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目前的产业地理是在国内外经济一体化同时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以贸易成本为核心变量,在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国内外经济一体化对国内产业地理的影响。通过拓展KrugmanandLivas(1996)的两国三地区模型,设定国内两地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形讨论国内外贸易成本对国内产业地理的作用,并以后者模拟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与外部市场不对称的情形;通过数据模拟呈现内外贸易成本、市场规模与产业空间分布的关系。

  • 标签: 贸易成本 产业地理 经济一体化
  • 简介:很多学生都认为地理学科很难学,它既有文科需要背诵知识点的属性,又有理科需要理解和计算的特点。因此,这门本来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课程让学生有时候感到不知所措。上课效率低下,学生兴趣备受打击。那么我们老师要提高地理的课堂效率,要打造地理的高效课堂。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启高效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我主动学习模式。

  • 标签: 传统教学 高效课堂 主体 主动学习
  • 简介:自主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要求学生主动的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改的要求。只有加强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重视学法的指导,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中学地理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 简介:该文通过分析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分布情况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益处,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卫生资源医疗信息化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卫生资源 地理分布 网络
  • 简介:在经济转型期,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市场、政府、全球化等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空间重组。本文在综述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31个地区、制造业27个典型的行业的2005—2008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转型时期,在影响制造业地理集中的诸多因素中,产业关联度的高低对制造业地理集中的程度和水平影响最大。

  • 标签: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关联度 地理集中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对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点—轴—网"布局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结论显示:一方面,"增长极"、"点—轴系统"、"网络开发"三个理论呈现递进关系的三个阶段,进而形成"点—轴—网"理论模式。城市体育设施"点—轴—网"空间模式的构建包括:依据市场、交通、行政原则进行中心点的选择;基于城市地理环境及空间结构建立轴;通过轴与其腹地整合形成网络。另一方面,实证研究沈阳市体育设施"点—轴—网"建设布局模式。研究结论认为,以经济地理学的方法与理论来解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布局问题是极有可能成功的一种选择。

  • 标签: 体育设施 空间布局 “点—轴—网”模式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到大港口和区域性核心大城市的距离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发现,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到大港口的距离之间呈现出三次型的"∽"曲线关系,随着离大港口越来越远,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下降、上升再下降。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到大港口的距离之间也存在三次曲线关系,但是没有第二波峰,说明第二产业的集聚力比第三产业相对更强,但离散力相对更弱。同时,我们也发现,区域性的大城市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比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的含义是,向沿海和大城市周边的空间集聚对于服务业发展非常重要,服务业作为内需增长的源泉并不会使城市体系分散化。

  • 标签: 服务业 空间集聚 “中心—外围模式”
  • 简介:交通运输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交通运输条件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从四个方面对交通运输地理学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1)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的发展历程;(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历程;(3)交通运输地理学的三驾马车——航运、海运和铁路运输研究——的发展历程;(4)经济政策、交通运输规划和想象力对交通运输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 标签: 交通运输地理学 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 航运 海运 铁路运输
  • 简介:利用熵指数及其分解法考察我国制造业在1988—2003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状况,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内地的集中度高于沿海,在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度提高的贡献中,地区间的贡献在近年来处于主导地位;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政府管制程度越低、资本密集度大、地方保护水平低的行业地理集中度及其提高幅度越高、地区间集中度及其提高幅度也越高。中国的制造业将继续集中,并在提高总体效率的同时扩大了区域间的差距。

  • 标签: 制造业 地理集中 熵指数
  • 简介:中心地理论的兴起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论,并为服务业的空间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国外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研究成果,从中心地基本理论、城市内部服务业空间布局、城市体系服务业空间布局和中心地理论在服务业空间布局中面临的挑战四方面进行归纳,为国内学者探究服务业空间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 标签: 中心地理论 服务业 城市内部 城市体系
  • 简介:在我国渐进式改革中,区域比较优势与产业地理集聚呈现出非协整的发展关系,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各地区的出口贸易却较好地体现了其潜在的比较优势。本文从边界效应、要素市场、地区利益和寻租动机等方面探讨了其原因。

  • 标签: 中国 区域经济 比较优势 产业地理集聚 非协整发展 成因
  • 简介:摘要: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GIT)在基层自然资源审计中的应用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审计为视角,深入探讨GIT在基层自然资源审计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策略。文章通过介绍GIT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突出了其在获取、整理和分析自然资源数据方面的优势。以主论点为基础,详细阐述了GIT在实地勘察、资源监测、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凸显其在提高审计效率、减少误差、提升数据可视化水平上的独特作用。随后,本文分析了在GIT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性、技术培训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推动GIT在自然资源审计中的更广泛应用。

  • 标签: 地理信息技术,自然资源审计,数据可视化,资源监测,对策建议
  • 简介:外商直接投资(FDI)能否帮助本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基于1998—2003年近百万个制造业企业样本,重点考察FDI对内资企业的净效应,亦称溢出效应。在利用Olley-Pakes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以及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结果表明:溢出效应明显呈现出地区性的特点,即外资能够帮助其周边地区同行业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对较远地区企业影响不大。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地理距离
  • 简介: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经济依存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带来了持久活力。移民四海为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活化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滥觞于中原的中心意识及汉字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支撑。中华大地,大江大河甚多。超越一城一池的治水,需要调动四面八方的力量。大规模的治水也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 标签: 地理环境 中国 民族 凝聚力
  • 简介:简要阐述了浙江省圩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功能,提出了圩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实践认为,科学利用现代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等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圩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 标签: 地理信息 数据库 圩区 浙江省
  • 简介:动态外部性根据强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和竞争外部性。利用我国2005-2009年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的动态外部性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来源是不同的;各种动态外部性与产业产出普遍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相同地理因素下,地方保护力弱的产业更容易从竞争外部性中受益;地方保护力强、对外依存度低的产业更容易于从专业化外部性中受益;多样化外部性几乎不存在。

  • 标签: 动态外部性 集聚经济 地理因素 政策
  • 简介:研发产业的空间集散与一般产业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对城市和区域的产业选择及定位具有特殊意义,值得关注和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和深圳案例的分析表明,规模报酬、要素成本及交易费用是研发产业集散的内在动因,中心与外围的联系互动是其与制造业及其他产业之间关系的空间形态,其产业扩散具备特殊的内部、外部路径。据此,研发业者、中心城市和周边区域可分别采取相应的产业攻略并加强发展互动。

  • 标签: 研发产业 集聚 扩散 新经济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