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正>李如龙、陈章太的《论闽方言内部的主要差异》(以下简称"差异》)一文,用福建省境内十八个闽方言代表点的四百条语言材料,论证了闽方言内部的主要差异,从而说明福建境内的闽方言可以分为闽东、蒲仙、闽南、闽北、闽中五个次方言区。本文尝试使用计算机聚类分析程序,对上文列举的语言材料作出数量分析,进一步考察和探讨这些方言代表点之间的差异程度以及它们的分区问题。一《差异》中列举的语言材料包括两个方面:语音方面和词汇语法方面。本文直接对这两方面材料进行数量统计,从而对福建境内闽方言内部的主要的语音差异现象和词汇语法差异现象分别作出考察。

  • 标签: 聚类分析 闽方言 词汇语法 计算机 差异程度 语言材料
  • 简介:文章运用定量和实验的方法对新兴程度副词“狂”的语法化程度进行了考察。与典型的程度副词相比,“狂”在语义、语法、语音和语言社会使用等四个方面的语法化程度都相对较低,因此仍处在语法化的进程中。文章认为,要对某个语言成分的语法化程度进行准确而全面的判定,不仅需要考察其语言系统内部的特征,还应关注其社会使用情况。

  • 标签: 程度副词 语法化程度 “狂”进行中的变化 定量方法
  • 简介:现代汉语程度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语气和调音:不同的语气会影响程度的表达;重音和语速对程度的表达也有影响。

  • 标签: 程度 语义范畴 语用手段 语气 调音
  • 简介:摘要滨州方言中有很多程度副词,这些程度副词各具特色,互为补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特殊程度副词系统。这些程度副词可以分为搭配能力较强、搭配能力较弱,组合具有固定性及其变异形式三大类。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个例。人们在说话或者组词时,使用这些程度副词,能够起到特殊的表达作用。

  • 标签: 滨州方言 程度副词 重叠
  • 简介:依据强调整体性还是个体性可以将总括副词分为两类,强调整体性的“全”类副词与程度副词存在语义适应性,故而经历了“范围→程度”的演变,强调个体性的“皆”类副词没有。“毕”虽然兼有强调整体性与强调个体性两种用法,但以强调个体性的用法为主,故亦未产生程度义。表限定的范围副词都不具有凸显整体性这一语义特征,自然也不能产生程度义。范围到程度的演变,从结果来看属于隐喻,故而存在整齐的语义对应性:总括——高程度;从过程来看则属于转喻。

  • 标签: 范围 程度 整体性 语义演变
  • 简介:“太过”一词表示超量程度副词的用法在明清已初见端倪,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完全形成。它是三条演变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AP太过”结构通过语法功能类推的结果;二是程度副词“‘太’+程度副词‘过'”线性排列组成强化格式,重新分析、韵律强制融合的结果;三是程度副词“‘太’+程度副词‘过于’”强化格式重新分析促使“于”脱落更新的结果。它的语法化过程符合程度副词形成的一般规律。

  • 标签: 程度副词 语法化 强化 更新 类推“太过”
  • 简介:本文作者对近百名在校大学生就语句可接受程度作了一次较详细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对语句可接受程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语句自身的结构.同时,性别、专业背景对语句的可接受程度的判断也有一定影响:女性和中文专业人群对语病的敏感程度要高于男性和数学专业人群.

  • 标签: 汉语 语言规范 语句 可接受性 语病
  • 简介: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真”、“假”没有程度上的区分,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是特殊的形容词或是区别词。从语料调查的结果和它们的语法功能来看,“真”、“假”具有典型性质形容词的各种特征,应是性质形容词。

  • 标签: “真” “假” 程度区分 认知
  • 简介:摘要虽然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介词,但由于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介词的使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将首先比较英、汉介词的对应关系来说明英、汉介词使用的差异,再从英语形和、汉语意合的特点来分析英、汉介词使用差异产生的原因。

  • 标签: 英汉介词 使用差异 对比
  • 简介:"死"的本义是"生命终结",近代汉语中出现了作程度补语的用法。文章立足于程度补语"死"的历时演变,探讨"死"程度义获得的机制及程度副词的产生过程,同时结合类型学上的证据,探讨程度补语"死"的词性及程度副词作补语的理据。

