS患者疼痛及排尿异常,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及早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磁刺激 骶神经根磁刺激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勃起功能障碍 早泄
  • 简介:摘要经颅刺激(TMS)近年来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并被中国脑瘫康复指南推荐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儿童神经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目前,对TMS的了解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对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中。本文旨在通过TMS治疗脑瘫的理论基础、诊断、评估和治疗应用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脑性瘫痪 儿科康复
  • 作者: 张成 周绍杰 苑曦宸 商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 518057 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西安 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2,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 518057 西北工业大学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2
  • 简介:摘要随着磁性材料更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手术器械中,外科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取得突破与创新。锚定辅助技术因其精准定位和无接触牵引的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辅助手段。临床中常用锚定系统主要由体内的靶磁体以及体外的锚定磁体两部分组成,通过锚定磁体与靶磁体的力学作用来实现对目标的无接触牵引和锚定等功能,从而能解决外科手术器械之间相互缠绕、碰撞的问题,同时能够为手术区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使得手术过程变得更加安全、高效。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中,检索了锚定辅助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共69篇,经过分析和评价,筛选了其中36篇文章,介绍了锚定辅助技术与腹腔镜、胸腔镜、内窥镜联用在国内外的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结果表明,锚定辅助技术能极大地促进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磁体相互干扰、磁力不稳定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标签: 磁锚定 腹腔镜 胸腔镜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1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健侧M1区低频(1 Hz)rTM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rTMS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9.76±2.10)分和(7.75±2.07)分]、BBS评分[分别为(40.22±8.67)分和(29.08±9.92)分]以及MBI评分[分别为(72.12±8.51)分和(65.89±8.7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上述疗效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rTMS刺激健侧皮质M1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平衡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