  • 标签: 程度副词 “死” 补语 历时演变 类型学
  • 简介:"真、假"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是因为它们都是等级形容词。根据它们所引导的量级结构的不同,它们内部还可以进行更精细的分类:"真"引导的量级结构上的程度只有上限而没有下限,"假"引导的量级结构只有下限而没有上限;"真、假"和其他典型性质形容词如"高、矮、宽、窄"等也有不同:后者所引导的量级结构既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这一新的分类可以对不同的形容词与不同副词的选择限制和不同的语义蕴涵关系作出更具理据性的解释。

  • 标签: 量级结构 “真” “假” 等级性 程度语义学
  • 简介:程度范畴是一个庞大的语义语法范畴,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涉及词汇、语法、语用等不同的层面,在关于现代汉语程度范畴内部表现形式的研究中,有关程度副词的研究已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而从程度范畴的角度对程度补语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则比较薄弱。

  • 标签: 度范畴 补语系统 句法 语法范畴 现代汉语 程度副词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的差异,主要包括音节、翻译、语法结构、地域文化差异等。学习语言和理解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是分不开的。只有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的差异,才能了解文化与语言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 标签: 汉语 英语 文化差异
  • 简介:属于西南官话的贵州荔波话存在着不同年龄段的语音差异,这种差异所反映出的音变方向并非都趋向于普通话或当地权威方言,其动因主要在于语音系统内部各层面要素之间的平衡调节与相互制约.

  • 标签: 荔波话年龄差异音变方向 音变动因
  • 简介:母语说话者的语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不同的语言之间可以存在差异一样.差异由功能范畴所决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扩展的功能范畴的数目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功能范畴的形式特征的强弱不同或者说音韵要求不同,这些都是由词库或心理词典所决定的.

  • 标签: 功能范畴 语感差异 歧义 母语说话者 主语
  • 简介:摘要颜色词作为词汇系统的一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本文根据汉泰颜色词的特点,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其文化意义。

  • 标签: 颜色词,文化内涵
  • 简介:<正>一九八四年上半年,我们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实地调查了五十个大连人的日常话语。对调查所得的材料,联系社会因素,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交际中的语音变异情况。其目的是:考察不同的大连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语音变异,及大连话语音在交际中变异的规律性;考察语音差异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语言结构的变异性本质和社会本质;了解大连话演变的原因、过程及其方向,为语言演变理论提供资料;探索在我国的社会条件下,如何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考察语言结构和演变。本文主要讨论大连话受普通话影响产生的七个语音变项(z)、(ts)、(ts‘)、(s)、(o)、

  • 标签: 普通话语音 社会意义 变项 社会因素 调查对象 交谈语体
  • 简介:摘要日语表达“费用”的接尾词有“代”“料”“费”“金”,远比中文的表达丰富。文章通过问卷调查,采用近色比较法分析其区别和使用情景,就四个接尾词的特点、使用情况和使用频率进行讨论,便于学习者区分使用。

  • 标签: 日语接尾词 二语习得 认知语言学 问卷调查
  • 简介:答辩日期:2014年5月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对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含形容词主观程度量构式进行考察。先对六个典型构式进行细致考察,分析单个构式的构式义及适切语境、作为半开放的框架结构对变项成分的准入限制、构式整体的句法表现、构式的语义语用特征、构式与构式成分的互动关系、构式义的来源及相关构式之间的推衍关系、构式的变体及与近义构式的比较等。

  • 标签: 现代汉语口语 互动关系 句法表现 语用特征 构式语法 近义
  • 简介:“满+NP”与“全+NP”存在细微的差别,在动态的语句环境下不宜互换。认知主体如果意欲突显事物的充溢性、个体的数量以及成员之间的同质性,就会选择容器隐喻,形式化为“满+NP”;如果意欲突显事物的完整性、个体分布的范围以及成员之间的异质性,就会选择套件隐喻,形式化为“全+NP”。言说者是主观夸张还是客观实陈,表达式是侧重描述还是侧重指称,可以反映认知主体的突显对象及相应的隐喻模式。统计表明,“满+NP”倾向于充当修饰语(定语/状语),存在谓语用法;“全+NP”倾向于充当主宾语,未发现谓语用法。这是“满+NP”与“全+NP”不宜互换的形式证明。

  • 标签: 隐喻 突显 语用 分布 “满”“全”